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輪胎行業監管體系的缺位,主要體現在輪胎產品的檢測標準相對簡單和輪胎“三包”及召回制度遲遲不能出臺。
伴隨中國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多,交通事故頻發,消費者對汽車安全也越發重視起來。益普索(Ipsos)最近的研究數據顯示,在汽車使用的安全細節中,剎車失靈是消費者最擔心的,其次是爆胎(圖1)。
晚上駕車的最擔心兩件事情:一個是對面車輛開遠光燈,影響視覺;另一個是非機動車無燈行駛以及行人亂穿馬路。
汽車與地面接觸的地方只有輪胎,駕駛者特別擔心爆胎。然而,還是有部分廠商視消費者生命為兒戲,如:最近的錦湖事件。對于錦湖事件,益普索調查研究顯示,有90%的消費者有所耳聞或非常了解。其中,69%的消費者認為錦湖天津工廠采用雙重標準,67%的消費者認為錦湖管理層應該對其負責。
部分采用錦湖輪胎的整車廠紛紛聲明自己的配套車型是安全的。但69%的消費者認為整車廠逃避責任,還有63%的消費者認為應該召回配套的車型(圖2)。
錦湖事件發生后,在消費者中產生巨大影響。其中,近40%的益普索調查的消費者表示放棄錦湖輪胎,轉用其他高端品牌,如馬牌、固特異、米其林等;32%的消費者選擇性價比更為突出的品牌,如韓泰、瑪吉斯、佳通、玲瓏等;僅有23%的消費者表示,錦湖改正后,仍會考慮錦湖輪胎(圖3)。

對于錦湖事件,暴露出來的廠商雙重標準問題,消費者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有44%的益普索調查的消費者表示難以接受;僅有15%的消費者表示可以接受。雙重標準對消費者的情感影響還是比較顯著的,但理性上,還是有74%的消費者認為,雖然部分廠商國內外標準不同,但其質量與自主品牌相比,還是略優于自主品牌。
錦湖事件尷尬局面的出現,正顯示了國內輪胎行業監管體系的缺位。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輪胎行業監管體系的缺位,主要體現在輪胎產品的檢測標準相對簡單和輪胎“三包”及召回制度遲遲不能出臺。對此,57%的益普索調查的消費者有相同的認知,他們看來監管部門嚴重失職,沒有發揮自己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