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憊病
典型案例:五十多歲的駱女士上有老,下有小,過年的日子還不能“退休”。作為好兒媳,自然要讓老人高興。作為好媽媽,自然也想讓兒女高興。于是,每到過年的日子,她總是周全地操持,從準備年貨到清掃衛生,從飯前操持到飯后照顧,來客人的日子,更是忙前忙后??傻降讱q數不饒人,最近兩年她感到過年很累,頭暈惡心,精神疲憊。
心理把脈:這類人操持過年,顧慮多、擔負多,感受到巨大的過年壓力,累身更累心。
防治驗方:①定個計劃。何時購物,何時訪友,何時準備年飯,列個時間表,目標具體一些,時間合理一些,過程簡練一些。②發動群眾。主婦要善于發揮群眾的力量,特別是善于調動年輕人的積極性。③原諒自己。過年大大小小那么多事,哪能都周全圓滿?何況自己已不年輕,何必求全責備?④抽空偷懶。抽空找個安靜的地方,自己呆上哪怕10分鐘,就調整了身心。
傷感病
典型案例:許大娘不到70歲,身體還好,眼看就要過年了,反而覺得活著沒意思了。原來,大娘唯一的女兒出嫁后遠在外地。往年女兒都回家過年,可前幾天女兒來電話說不回來了。許大娘一下子像丟了魂了,吃不香,睡不好。
心理把脈:這類人不適應“空巢”家庭,孤獨會使人消沉傷感,魂不守舍,甚至會出現幻覺和妄想。
防治驗方:①轉念一想。兒女不回來一定有原因,自己身體好是大福,如此想來做老人的也就能夠釋懷。②替代滿足。主動找人說說話談談心,使心理需求獲得替代性的滿足。③充實生活。學會照顧自己,讓生活充實起來。④享受孤獨。不論怎樣,人難免孤獨。其實換個角度看,孤獨也許正是一種人生的意境,正是一份心靈的滋養呢。
失落病
典型案例:六十多歲的張先生退休前是個局級單位的“一把手”,過年的日子自然門前車水馬龍。可是,退休后拜年的人越來越少。張先生雖不是貪權之人,但一下子還是不能適應這種冷清。于是,越是年關走近,張先生越是心神不安,腸胃不好,茶飯不思。結果,年前竟然病倒了。消息傳開,親戚朋友和過去的同事部下,看望的人絡繹不絕。這樣一來張先生的病好了。
心理把脈:這類人曾是單位的領導,公司的頭頭,或者是當過教師或師傅的人。時過境遷,門庭若市成了“過去時”,一下子難以適應門庭冷清,于是容易出現心理失衡。
防治驗方:①重新定位。社會角色變化了,心理上就要給自己重新定位,找到一顆平常心。②心理換位。退休賦閑的老年人希望過年有人來,無可厚非。但也要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假如自己是年輕人,過年也許會有很多事,如此心中也就釋然。③學會享受清靜。忙碌一生,要學會享受難得的清靜。熱鬧是一種幸福,清靜何嘗不是一種更大的幸福?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