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科技金融體系在我國東部地區的發展特點,并以重慶為例,揭示了科技金融體系在西部地區的發展障礙,提出了科技金融支持體系在西部地區的結構設計及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科技金融支持體系;發展障礙;結構設計
一、 前言
科技型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技術創新的主要載體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以創新帶動就業、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截止2010年1月,全國330家在中小板上市的企業中,248家位于我國東部,36家位于西部。42家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中,29家是東部企業,僅有5家企業位于我國西部。鑒于銀監會對在中小板及創業板上市的公司要求統一,無地區性差異,因此,筆者認為造成中西部地區中小板及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差異較大的其中一個原因在于中小企業上市前各地區的支持體系存在不同,即科技金融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存在差異。
二、 科技金融體系在東部地區的發展特點
1. 以政府為主導。在我國東部地區科技金融政策的推行中,政府參與作為一個主導要素,引導整個科技金融市場運作。無論是設立風險投資引導基金動員民間資本參與風險投資,與各大商業銀行簽訂貸款合作協議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還是向科技保險機構提供科技保險費補貼資金推動科技保險的實施和推廣,各地政府作為一條樞紐將分散的資金,資源和信息集中到一起,成為建立和推進科技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主導力量。
2. 以風險投資為主體。在我國東部地區,民間資本發達,資金充裕,大多數都積極的參與到了風險投資當中。以江蘇省為例,江蘇省風險投資機構累計投資了近300家科技型企業, 其中有26個項目在實施期間成功上市,募集資金186億元。風險投資業的繁榮發展加強了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與風險投資的緊密結合,對當地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

3. 以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為輔助。一方面,政府與銀行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建立科技部門與銀行戰略合作的機制,建設科技助貸平臺,向銀行推薦項目,并提供貸款風險準備金,引導銀行加大對科技型企業貸款。同時,政府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貼息的工作力度,推進科技擔保體系建設,號召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的金融服務。
4. 以專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融資服務機構為支持。為加強科技投融資工作的整體指導和協調,提高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融資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融資貸款業務的開展,東部地區各省市成立有專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融資服務機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投專業的建議和服務,促進科技投融資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例如廣東省科技廳委托廣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成立了廣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融資服務中心,加強科技投融資工作的整體指導,更好地推進了廣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融資貸款業務的開展,促進了科技投融資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5. 積極探索科技資源和金融資源全面結合的新機制和新模式。在加快推進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工作中,政府、企業及金融機構緊密合作,在科技型中小企業集合信托計劃、知識產權質押、科技型企業信用互助擔保、風險分擔和退出機制、科技資源與資本市場結合等方面多作嘗試,積極探索科技資源和金融資源全面結合的新機制和新模式,促進了當地科技經濟跨越式發展,為科技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新鮮經驗。
三、 科技金融體系在西部發展的障礙及原因分析
近年來,西部地區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加快經濟方式轉變陸續構建了區域科技金融體系。但由于一系列因素,在推進實施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提高科技金融合作水平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障礙。下面以重慶市為例來說明西部地區科技金融體系發展的障礙及原因。
1. 風險投資行業發展緩慢,風險投資項目表現不佳。重慶科技風險投資公司于1992年成立,是國內成立最早的風險投資公司之一,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重慶市本土創業投資機構也僅有5家。截止2006年,全國有風險投資機構360多家,管理的風險基金達660億元,重慶的資本金僅占全國規模的1.5%。上海115家創業投資機構管理資金規模90億元;深圳90家創業投資機構,管理國內外基金達195億元。由此可見,重慶風險投資業的發展與東部地區相距甚遠。
另外,重慶市風險投資行業投資成效也與東部地區存在較大差距。根據江蘇省同重慶市在風險投資機構投資企業成果的對比可以看出,截至2008年底,江蘇省上市企業數量占總投資企業數量的8.7%,重慶市這一指標僅達到2.8%。相對于江蘇省26家企業在中小板、創業板上市的規模,重慶市僅有萊美藥業和華邦藥業兩家企業登上了創業板、中小板。同時,按表中所示募集資金額度,江蘇省單個上市企業平均募集額度為7.15億,重慶市僅有1.1億。
2. 高新技術產業增長加快,但產業結構不合理日漸凸現。重慶市2008年高新技術產值雖然僅為712.47億元,但比上年增長22.9%,趕超江蘇省2008年高新技術產值25.27%的增長率,增長勢頭強勁。但由于歷史的原因和客觀條件的制約,重慶市的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設備、醫藥、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等幾個傳統生產行業中,以上四個行業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合計達到1 703億元,占全市高新技術產值的71%,僅“兩車”(汽車摩托車)的高新產品產值就占到重慶市全市高新產品產值近一半。而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環保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消費品高新化等一大批前景廣闊、潛力巨大的領域幾乎尚未涉足。從整個高新技術產業的結構合理性分析,過分依賴于一兩個行業不利于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穩步健康發展。任何地區的某一個行業優勢,在一定時期必將受制于外部和內部許多因素的變化。“高新技術”的定義是有地域范圍限定的,其“高新”身份待遇也不會是必然和永恒的。
3. 金融體系不發達,限制融資渠道建設。重慶市金融體系不發達對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制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目前重慶市金融體系的特點仍是以信貸融資為主,股權融資尚處于發育成長階段。2008年重慶市本外幣貸款余額和人民幣貸款余額為江蘇省的24.5%和24.2%,保險業務指標方面,重慶市保險機構保費收入是江蘇省的25.8%,賠款及給付也僅占江蘇省賠款及給付總額的17%。這種金融體系未能充分發揮金融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潛能,難以提供知識經濟和科技創新所需的動力。
其次,重慶市絕大部分社會資金都聚集在幾個國有軍工企業和汽車、摩托車大生產商周圍,小企業均是依附這些大型企業生存,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較少,民間資本不活躍,由于制度和觀念等因素民間和社會資金所占創業投資的份額很少,基本上不存在天使投資者。2008年,重慶市城鄉居民本外幣存款余額僅占浙江省的一半。民間資本的缺乏縮減了風險投資資金的來源渠道,制約了得重慶市風險投資的發展。
4. 風險投資管理人才短缺,制約風險投資的發展。風險投資是特殊行業,其管理人員需要跨專業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目前,重慶市尚無培養風險投資人才的專業機構。風險投資從業人員多是“半路出家”,來自大型企業高管或咨詢公司人員等。從業人員的使用是非市場化選擇,有的只懂專業知識而缺乏投資意識,有的只有一般企業經營管理背景,卻缺乏風險投資的實踐,嚴重影響了風險投資基金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曾加了投資的風險性。
四、 西部地區科技金融支持體系結構設計
綜上所述,西部地區要突破目前面臨的發展障礙,首先要發揮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作用,構建全方位支持科技金融發展的支撐體系。按照包含政府、企業、資本市場的科技金融體系組成結構,西部地區科技金融體系支持架構如圖1所示。
1. 股權投資。股權投資是科技金融體系建設的核心。一方面,政府利用國有資金直接投資于中小企業;另一方面,通過組建引導基金,吸引與國內外業績突出、經驗豐富的創投機構投資于中小企業,帶動社會資本、管理人才、產業資源向西部地區聚集。
2. 信貸支持。信貸支持即“保+貸”債權融資輔助體系。通過政府出資設立科技擔保公司分擔銀行信貸風險,充分聚集廣泛的信貸資源,在擔保公司的擔保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放貸銀行可在國家規定范圍內確定一定擔保放大倍數,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引導和放大效應。
3. 財政補貼。財政補貼是科技金融體系的導向支撐,主要通過設立科技投融資補助專項資金實現。補助專項資金將提供投資風險補助、投資保障補助、科技貸款補助、科技貸款擔保補助以及投融資服務補助。這些補助將積極引導開展創業投資相關業務的投資管理公司、創業投資機構、銀行金融機構、擔保機構、投融資服務中介機構和科技企業,提高科技金融體系各環節參與主體的積極性。
4. 中介機構。中介服務機構是對科技金融體系的培育和扶持。西部地區政府應聯合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管理咨詢機構、科技研發顧問以及孵化器等專業中介服務團隊,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高效、優質、全面和系統的整合式服務,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和創投行業的健康發展。
五、 西部地區建立科技金融體系的政策取向
1. 明確落實政府層面的科技金融體系管理職責。制定、落實好相應的政策法規,吸引境內外初期的風險資本以及天使資本進入;加大政府統籌協調財政、銀行、證券、保險、創業投資的力度,統籌現有的金融機構資源,建立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平臺;用科技部門的力量和資源,推動資本要素向高新技術產業集中,建立并完善適合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形成收益,成為推動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方式轉型的主導力量。
2. 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產業升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構建完善的科技金融體系,促進科技與金融相結合,首先必須保障資本對科技的投入,在科技創新有堅實的發展基礎,良好的發展勢態之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才能夠達到應有的目的。西部地區政府、企業應該加強科研投入的力度,與高校研發實驗室結合,努力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并實現產業化。同時要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逐步淘汰落后產能,使西部地區由傳統的制造業、農業等勞動密集型為主的支柱產業轉化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等技術密集型產業。
3. 積極引導境外資本,加快發展風險投資行業。在西部地區經濟相對欠發達,民間資本不活躍,同時東部發達地區流動資本過剩的情況下,要強化政府基金的引導作用,加快吸引境外流動資本向西部地區聚集,給予境外資本及風險投資機構相應的優惠政策和適當寬松的管理辦法,全面落實國家各項鼓勵風險投資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激發出資本的活躍性,促進西部地區風險投資業的快速發展。
4. 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國內外成熟市場的發展經驗表明,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專門服務于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和創業型企業的資本市場結構,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行之有效的途徑和重要舉措。目前,西部地區金融體系中股權融資處于成長階段,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尚不完善。在西部地區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有利于更大程度上滿足多樣化的市場主體對資本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提升資本市場服務于經濟發展的功能。因此,政府應圍繞科技型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積極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5. 重視創業投資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創業投資機構的人力資源的不足和人力資源結構的不合理,是制約社會資本轉化為風險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制約創業投資發展的重要因素。西部地區應加快創業投資人才的培養步伐,尋求加快創業投資人才培養的新思路和新途徑。在大力培養人才的同時,要注意建立一個完善的用人機制,注重“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盡一切辦法吸引和留住優秀的軟件人才。同時,要重視培養和引進科技人才。一方面,利用高校資源促進師生進行項目研究、科技創新;另一方面,要加快高新技術企業人才的培養,注重產學研結合,將科學轉化為技術,技術轉化為效益。給人才以傾斜的政策和待遇,體現出人才的價值,達到以人才推動整個西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目的。
6. 構建一個市場化運作的中介機構體系。西部地區金融中介機構不發達直接導致了投資機構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間信息的不對稱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以及科技型中小企業不能像發達地區企業一樣得到專業的中介咨詢機構在管理、經營方面的專業意見,限制了西部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除此之外,由于缺乏市場化運作的靈活性以及處于政府控制下信息的非對稱性和非營利性,這些中介機構難以真正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促進科技與資本相結合。因此,構建一個強大的市場化運作中介機構體系,著力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信息渠道不暢、信息不對稱問題是科技金融體系建設中重要部分。
參考文獻:
1. Levine 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Views and Agenda. Journal of Economic L iterature,1997,(35):688-726.
2. 黃國平,孔欣欣.金融促進科技創新政策和制度分析.中國軟科學,2009,(2):28-37.
3. 吳義國.建設中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管理世界,2004,(12):129-130.
4. 徐義國.以創業投資機制為主導構建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中國科技投資,2008,(5):6466.
5. 李子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比重需要加強.上海證券報,2008-11-22.
6. 王鳳榮.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的金融支持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基金項目:《重慶市科技投融資體系建設政策和體制研究》(CSTC,2009CE9093)。
作者簡介:劉偉,博士,重慶大學經濟發展與工商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潘靜云,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碩士生。
收稿日期:201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