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情——董兆國攝影作品展
“故鄉情——董兆國攝影作品展”近日在保定市博物館隆重開幕。出席開幕式的有河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河北保定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河北阜平縣及中國攝影家協會,澳大利亞攝影家協會的領導,以及董兆國的部隊老領導、戰友、高中同學和老師、河北各市部分援疆干部、北京、新疆、江蘇、四川、河北各界朋友250余人。
董兆國,1945年生于河北省阜平縣,出身革命干部家庭。歷任新疆且末縣委書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新疆人事廳副廳長。是中國人文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美國攝影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新疆攝影家協會會員,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其作品構思新穎,采光獨到,把邊疆的風光、絲路的風情、西部的風物展現得十分壯麗。他的作品大氣壯觀,層次清楚,立體感強,能常常引人入勝,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般若之光——西藏唐卡藝術珍品展
1月14日至1月16日,在上海歐陽路580號朱屺瞻藝術館舉行了“般若之光——西藏唐卡藝術珍品展”。本次展出的唐卡藝術珍品,包含有宋、元、明、清、近現代各個時期的唐卡藝術精品,并有高規格的全繡佛像袈裟一件,風格殊異,年代久遠,極為珍貴和罕見。
唐卡是西藏文化美麗的外衣和修飾,像點綴在雪域高原的一顆色彩斑斕的寶石。唐卡作為西藏民族主要的繪畫形式,它鮮明的個性和特點,以至在西方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唐卡的鑒識不用任何標示就可以辨別出它是來自世界最高地端的雪域繪畫。
“唐卡”,也稱“卷軸佛像”,關于“唐卡”沒有統一的解釋,大意是指用繪、貼、織或是繡的方法,在布上、絹上、紙上或皮質上表現藏傳佛教文化內容的一種繪畫形式。可懸掛供奉,也可卷合收藏,還可隨身攜帶;形制有大小之分,大者稱為唐卡,小者稱之為“匝尕”、“扎嘎里”或微型唐卡。
當一幅幅精美的唐卡徐徐展開之時,沒有理由不讓我們去探個究竟。莊嚴神圣的佛像,艷麗深沉的色彩,繁密簡約的筆觸,還有那蘊含宇宙意識的曼陀羅,時時觸動著我們的靈魂,讓我們走進那青稞、酥油和雪水孕育的藏傳佛教藝術中,接受哈達圣潔的洗禮。
2011年中韓現代國際美術展
“2011年中韓現代國際美術展”于1月21日至1月26日在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舉行。
東方的繪畫與西方的有著許多地域的差異,這塊土地上產生的作品大都帶著鮮亮而平面的裝飾感,雖然不及逼真的客觀反映,卻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組合和神秘感——中韓兩國許多藝術家的繪畫,至今保留著這種明顯的東方氣息。
藝術的價值在于不同。當不同表現形式的作品放在一起的時候,它們因各自不同的優秀而閃爍光芒。然而,東西方文化頻繁的相互交融使得很多各自原有的特性正在逐漸削弱——如同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工業發展,統一而單調,很少給人們的視覺帶來喜悅。盡管如此,人們還是看到西方材料與形式的普及,其實并不能完全掩蓋東方人對世界本身的認識,中韓兩國藝術家在風景、靜物、人物描繪中所表達的造型和色彩的感知,流露著生命個體對自身存在的獨特理解,這種理解也許正是今天我們觀賞中韓兩國繪畫藝術的價值所在。
紅船頌 長城長
近日,由中國長城學會、中美協、中書協共同主辦,中國長城書畫院、中國美協辦公室、北京清美廣禾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紅船頌 長城長——辛卯迎春建黨90周年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啟動儀式,在南京中心大酒店隆重舉行。
中國書協副主席、中國長城書畫院副院長言恭達說,希望廣大藝術家繼續遵循藝術發展規律,圍繞長城主題開展創作,以洋溢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的作品,形象生動地表現長城的永恒精神與氣魄,深刻塑造長城形象作為民族精神載體的文化意象,反映炎黃子孫對長城事業的關注與支持,為發展長城事業打下良好的輿論基礎,更好地體現“讓雄偉的長城走向世界,把古老的長城留給子孫”的文化理念。
“紅船頌 長城長——辛卯迎春建黨90周年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啟動儀式在南京結束后,中國長城書畫院2011年將陸續在北京、陜西、深圳、河南、江西等地舉辦巡展活動。
非花·非霧——蜀中二家水墨藝術展
“非花·非霧——蜀中二家(蘇茂隆、李文彬)水墨藝術展”于2011年1月15日在成都歲月畫廊隆重開幕,共展出蘇茂隆古典仕女作品60余件,李文彬書法作品40余件。巴蜀鬼才魏明倫,四川省美協副主席、成都市美協主席劉正興,四川省美協副主席張國忠、林躍,成都市美協副主席董小莊、米金銘等出席了開幕式。
據歲月畫廊負責人宋曉松介紹,此次展覽作為畫廊春節前的最后一場展覽,最大特色是以小品為主,精致小巧,價格適中,很適合作為“藝術年貨”來饋贈親友。而展覽開幕后觀眾們的反應也的確令人驚喜:李文彬的書法作品在短短幾小時內,已有20多件也就是差不多一半被訂購。蘇茂隆的“美人圖”也有十幾件在展覽開幕當天被藏家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