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融洽相處、溝通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也能快樂地度過工作時光。那么,如何做才能成為辦公室里的溝通高手呢?
一、有效溝通的先決條件是和諧氣氛
你見過吵架能吵出一個好結果的么?人在情緒當中,意氣用事,完全非理性的狀態下,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怎么樣營造和諧氣氛呢?開個小玩笑,風花雪月之類的話題扯一扯,如果能找到雙方有興趣的愛好說一說就更好了。笑聲中,和諧的氛圍就出來了。遇到情緒化的沖突,不妨停一停,約個時間下次再談。
二、溝通的方式不能一成不變
每個人都有固有的溝通習慣或溝通風格或溝通偏好。要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聽得懂你的語言,不現實。記住,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去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做溝通。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但不可以改變別人,除非“別人”愿意去改變。
三、應給別人一些空間
溝通不只是自己說說,還應聽對方的聲音。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完全相同,所以觀點的沖突在所難免。嘗試聽聽對方的意思,從對方的角度聽聽,也許同樣有幾分道理。所以不要強人所難,打壓、權勢,只會造成口服心不服的局面。大家都只會鬧個不愉快,溝通完后,大家心情都郁悶死了。
四、溝通的意義在于對方的回應
溝通的目的是形成共識,取得理解。所以,表達的好與壞,是以對方的理解為唯一衡量標準。溝通跟戀愛一樣,不是你以為表達清楚了就清楚了。溝通也不在于你的演說技巧有多么的流利,也不在于你說的多有道理,多么的正確,溝通沒有對與錯之分,只是有沒有效果的區別。而效果的決定因素,是對方的回應,對方收到了多少。
五、不要假設
以自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我已經完全告訴他了,他怎么會這樣,真不明白。”你當然不明白,因為你以為他已經明白了,誰告訴你,他聽懂啦?怎么樣判斷對方有沒有明白?很簡單,讓對方復述一遍。千萬不要問:明白了沒有?大部分人的標準答案:明白了;也萬萬不要問:有沒有什么疑問?大部分人的標準答案:沒有了。也不要假設,不要瞎猜,有疑問應向對方求證。
六、直接對話,坦而言之
“老板,生產部經理不配合我的工作,找他溝通他根本不聽”。如果你是老板,你會怎么做呢?很多經理人或者老板,聽到這樣的信息,會把那個生產經理找過來,了解事情的“真相”,然后會下達指示或解決方法。這樣有效嗎?沒有效,而且后果很嚴重。
因為以后一有溝通不了的事,當事人只會找老板了,老板就忙著去協調了。這樣的事情,解決起來其實很簡單,直接把兩個當事人叫過來,讓他們把“溝通不了的工作”好好通過溝通形成共識并拿出解決方案來。老板坐在旁邊聽就可以了,有需要的時候,也可以出招指導指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