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見趙樹理,是1945年春天,在太行文教群英會上。他的小說代表作《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當時在抗日根據地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趙樹理已成為家喻戶曉、大家非常喜愛的作家。
文教群英會一閉幕,我被分配到華北新華書店編輯部。總編輯林火同志拉著我和各位同志見面。我一下就認出了趙樹理,說在文教群英會和他整天見面。趙樹理問我“今年多大了?”我說“到11月就16周歲。”接著他就說:“小常,我把你寫進我的書里了。”當時,我十分不解。王春同志笑著說:“老趙正在創作《李家莊的變遷》,里面有一個共產黨員叫小常。”
在新華書店編輯部工作一段時間后,我感到趙樹理同志待人特別親切。我總是尊稱他為趙老師。他對我說:“不要這樣稱呼我,多麻煩呀,就叫我老趙吧,多省事。”他喜歡說笑話,也愛唱上黨梆子。有一次,他邊說邊唱:“日頭出來是早晨,日頭落下是黃昏;日頭當午是中午,日頭沒了要點燈。”
記得那年過春節時,大家圍坐在一起包餃子,說笑話,非常熱鬧。有一位同志出了一道謎語:寡婦不嫁漢(打一人名)。在座的一個同志一下子就猜出來了,指著我說:“就是常守貞。”大家哈哈大笑,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過了幾天,趙樹理同志見到我說:“小常,我想把你的名字改一個字,把‘貞’改成‘真’,變成常守真”。他解釋說,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說,我們辦報紙(《新大眾》),要遵守新聞的真實性。不能像話劇《前線》(前蘇聯作家考涅楚克的作品)里的記者客里空那樣,憑著自己的想象來寫新聞。
趙樹理同志不僅僅是為我的名字改了一個字,而是給我上了一堂課。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新聞的真實性。我一生牢記他的教導,在四十多年的新聞工作中,沒有寫過失實的報道。
(責編: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