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大學新聞系某教室里坐滿了學生。兩周的實習生活讓大家感受到在教室以外學習的輕松。現在,又回到課桌前面對同一張黑板,一時還定不下神來。說話聲、椅子挪動和地面的摩擦聲以及翻書聲匯成上課的前奏。但沒有誰能聽出其中的主旋律,只是一團亂糟糟的嗡嗡聲。
老師已經走上講臺,但嘈雜并沒有因此降低。上課的是位中年女教師,她長得并不漂亮,但體型很好。她戴著一副高度的近視鏡,鏡片在她的臉上就像隆起在平原上的兩座小山。看上去她很古板,教條。她一聲不響地看著同學,大家終于感受到她那目光中沉默的威力,很快靜了下來。
“這節課我們講物質和精神的關系。”她說完后轉身在黑板上寫下“物質性”和“精神性”。接著慢條斯理地說:“研究物質和精神的關系,首先必須知道什么是物質性和精神性。今天,我們首先講什么是物質性,什么是精神性。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質,后又精神……”
這時,從座位上突然站起一位女生,對老師說:“老師,物質和精神誰第一誰第二的問題,我們在高中就知道了,您能不能給我們講講物質和性的關系,精神和性的關系?”同學們頓時哄堂大笑。女老師先是一怔,但畢竟是講哲學的老師,她馬上明白了同學們的意思。說道:“如果你們覺得必要,我們可以一起探討。”同學們近乎起哄地說:“有必要!太有必要了!”
“好吧,我給你們講幾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谷倉里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女人,她的丈夫外出打工一走就是一年。她一個人在家料理家務和農田。她表哥經常過來看她,于是,他們經常在谷倉里幽會。時間長了,他們造成的響動老鼠都不以為然。當他們在地上扭動的時候,老鼠會若無其事地經過他們身旁,找到它們要吃的東西。不過,這個女的有一條規矩,就是絕不把男人帶到她和丈夫的床上。她認為她是屬于自己的,但那張雙人床是屬于她和丈夫的。
第二個故事是《戰壕內的故事》。故事說的是在一次陣地保衛戰中,一個男戰士和一個女戰士堅守到最后。敵人朝他們包圍過來,他們決定與陣地共存亡。他們互相盯視著對方,突然,他們從對方的眼睛里看到一種光芒,于是他們擁抱、親吻,近于瘋狂地在戰壕里做愛。
這時,敵人上來了,他們卻無視敵人的槍口和包圍。有的士兵驚呆了,敵人受不了這種刺激,受不了他們對勝利者槍口的無視,子彈一齊射向了他們。
第三個故事是《公共汽車上的故事》,沒有比這樣的故事更有普遍意義了。一位大學教授乘公共汽車時,一個漂亮的女郎擠到他前面,并用她豐滿的臀部頂住教授的下體。教授異常興奮,他的周身幾乎被血液漲得失去了知覺。有一瞬間,他感到自己不自在,覺得周圍的人都在看著自己。但他馬上就心安理得了。因為車上人太擠,不是他想接觸女郎,是這個環境沒有辦法不讓他和她貼近。但毫無疑問,在合法的接觸中,教授獲得了意外的性滿足。到站了,他幾乎忘了下車。他急匆匆地趕到教室,就在他準備講課的時候,突然發現兜里的手機和錢包都不見了。令他窘迫的是他褲子前面被劃開了一道口子……
沒等她講完,同學們已經笑成一團。哲學老師用她纖弱的手敲著黑板生氣地說:“別以為我在給你們講黃色段子,我在給你們講現象。我可以告訴你們,這三個故事講的就是物質與性的關系和精神與性的關系。現在我來問你們,從這三個故事中,你們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同學們若有所悟,但恍恍惚惚地叫不準。老師指著剛才提問的女生說:“你給大家談談這三個故事中的含意。請站起來回答。”這位女生顯然輕視了這位其貌不揚的哲學老師,沒有想到她竟這么快把大家帶到現象與本質的討論中。她站起來,想說又不知說什么。其實她根本就沒有想好。老師說:“這個問題就作為本堂課討論的課題,每個人都要拿出自己的解釋。”
課間休息之后,同學們繼續展開對三個故事的討論。為了便于大家認識物質、精神、性三者之間的關系,哲學老師分別寫出每個故事中的一些關鍵詞。1、谷倉,表哥,雙人床;2、敵人、陣地、犧牲;3、公共汽車、錢包、劃破的褲子。
觀點幾乎是五花八門的。有的同學說在第一個故事里反映出物質對精神的決定作用。因為是谷倉為那個女的提供了和表哥幽會的場所。如果沒有谷倉,她可能就不會越軌。因為,雙人床讓她不得不遵守婚姻所建立的契約關系。有的同學立即提出反駁意見,因為,一個女人在丈夫外出打工的時候是不是堅守貞操,是她個人品德所決定的。一個品德放蕩的女人即便沒有谷倉,她也會找一個豬圈狗窩實現她縱欲的目的。
有的同學不贊成以上同學片面地把道德歸結為精神與物質相對立。在第一個故事里,至少包含著愛的成分,包含著一個女人本能的、合理的需求。如果我們尊重人對自己本性的把握,那么,我們應該看到她和表哥的幽會符合人對自由的追求和向往。而這種追求恰恰建立在不妨礙她人利益的基礎上。所以,谷倉應該被看作是這樣一個不妨礙她人利益的有效機制。它劃定的是一種行為界限,因此,雙人床才會成為一個既屬于精神,又屬于物質的不可入侵的領地。
當然這樣的觀點,也立即招來反對聲。有的同學認為,這種分析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他質問持這種觀點的同學,如果不侵犯雙人床就不算對一個合法婚姻侵犯的話,那么,豈不是說只要不侵犯首都,而侵犯首都之外的國土就不算侵犯嗎?這顯然是荒唐的。
而有的同學認為,這個女人的錯是她丈夫造成的。古語說:“飽則思淫。”正是她丈夫打工掙錢改善了她的物質生活條件,才讓她有偷情的欲望。如果,她一天連飯都吃不飽,肯定不會滋生那種欲望,至少不會那樣強烈。
這種觀點招來更為強烈的反對聲。有的同學認為性是人本能的欲求,這是所有動物共同的特征。它不是社會屬性,而是人的自然屬性。不能說一個富人才有做愛的要求,而一個窮人就沒有。肯定地說,就連流浪漢、乞丐也有性欲望。
為了不就一個問題無限制地糾纏下去,哲學老師提醒大家對第二個故事展開討論。
有的同學說,第二故事和第一個故事所不同的是性質變了。戰場是一個不講人性的場所,那個男士兵和女士兵放棄對陣地的堅守,反映出他們厭惡戰爭,渴望做人的愿望。因此,他們在最后的時刻做愛正是對人性的堅守,而不是對權力以及國家機器的效忠。因此,這個故事既慘烈,又壯美。
有的同學認為,性本身就是人與人進行的一場永恒的戰斗。因此,那個男士兵和女士兵不過是把他們戰斗的對象改變了。當他們看到一個陣地終將失守的時候,他們的戰斗目標變成了促成陣地的失守。這樣的改變直接關系到對勝利的判斷,它意味著誰被占領了,誰便是勝利者。
這樣的論調讓多數同學聽不明白。有的同學認為應該把討論的焦點放在為什么那一刻,那兩個士兵竟然無視敵人的包圍?為什么他們的舉動激起了敵人更為憤怒的屠殺?由于戰場的特殊性,也使得對這個故事的闡釋擁有了難度。同學們不再像方才那樣反響熱烈了,大家開始沉思,有的同學甚至陷入了困惑。
哲學老師看快要下課了,對同學們說:“這三個故事就作為本堂的課后作業,請大家在下次上課時,寫一篇論文交上來。我暫不對這三個故事作結論,我想給大家講一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同學們立即響起一片掌聲。哲學老師陷入回憶之中。
那是二十年前,她隨崇拜的老師一同考察羅布泊。那一天他們計劃好了要在沙漠里過夜,以便考察夜晚羅布泊氣溫的變化,從而分析那樣一大片湖水蒸發的原因。在那之前,老師就像她的父親一樣受她尊敬。夜里,她們同住在一個帳篷里。周圍是狼的嗥叫和死一般荒涼。她本能地倒在老師的懷里。為了抵抗恐懼,她解開了自己的內衣,又解開了老師的內衣。這一刻,她們逾越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但又不只是分享甜蜜,仿佛兩個同時赴難的人相互鼓勵、安慰。
老師對她說:“你聽到了什么?”
“什么?”她輕聲問道。
“流水!”
“在天上嗎?”
“不,在我們的體內!”
后來他們成為了夫妻,但那如詩一般的情景讓她終生難忘。在羅布泊里度過的那一夜,讓她感受到生命的神圣和死亡,并成了她后來愛情中一筆無法花掉的財富。
哲學老師仿佛又經歷一次死亡之海那樣激動如初。當她說道那一夜是她一生也花不完的財富的時候,她的眼里涌出了淚水。這時,下課的鈴聲響了。哲學老師說“下課”,便夾著她的講義走出了教室。同學們用敬慕的目光看著哲學老師那流水的背影一拐,消失在走廊里。
一個新兵的行刑任務
早上,班長說:“老辦法,抓鬮決定。”班長拿出10張撲克牌,分別是紅心A到紅心10。班長讓大家看清他拿手上每一張牌,然后熟練地洗牌,像魔術師。然后把牌背著展開,讓10個人各抽一張,抓到紅心8的執行行刑任務。
士兵們表情嚴肅,內心里暗自祈禱最好不要抽到那個倒霉的“8”。有的人想先抽,覺得可選擇的機會多些,抽到“8”的概率可能就小些,但又怕其他人恥笑自己,而不敢先伸手。其他人大致也是這樣的想法,所以都不伸手。這樣,面對班長伸過來的那個扇形牌,大家僵持了片刻。班長看了大家一眼,以命令的口吻說道:“抽!”大家才一齊出手。拿到牌后,每個人都不作聲,只是抽到不是紅心8的紛紛把牌放到桌上。這次,紅心8被一個新兵抽到。
這本來是執行一次常規的任務,卻少有在電影里看到的戰士們爭先恐后的場面。相反,戰士們表現出了某些猶豫和顧慮。這些訓練有素,作戰勇武的武警戰士,今天,為何在執行任務的時候表現得縮手縮腳?這是因為今天的任務是執行槍決。以往,也常有這類任務,但決定誰來執行沒有像今天這樣艱難,因為,有的罪犯作惡多端,罪大惡極,有的罪犯貪贓枉法,禍國殃民,他們執行的時候多少都還有一種為民除害的自豪感。可今天,他們面對的是一個21歲的美麗女孩,一個因為愛之刻骨,性情剛烈,一時沖動而將負心戀人殺害的死刑犯。依法,她的死是罪有應得,論情,戰士們都不愿看著這樣一個美麗鮮活的生命終止于自己的槍下。
小張看著手中的牌,眼神里閃過一絲懊惱。握著牌的手很用力,似乎要把牌撕碎。當他看著其他戰士同情的目光和班長堅定的眼神,神情穩定了下來。他在心里告誡自己:“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戰士們走過他的時候,都輕輕地拍拍他的肩,是同情,也是鼓勵。大家都顯得很平靜,沒有人為運氣好而欣喜若狂,也沒有人嘲笑小張的運氣不濟。這只是一種決定任務的方式,戰士們已經習以為常。
對于武警戰士來說,行刑是執行各類任務中最不情愿的。這些身手非凡,英勇善戰的年輕戰士,有時更喜歡富有挑戰的任務。對手的強大和狡猾更能刺激他們征服的欲望和勇氣。但是,面對一個雙手被緊緊捆綁著、跪在地上的死刑犯,朝他開一槍除了心理上的挑戰外,的確沒有什么難度。但今天不同,面對這個花樣少女,這個因為愛而斷送自己生命的女孩,戰士們感覺到從未有過的壓力。作為女孩的同齡人,也許是深深的同情和惋惜讓他們有一種強烈的負罪感。
大家散去后,班長對小張說:“放下包袱,執行命令!冷靜、果斷,務必一槍完成!”
小張本能地敬禮,說道:“是,保證完成任務!”
“準備一下,10點鐘出發。”班長說完走了。
小張站在那里,腦袋瞬間一片空白。好一陣才緩過神來,自己在心里重復著班長的叮囑:“一槍結束!一槍結束!”是的,必須一槍結束,要準,要利落,免得她有太多的恐懼和痛苦。也許,一槍結束是唯一能夠幫助她的辦法。這樣想,小張的注意力逐漸從同情轉入到技術準備上。他在腦子里構想,槍口要瞄準腦袋的部位,子彈穿過頭顱時如何不毀損少女的容顏,以及萬一現場罪犯有些異常舉動,不能一槍結束如何處理。甚至,他預想到槍響后少女倒下的姿勢和方位最好是側臥,而不是面朝下,讓他倒下后看見天空,看見太陽,以便在來生選擇光明的人生,有一個寬廣的胸懷。他暗暗祈禱,但愿這個“一槍結束!”讓女孩前生今世所有恩怨和罪孽都得到償還,來生輕輕松松地活,快快樂樂地活。
小張來自農村,心地善良。在家時,母親殺雞前總是要對著雞反復說:“小雞小雞你別怪,你是陽家一刀菜。今年死了明年再回來!”他每次聽母親說出這樣的話,就對母親說:“你要殺它,還給自己找一個理由和托詞,這騙誰吶?”母親就罵他不會說話。母親讓小張殺雞,小張堅持不肯。母親就說:“好小子,真有愛心,你別吃肉!”
“不吃就不吃!”小張回答。
從那以后,小張真的開始吃起了素食。后來參軍入伍,部隊從身體素質和野外生存能力訓練角度,要求小張必須吃肉。小張無奈開始吃肉。現在,不僅讓他吃肉,還要讓他親手殺人。小張經過入伍訓練,已經不再把個人情緒和價值觀置于命令之上,而是更加懂得一個軍人服從命令的重要性。
10點鐘整,囚車押著犯人從監獄出發。小張坐在第二輛車里。與他同行的還有班長以及另外幾名戰友。每個人都端著槍,實際上,只有他的槍里有子彈。他感到大家都在看他,而他故意不看他們。扭過頭看車窗外的風景。警車拉著響笛在鬧市中穿行,人們在匆忙的行走中,對這樣的車隊沒有特別的反應。他們不知道在這個車隊里,一個青春少女因為愛,生命已走到了盡頭。路上偶爾會有一些戀人,手與手相挽而行,也有老夫妻一前一后形影相隨。小張一時感到生命是那么珍貴,活著是多么難得和美好。他下意識地想,前車里那個正在奔赴刑場的少女看到路邊這些情景,會作何感想?但愿那些幸福中的戀人不至于加劇她對別人的嫉妒心和自我的絕望感,而是深深地悔罪。
有警車開道,車速要比一般車輛快些。小張不知為何希望車子能夠慢一些。不是為了讓自己延遲那個考驗時刻的到來,而是給女孩更多一點時間多看一眼這個繁華的城市,這個美好的人間。也許,有些街道是她熟悉的,那里曾留下她散步的足跡,甚至歡樂歌聲。這些回憶或許可以讓她的心重溫那些燦爛的時光,讓她在走向死亡的時候,內心不是被恐懼和黑暗所籠罩,而是被陽光和歌聲所包圍。她已經為自己的罪過付出了代價,在他21年的生命時光里,那99.99%的美好生活,不該被這0.01%的一次過錯而全部毀滅。小張甚至期待,這個與自己同齡的女孩此刻能夠大徹大悟,為自己度過的21年美麗人生而滿足。
車隊還是很快駛出了城市。刑場坐落在郊區的一座小山腳下。四周樹木茂密,山上長滿了果樹。有梅樹、枇杷、櫻桃、桔子、板栗。正是二月時節,滿山的梅花綻放,空氣中散發濃濃的臘梅香。小張看著滿山的梅花,心中似乎有了一絲無名的慰籍,希望這滿山的梅花能夠讓女孩的靈魂尋找到自己真正的歸宿。
車門打開。武警們先下了車,一字排開站立。囚車打開,兩個女獄警架著女囚下車。小張第一次看到這個女孩。她面容白皙,雖不算漂亮,但臉上飛揚著青春的光彩。那是生命自然的光彩,并不因他犯下罪過而減弱。她穿著潔白的羽絨服,一條牛仔褲子,一雙旅游鞋。脖上系了一條紅絲巾。顯然,這身穿著是她精心挑選的。強烈的陽光讓她的眼睛有些不適應。就在她抬頭掃視這些端著槍的士兵的時候,女孩的眼神在小張的身上停頓片刻。小張也感覺到了女孩目光中的微妙變化。女孩沒有癱軟如泥,而是很鎮定地自己走到行刑的坑前。兩個武警戰士命令她跪下。她先跪下左腿,又跪下右腿。這時小張的血突然涌到頭上,感到眼前一陣暈眩。就在這時,班長發出命令:準備!小張這才緩過神來,馬上想起班長“一槍結束”的叮囑,于是,迅速凝神貫注,看準女孩腦后的瞄準點。隨著班長的命令發出,一聲清脆的槍聲在梅林中回蕩。
有幾片梅花,被槍聲震落,在風中緩緩飄散、飄散……
責任編輯 育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