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執行審計是國家審計永恒的主題。也是一項最重要的職責,國家審計的首要任務就是對財政收支進行審計監督。隨著我國財政體制改制的不斷推進,通過推行綜合預算管理,建立會計核算中心,規范與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細化預算等財政制度,逐步建立起公共財政框架。如何在公共財政框架下進一步深化財政同級審工作,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發揮財政同級審作用,必將引起各級審計機關廣泛關注。本文試從基層審計機關的角度淺議公共財政框架下的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的對策。
一、加強審計計劃管理,整合地方審計資源
財政同級審是審計機關一項全局性的工作,需要審計機關各職能部門齊心協力來完成,現階段要做好在公共財政框架下的財政同級審工作,必須轉變觀念、調整思路、改變原有的組織形式和人員調配方式,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1.樹立大財政審計思想。凡涉及財政資金的部門、單位、項目,都在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監督之列。它既包括了對財政、地稅、國庫部門的審計,也包括了對各預算執行部門、單位的審計,還包括了固定資產投資、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專項資金的審計。
2.改變審計的組織方式。要打破專業審計界限,統一調配審計力量,綜合各專業審計科(室)各方面人才,組合成一支在“一把手”領導下的復合型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團隊,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專項審計組,由各專項審計組組長負責將本組的工作情況、遇到的問題、所需幫助等信息與其他組定期進行交流,各審計組緊密配合,信息共享,總體把握情況。通過調整組織形式,使得審計人員上下協調,隨時溝通,有效地保證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的運行。
二、進一步完善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制度
完善和健全制度可分為兩個層次進行:一是在財政同級審內部建立健全以審計作業實施為核心的組織管理制度,完善審計三級復核。二是建立更為具體的審計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對參審人員及審計小組的工作質量進行考評,完善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通過進一步完善這兩個層次的控制制度,將審計質量控制標準和制度落實到審計方案、審計證據、審計底稿、審計報告等審計工作和各個環節,把查處問題與完善制度結合起來,提高審計成果的利用層次。
三、積極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
隨著審計人員計算機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計算機審計技術的日益成熟,各級地方審計機關應積極探索財政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以適應現代審計發展的需要。針對地方財政計算機輔助審計剛剛起步的現狀,在現階段,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集中財政、計算機專業人才對財稅機關的預決算編審系統、指標管理系統、會計處理系統、稅收管理信息系統等計算機系統和電子數據進行研究、整理、編寫數據字典,建立數據模型,對財稅機關數據進行采集、分析、核對,逐步將風險、重要性概念和統計抽樣方法應用于審計之中。第二步,對財稅機關計算機備份文件和日志文件做試點審計,從中找出審計線索,進行審計。第三步,對被審計單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全面審計、客觀評價,實現系統審計、電子數據審計和業務審計的結合。
四、大力開展財政審計創新,深化財政審計的內容和重點
在公共財政框架下,要搞好預算執行審計工作,必須細化財政同級審目標,通過深化財政同級審的內容和重點,提高財政預算審計的質量和水平。
首先將對財政支出的監督作為財政審計的重點,強化審計監督的力度。加強對本級可用財力支出結構、支出范圍、支出方向的監督,揭示財政支出中的“越位”與“缺位”問題,促進優化支出結構,減少財政的非公共性支出,使支出的安排符合“一要吃飯、二保穩定、三搞建設”的理財原則。通過抓住財政支出改革的基本內容,調整審計工作目標、內容、組織方式,把財政支出管理、支出結構、支出績效審計作為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并注意從制度建設、完善機制、管理機制的高度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促進依法理財,優化支出結構,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其次積極探索財政績效審計。效益是公共財政的主要原則之一,在公共財政框架體系下,財政收支必須遵循效益原則。與之相應,財政同級審應根據政府職能范圍,在繼續做好合法性和真實性審計的基礎上,開展對政府收支的績效審計。由于這項工作涉及面廣,難度大,加之各項基礎管理比較薄弱,缺乏完善的績效評價標準體系,審計人員現有的素質能力和工作水平,也不能完全適應審計需要,必須體現“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穩步推進”的原則,分段確立審計目標。積極探索在對財政預算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查的基礎上,著重從資源配置是否合理、支出管理是否嚴格、支出結構是否合理等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審計評價和分析,努力在財政績效審計方式方法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通過在審計實踐中不斷探索財政績效審計的路子,培養和鍛煉一支適應未來財政審計事業發展要求的審計隊伍,提升財政同級審的地位,發揮國家審計再監督的作用,使財政同級審進一步搶占財政監督的制高點。
五、加強深層次問題的分析力度
預算執行審計必須堅持圍繞政府重大決策和本地區重大經濟事項,及時研究新情況,分析財政體制改革和財政資金走向,發現具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從加強預算管理、嚴格預算執行、健全管理制度、規范收支行為、完善財稅政策、提高效率效能的角度,提出切實可行的審計意見和建議,發揮預算執行審計的宏觀調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