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無企業,舉步之處就要追求“合作對象差異化、合作模式差異化”,建立自己的“企業鏈”。
所謂“四無企業”,就是那些“沒有資金、沒有品牌知名度、沒有歷史故事、沒有政府背景”的企業。筆者先后服務了十幾家“四無”企業,見證了它們的高速成長、至少是“一度高速成長”。
攻其所“不能救”
雖然不能說“強大的品牌都是紙老虎”,但我們可以說,“所有強勢品牌都有紙老虎的一面”。也就是俗話所說的“強者弱處不經打”。
以高端酒為例,五糧液很強勢。它給消費者的價值承諾很清晰、很有說服力:它代表尊重、敬重。用它請客,送禮,說明主人對客人、送禮老對受禮者的尊重,即使客人或受禮者不喜歡五糧液這種香型,喝五糧液、接受五糧液,也能感受到主人對自己的重視。五糧液牢牢占據了這類價值承諾的“老大”位置。
但是,“尊重、敬重”的位置越鞏固,占領另一些市場的難度就越大。
水井坊就率先攻擊了高端酒的另一市場——五糧液必須放棄的市場——“奢侈”。水井坊啟動資金非常微薄,但巧妙定位于“成功人士的酒”,張揚請客者、送禮者的富貴、人生的成功,“為極致成就喝彩”,“高尚生活元素”。
所以,水井坊成功地在五糧液頭上切下一塊肥肉。
又如成都雙叉奶,傳播的理論是:“發酵奶優于常溫奶、雙歧桿菌活菌優于雙歧因子、活菌繁殖快所以活菌的優質乳品保質期極短”。以“補充雙歧活菌、提升生命活力”的價值承諾,攻擊光明的常溫奶、純鮮奶、風味奶。光明為了避免引火燒身,不能反駁,只能裝聾作啞,任由雙叉奶擠壓。
所以,雙叉奶“螞蟻吃大象”,也輕松切下一小塊。
不走尋常路
現有的渠道,是成熟品牌的利益同盟者。成熟品牌在這里修筑了無數防火墻,如進場費、開瓶費;設置了無數陷阱,如終端攔截、終端促銷等消耗戰。
四無企業,舉步之處就要追求“合作對象差異化、合作模式差異化”,建立自己的“企業鏈”。
浙江義烏的“馬地奧智利葡萄酒”,2010年短期崛起,原因之一就是“合作對象差異化”。
在浙江市場,酒樓、商超、名煙名酒店、酒行等所有傳統渠道,都被幾個主要經銷商控制。如果馬地奧首攻傳統渠道,肯定是陷入腥風血雨之中。
馬地奧跳出“傳統渠道”陷阱,跳出知名品牌的包圍,另辟蹊徑,與“外貿公司系統”合作,并在團購模式中實現了一系列的差異化,僅僅杭州著名的耀江進出口公司、廈門著名的帝采進出口公司,就解決了將2000萬,全國銷售6000萬左右。進入2011年,繼續保持高漲的進度。
同樣的,金裕皖酒業在起步之初時,也屢屢被傳統經銷商拒絕。于是,領導層決心實現差異化戰略,創立了一套專門為“5000元資本起步的創業型經銷商”服務的模式,不僅達到了密集分銷的效果,還把一大批懷揣5000元微薄資金的青年人,培養成了百萬、千萬富翁。
世界因“四無”而美好
市場競爭是一個“終點被不斷移動的賽跑”,不是“先確定終點、再看誰先到達終點”的正規比賽。社會的發展,不斷改變行業的競爭點。當新的競爭點出現時,越是強勢的品牌,越不容易放棄現有地位,直到被拋棄。然而,并不一定“手續俱全”的企業就能活的很好,相比之下,“四無企業”更有市場。
其中,歐洲的食品企業的主力,是“四無”企業。荷蘭眾多的牧場,生產的液態奶、奶粉,是世界最好的;他們都是與聯合國母乳育嬰機構簽署了“不做廣告”協議的,也就是不追求知名度、不追求規模、甘于“四無”。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德國星羅棋布的啤酒廠,可能總量還不如美國一個企業,但它們的品質是世界最優秀的;巴黎的服裝,論規模,沒有一家能媲美美國的那些牛仔服、體恤衫廠家,許多口碑極好的服裝出自設計師的個人工作室。
我們正在經歷“做大、做強”的時代;也許,馬上就會走出這個時代,走進“做小、做美”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