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老年法”草案“出爐”,強調給予老人更多精神關懷,以后子女不經常回家看望老人,老年人可以訴諸法律。此舉引發各方人士的熱議:
支持派:責無旁貸
香港資深媒體人何亮亮:如果說老年人在經濟方面生活有困難,相應地會有地方上的照顧,有小區的照顧,但是對于老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精神上的慰藉,就是子女能夠經常陪著自己,來看看自己。這樣一種要求絕對不過分,但是現在確實有一些子女就是不能經常回家,甚至不回家去看看。
網友一棵樹:子女要常回家看看父母本是天經地義的事,除了特殊情況,現在卻要法律來監督,有點悲哀。當自己為人父母時總想回家看看孩子,而做孩子的我們,卻沒想過要回家看看父母。
網友張女士:看到這個消息后,我老頭子可高興壞了。現在我和老伴都在,等哪天我們真的有一個沒有了,剩下一個人了,萬一哪天生個病都沒人管。如果出臺這樣的法律,就會促使孩子們經常回家,能對老人提高重視。
中立派:順其自然
網友天地男兒:這個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啊,入不入法一樣的。錢不是一天就能賺完的,其實抽個時間回家和父母說說話,吃頓飯并不是很困難,這不需要靠法律硬性規定約束,還是順其自然好。
反對派:實行有困難
網友又又:這個建議是不錯,但是實行起來應該有點困難。應該給員工落實探親假等制度,保證在外地打工的子女有時間回家探望父母。
人民網評論員王石川:讓老人體面生活,有尊嚴地安度晚年,這比法律迫使子女常回家看看更有必要。若一味強調子女的責任,相關部門就有推卸自身職責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