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jié)的時候,我總免不了回憶起甜蜜如詩的學(xué)生時代。“北師”的全稱有3種:北京師范學(xué)校,北京第一師范學(xué)校,北京高等師范??茖W(xué)校。但是人們都習(xí)慣于簡稱其為“北師”。為什么又喜歡稱其為“老北師”?因為它已建校百年左右。老舍先生就畢業(yè)于此。1958年該校才“躍進”為北京高等師范??茖W(xué)校。
我也在1958年那一年成為“老北師”的一名新生。9月1日,在一片熱鬧的鑼鼓聲中,我踏進校門,背著的行李一下子就被“師哥”、“師姐”們搶了過去,他們熱情洋溢地向我介紹學(xué)校,領(lǐng)我到宿舍,幫我鋪好床。安置好后,我馬上以老生的資格到校門口迎接其他新同學(xué),其樂融融的大家庭氛圍,讓每個人心頭暖洋洋的。
那時,一個大宿舍住著十多個人,相處得卻很融洽。剛開學(xué),我的大拇指因為扎了個刺,感染化膿了,同宿舍的高建芳和程育就主動幫我洗衣服、洗頭、刷碗。當時,大家都是很輕松很自信地完成學(xué)習(xí)任務(wù),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音樂、舞蹈、話劇、朗誦、手工,冬天滑冰,夏天游泳。助學(xué)金總有剩余,于是每周看一次電影,每個月觀賞一次話劇或是歌劇。我們積極參加十三陵、密云水庫的建設(shè),有一次,還見到了毛主席、周總理,大家回來累得都爬不上床了,仍興奮得難以入眠。
盡管同學(xué)們的家都在北京,可誰也舍不得離開學(xué)校。要是誰回家勤了,大家就嘲諷誰為:“家迷”。除夕是我最向往的節(jié)日,白天同學(xué)們就開始做各種準備,有的布置大禮堂,有的排練節(jié)目,更多的人是包餃子,廚房大師傅把餃子面和餃子餡分到各個班,大家就在飯廳說說笑笑、打打鬧鬧地包起餃子來。晚上,化裝舞會開始了,文藝委員幫我裝扮成一只小白兔,隨著音樂聲起我跳來跳去很是得意。零點一到,校長、老師、輔導(dǎo)員、同學(xué)們一起團拜,一派歡樂景象。雖然是寒冷的冬季,可每個人頭上都在冒汗,有的人干脆跑到操場上涼快涼快;體育老師早就在那兒鋪好一塊冰場,我們換上冰鞋就在冰場上溜起冰來,一直玩到東方破曉,才戀戀不舍地回到宿舍。大家不知疲勞,不覺寒冷,不知不覺度過了除夕的夜晚,度過令人難忘的學(xué)生時代……
現(xiàn)在,我時常想起那個難忘的除夕,那些開朗樂觀的老師,那些熱心助人的同學(xué)……他們現(xiàn)在好嗎?他們能知道50年來,這個城市里有一個人一直在思念他們、感激他們嗎?如果有一天,他們能看到我這篇文章,那就是我的幸事,那就了卻了我的一樁心事。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