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李先生因甲狀腺瘤到北京協和醫院就診,外科的張醫生給他做了手術。3年前,李先生體檢時發現在原部位又長一個腫塊。他又一次找到張醫生求診。這次,張醫生卻把他介紹給本院的頭頸外科(耳鼻喉科)副主任魏伯俊教授。李先生的第二次手術是由給魏大夫給做的。
因為兩次手術活檢中都發現了癌細胞,所以,在第二次手術時,創面比較大,傷及了聲帶,李先生手術后很長時間都聲音嘶啞。所幸,手術很成功,沒有做放化療,身體恢復得很快,3年來一直狀況良好。魏大夫說:如果初診時,李先生能直接到我們科來做手術,第二次手術就可以避免,術后情況要好于現在。因為李先生的手術更適合我們科來做。
甲狀腺患者就醫應該到哪個科掛號?手術應該由哪個科來做?相信大多數人都覺得是外科。其實,正確的選擇應該是頭頸外科(耳鼻喉科)。
魏伯俊教授介紹說,他做過的許多例手術,患者的腫瘤有的是長在頭部,有的是在頸部,有的甚至轉移至顱內或上胸部,往往需進行開胸、開顱的手術治療。這些從表面上看與耳鼻喉不相干的患者,恰恰是在耳鼻喉科進行了成功的手術,得到了有效的救治。耳鼻喉科這個傳統的科室名稱,現在已更名為耳鼻喉頭頸外科。
魏伯俊大夫說:頭頸部神經特別多,又牽涉到喉、聲帶、氣管等器官,手術難度很大,病人的神經或器官一旦受損,后果將十分嚴重。所以,以前頭頸外科手術一直是個空白。從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我們探索用頭頸外科手術解決患者的一些疑難病癥,十幾年來已成功地完成了許多例科技含量很高的手術。比如,有個病人,假牙落入了食管,醫生在取物時將她的食管弄得穿了孔,還受到了感染。第二次修補手術,又損傷了病人右側食管神經。兩次失敗的手術導致病人的食管完全閉鎖,不能吃東西還失聲。這兩次手術都是胸科做的。他們的手術為什么失敗?就是因為他們對這個部位的神經不清楚,做手術時只注重食管本身。這個病人轉到我們科,做了第三次手術。手術后,她吃飯的問題、睡覺的問題都解決了。
為什么我們科做甲狀腺摘除手術最合適?因為,我們既能把瘤子拿得很干凈,沒有殘留,又能保證周圍的神經、聲帶、氣管不受損傷。有多例的病人,我曾經多次協助胸科做手術,手術中,一部分由胸科醫生做,另一部分涉及到頭頸部位的由我來做。兩科共同完成的手術質量更高。
“頭頸部的腫瘤,不管是甲狀腺的還是食管的手術,我們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外科做甲狀腺手術,腫瘤不能超出腺體,如果超出了,他們可能束手無策,勉強做了,會因為傷了周圍的器官和神經,給病人帶來嚴重的后遺癥。但如果是由頭頸外科(耳鼻喉科)做,超出腺體,不管情況多復雜,我們也能做得很好。”魏大夫說。(責編:金燕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