
國臺辦主任王毅2010年底在東莞臺協換屆典禮致詞時提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有三個關鍵詞:有序發展、穩定發展和良性發展,這既是對兩岸關系發展的總結,也是對兩岸關系未來發展的具體描述。
隨著第六次陳江會在臺北落幕,預示著兩岸關系發展將隨著新年的鐘聲邁入新的階段。特別是在ECFA從元月1日正式實施、大陸「十二五規劃」執行後,很多人都對兩岸新的一年和未來關系發展寄予厚望。
緩緩的過去
沒有大海顯不出高山。沒有波折不斷、劍拔弩張的扁時代兩岸關系,體會不出如今和平暢順兩岸關系的好處。
自從1992年兩岸啟動制度性協商後,未曾出現像2008年5月馬英九上任以來的順暢情況、整個九十年代期間,「兩會」才簽署四項協議,「兩會」領導人辜振甫與汪道涵僅於1993年4月和1998年10月見了兩次面,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兩會」往來被迫中斷,兩岸關系波詭云譎,嚴重影響兩岸人民尤其臺灣民眾的權益。
2008年5月,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年半來,「兩會」己簽署了十五項協議,「兩會」領導人江丙坤與陳云林於兩年半里就進行了六次會談,其他場合的見面亦有多次。可見兩岸關系呈現了1945年後所未有的和平發展局面,值得兩岸人民慶幸。
新年的新基調
特別是新年ECFA實施後,加上即將開放的大陸民眾赴臺旅游自由行,兩岸關系勢必將邁入新階段。中共中央臺辦主任、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2010年12月17日在東莞臺商協會換屆典禮上致詞時,對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行了具有概括性的表述:
首先是兩岸關系要有序發展
正如舉辦過的六次「江陳會」簽署的協議般,兩岸兩會一直沿著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基本思路,循序漸進地推進兩岸關系發展。下一步將集中精力,貫徹和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不失時機地啟動ECFA的幾項後續商談。
至於大家關心的投資保障協議,盡管沒有在江陳第六次會談中簽署,但是雙方已經開始就此進行接觸和協商,而且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這個涉及兩岸共同利益的投資保障協議,有望在2011年上半年舉行的第七次「兩會」領導人商談中簽署。
投資保障協議之所以備受兩岸關注,它不僅為在大陸投資的臺商提供一個更加良好、穩定的投資環境,同時也要為臺商在大陸的進一步投資興業提供更多便利,能夠更好地維護臺商的合法權益,更好地滿足臺商的合理要求。而且也為陸資逐步有序地進入臺灣提供必要的條件。
其次是兩岸關系的穩定發展
兩年多來的兩岸關系表明,兩岸關系不僅要不斷向前推進,而且要能穩定發展。停滯和倒退都不符合兩岸人民共同利益。只有穩定發展的兩岸關系才能為兩岸人民謀求越來越多福祉。
穩定的兩岸關系,主要是指兩岸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以及不斷向前發展的勢頭,不要讓它受到人為的干擾,也不要因為兩岸關系以外的因素而受到影響。
再次是兩岸關系的良性發展
兩岸關系是雙方的事情,是兩岸共同的事業。既要有序穩定,也要永續良性。這就需要兩岸各階層的人相互理解,相互體諒,相向而行,相互靠攏,相互釋放善意,相互展示誠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兩岸之間的良性互動,并把兩岸關系帶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
具體而言,就是要避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對方,也不要用單方面的標準來衡量和判斷對方。特別是對那些多年來遺留下來的難題,還有兩岸間的固有分歧,都沒有必要回避,也不應回避,遲早要面對它,處理它,并在適當時候坐下來商談這些問題,不斷積累共識,不斷創造條件。兩岸關系如果能夠有序、穩定和良性地發展,就一定能夠不斷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就能夠不斷地為兩岸人民創造更多福祉。
美美的未來
兩岸關系如上基調,既是對兩岸關系發展過程的總結,也是對未來兩岸關系發展的描述,也是兩岸關系未來兩年發展的主要原則。
在如上基調基礎上,大陸2011年將開始執行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全面調整經濟產業結構,大力推行科技創新,積極開拓內需市場,注重改善民生。在這個轉型過程中,臺商需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既要看到無限商機,也要認清新的競爭環境。
正如王毅主任所說的那樣,隨著ECFA執行和十二五規劃實施,「在大陸的廣大臺商是兩岸關系進程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有不可或缺的獨特貢獻。「臺商的發展仍然在大陸,前途仍然在大陸,臺商在大陸還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臺商的命運已經并將繼續同中國大陸的發展,同兩岸關系的前景,同我們民族的復興密不可分地連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