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話
很多時候,寶寶的發脾氣、哭鬧會讓大人摸不著頭腦:
六個月的朵朵看到阿姨把帽子放到自己的小床上時,看著帽子不停地哭鬧,阿姨以為她是想拿帽子來玩,結果帽子放到朵朵懷里,被她一手推開,哭聲反而更大了。后來媽媽把帽子拿出房間,朵朵才停止了哭鬧……
剛滿2歲的浩浩去叔叔家做客,因為水果準備不多,浩浩顯然沒吃夠。但當叔叔下樓再買回水果,浩浩卻怎么也不肯吃,哭得差點背過氣去。
熟悉的東西有一點改變都不行,同樣的東西換了第二樣就發火,家長納悶:小小的孩子怎么這么“倔”!
其實這不是“倔”,是寶寶的秩序感在“作祟”。
秩序感與生俱來
秩序感是生命的需要,它與生俱來,是大自然賦予孩子的本能,也必將成為影響孩子終生的一種習慣和品質。從出生開始,嬰兒已經有了對秩序的敏感,熟悉的環境、整潔的房間、固定的看護人、有規律的生活會讓寶寶在舒適中快樂成長。孩子需要秩序猶如動物需要陸地、魚兒需要水一樣,在成長過程中,精確和確定不移的生活原則,不但不會束縛孩子天真浪漫的自由天性,引起他們的反感,反而會讓他們心里充滿安全與踏實,增強對生活的信心與熱愛。
然而很多家長的做法是:孩子小時候的自由散漫被認為是天性使然,常常任其發展,當孩子步入小學,則馬上板起臉,要求孩子凡事規規矩矩,設置種種規定和紀律約束孩子的行為。成人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標準要求孩子,卻往往忽視對孩子本身天賦的恰當引導。秩序感也是這樣,0~4歲是幼兒的秩序敏感期,如果家長正確引導,幼兒將懂得許多生活中的規則,規則意識會深入他們幼小的心靈,而且這些好的習慣會陪著他們輕松地應對小學、中學、大學生活,以至形成影響一生的好品質。
四個環節培養寶寶秩序感
寶寶秩序感的培養來自于生活的點點滴滴,很多時候如果家長把對寶寶的抱怨轉化為合理地引導與恰當地界限制定,會驚奇地發現,原來寶寶可以變得這樣懂事,而且他們一旦掌握了秩序的原則,會嚴格遵守,他們對秩序的忠誠一定會超出你的想象!
作息有規律
媽媽的抱怨
真頭疼,寶寶總是該睡覺時不睡,該起床時不起,每天睡覺、起床總得跟他“斗智斗勇”。
秩序感的建立:嬰兒出生時,身體本身就有自己的規律性,知道何時醒來,何時休息,這就是“生物鐘”。只是有時候大人不懂得發現這種規律,常常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安排寶寶的作息,寶寶的生物鐘被打亂了,當然不好帶。
媽媽要做的是發現寶寶自身的規律,并根據具體的氣候變化,制定相對穩定的活動日程和作息時間,然后和寶寶一起執行,使寶寶養成自己的生活習慣。規律的生活不僅對孩子的健康有利,而且這種規律性會被孩子的心靈吸收進去,成為他心理世界中穩定的一部分。同時,有規律的生活會引起孩子有規律的反應,使得我們照顧的工作更加有序,從而可以輕松應對。
建立規律的作息,不應該只是針對寶寶,大人也要起到很好的榜樣作用。遇到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完成任務的時候,可以借助老人的幫忙。可以請寶寶的奶奶或是姥姥來家住一陣,老人是最擅長維持正常的生活規律的,寶寶和他們一起,睡覺、吃飯都會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用不了多久,孩子的作息就自然形成了。
用餐好習慣
媽媽的抱怨:寶寶總是不好好吃飯,不是盯著電視里的動畫一個勁兒發呆,就是邊吃邊玩,怎么說他都不聽。
秩序感的建立:培養寶寶良好的用餐習慣其實并不難,關鍵是在寶寶對秩序的敏感期加以引導。比如從寶寶自己會抓的時候,就讓他養成飯前洗手、飯后漱口等衛生習慣;等到寶寶可以自己安穩地坐在椅子上和家人一起吃飯時,可以幫寶寶強化一下吃飯的規矩,像吃飯時不許看電視,不能玩玩具等;寶寶再大一點,還可以讓他一起進行餐前準備、餐具擺放,以及吃飯之后,一起收拾碗筷、洗刷餐具等工作。
如果家人一起配合,寶寶很樂意遵守這些制度,你甚至不用每次要求他們去做,寶寶會很自覺地去做自己承擔的那部分工作,甚至連兩歲半的孩子也不例外。
當全家一起吃飯的時候,整個節奏需要適合孩子的特點,或者至少有一個家長應該保持與孩子一致的節奏,不然,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他找不到具體可以模仿學習的動作,而且會強迫自己匆匆吃飯,以便跟上成人的節奏,這種不良習慣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個人用品擺放有序
媽媽的抱怨:寶寶玩完玩具后,從來不知道收進玩具箱,弄得滿屋子都是他的玩具,整天跟著寶寶屁股后頭撿玩具,真夠煩的!
秩序感的建立:寶寶到了大約1歲半,就能夠自主行動了,這時候媽媽應該給他一些專屬自己的物品,以培養他的獨立和責任心。媽媽不僅要告訴寶寶哪些物品是他的,他可以自己決定怎么使用,而且還要告訴他這些東西可以放在什么地方,不可以放在什么地方,怎么擺放等等。
很多時候我們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后,也能得到孩子對自己要求的尊重,這一點在幼兒的教育中非常重要。孩子有了自己的私有物品,在管理自己物品的同時,還能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
寶寶還很小,剛開始他們可能并不知道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這時,媽媽可以協助他們完成任務,不需要重復很多次,寶寶就能自己擺放和取用物品了。寶寶3歲以前就能學會管理自己的物品,為了幫助寶寶更好的管理,媽媽可以給寶寶買一個專屬的玩具架,用好一個架子,是培養管理能力的第一步。
學習的秩序
媽媽的抱怨:自從寶寶愛上畫畫后,家里的桌子上、門上、墻上到處都是他的“大作”,一個不留神,他就會把干凈的桌子涂得亂七八糟。
秩序感的建立:幼兒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當寶寶學會了一種本領,會很樂意去不斷重復,比如當寶寶學會撕紙,接下來發生的事,很可能是撕書。
幼兒對地點和細節的記憶超出我們的想象,這也跟孩子的秩序感有關。如果我們第一次在一個地方教孩子用一種方式做事情,他感到有興趣,那以后到了那個地方,他會期待或者要求上次的經過重演。利用這一點,我們可以建立幼兒的學習秩序。告訴寶寶在什么地方畫畫、什么地方不能畫、什么紙能撕、什么紙不能撕等。幼兒一旦接受這些指令,他會自動進行學習活動,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準備好他們的學習工具。
給寶寶屬于自己的學習用品,并幫助寶寶學會整理和擺放。當寶寶得到一種新的學習用品時,你第一次教給他做什么事情,就會成為他日后最喜歡重復的活動。再加以適當引導,就可以讓孩子懂得不同學習用具的使用方法。比如,油畫棒是涂顏色的,鉛筆是寫字的,毛筆是寫大字的,水彩筆是畫畫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