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我又要寫新的“年記”了。
要做到每天寫日記,不但要有時間,確實還要有一番毅力,不然就堅持不下去。在“文革”以前,我倒是堅持每天寫日記。記錄人生的滄桑,記錄時代的變遷。然而日記畢竟是個人的隱私,不愿被他人窺視的。在“文革”中,我還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目睹了好多人在被抄家時,日記本中的幾句牢騷話,成了一大罪狀。盡管自己沒有在日記里寫什么落后言論,也確實有點害怕。干脆對自己的日記徹底來個“高標準、嚴要求”地進行刪除整理,又想到日記里記載那么多的事情,廢之可惜,于是再整理一下,就寫成“年記”了。
粉碎“四人幫”后,忙于工作,我不能每天堅持記日記,而年記卻一直堅持下來了。每逢為單位寫完年終總結時,就開始寫自己的年終總結,真正動筆的時候,也就在元旦以后、春節(jié)之前。
我的“年記”里首先寫的是自己認為的大事件,包括家事和國事。有家里的婚喪喜事,親戚朋友中的結婚,小孩誕生,老人仙逝,重大疾病,例如住院等等。
有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狀況。對自己來說,也許知道得更清楚了。例如自己的病,頸椎病初發(fā)時,是什么時間、什么癥狀,這對我來說,看病就醫(yī)時,就有個正確的發(fā)病時間的記錄提供給醫(yī)生。
有關家里的大事。例如本人入黨、添置大件物件、買房、搬家、漲工資、孩子考上大學等等。還寫了不少小事。例如當年過春節(jié)時,一切都要憑票供應。記錄了當年春節(jié)憑票供應的年貨,有“五香豆、花生米、家禽、冰蛋”等等,還記錄了當年用一期香煙票換10只雞蛋的小細節(jié)。
寫完了大事記和零碎的小事,然后根據(jù)當年的日記,再回憶充實一下,加以文字上的潤色,寫成一篇可以經(jīng)得起看的回憶性文章。
看看當年的“年記”,確實很有趣。當年我的糧食定量是58斤,居然還沒吃飽。今年翻了下家里的開支賬,查到買糧的開支,計算一下,每月才吃15斤大米;回想當年為了工資上調(diào)3元錢,好多人坐在廠長辦公室寧可“絕食”,也要討個說法,聯(lián)想現(xiàn)在工資不知翻了多少倍;當年買臺9寸電視機,還要狠狠心、緊縮開支,現(xiàn)在臥室里、客廳里都有電視機;想起當年搬到新家,門口是一條還沒有填完的河,而如今從窗外望出去,大橋就在眼前……
歷年的年記里還有許多“獨家”新聞:有2004年12月31日上海的那場大雪,我不僅記錄了這場大雪飛飛揚揚的情景,還配上自己拍攝的實景照片。還有2001年的9·11事件,印度洋海嘯;有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來大陸訪問……更有2006年從未參加工作的老年人也開始有了養(yǎng)老金,2007年上海年滿70歲的老人可以免費乘車……我把這些都寫在年記里;2008年的年記寫的東西更多了:有年初的雪災、有四川汶川大地震、還有北京的奧運會、殘奧會……年末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及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肆虐……
這些年記今后自己看或者給子孫看,都非常有意思。自己看,回顧一下往年的情景;子孫看,也能知道當年世界上發(fā)生了什么,也許子孫受這年記的感染,也會動筆寫年記。如果孫子長大以后研究社會學,這私人“檔案”也有些參考價值哩。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