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贛州市開展的36名縣(市、區)委書記、縣(市、區)長經濟責任同步審計工作,把經濟責任審計對象從地方政府領導提升到地方黨委書記,把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贛州市審計局開展縣(市、區)委書記、縣(市、區)長經濟責任同步審計的做法是:
一、明確思路,找準著力點
縣委書記、縣長是同一地方父母官,從事著宏觀決策管理,無論是對地方整個經濟面。還是對重大經濟事項,他們都起作關鍵作用。根據地方經濟管理中黨委決策、政府執行的現狀,書記縣長同步審計應確立以發展思路為起點、以決策為龍頭、以資金流向為主線、以遵守法規為重點的自上而下的審計工作思路。在審計中,以梳理被審計對象所在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為起點,按照發展思路查找決策事項,確定政策、資金、項目、土地四個環節為著力點。
二、突出重點,確保審計質量
縣委書記、縣長經濟責任同步審計層次高、范圍廣、政策性強,不能面面俱到,又不能無的放矢,因此抓住審計的重點內容是關鍵。在審計中要著重把握以下重點內容:
(一)審查重大財政收支情況。
以財政資金為主線,圍繞財政資金的收,支,管,用等環節進行審計。重點審計關系當地經濟命脈和關系改善民生的資金、部門,通過延伸資金鏈條,檢查當地落實上級重大經濟政策情況,財政收支的真實、合法性和財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重大問題。
(二)審查重大經濟決策和項目情況。
主要選擇縣委書記、縣長參與決策和管理的重大經濟事項和工程,如土地征用、國有企業改革、市政建設、招商引資、國有資產處置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審計。重點審計當地出臺的重大經濟政策、重大項目的決策及效果,以及是否符合國家財經法規。
(三)核實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我們主要對三個層次的經濟指標進行核實:一是結合國家、省的一些規定性指標,如對教育,科技,農業等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社保基金征繳等情況進行核實:二是結合市對縣的考核指標,如財政一般預算內收入,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等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等進行考核;三是結合當地黨代會和人代會的情況,對黨委和政府確定的重要事項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如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的為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等。
(四)政府債務舉措及管理。
政府債務審計一是審查政府債務的規模及增減變化情況,摸清政府債務家底;二是審計債務的使用方向,看是否存在亂上項目。形成財政包袱的問題;三是審計債務管理及償債能力,揭示風險隱患。
(五)被審計對象個人遵紀守法和廉潔自律的情況。
1.在延伸審計或審計調查相關部門時,注意被審計對象有無違反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有關規定的行為。
2.在國企改制、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等經濟活動中,注意被審計對象有無擅自決策,侵占國有資產等違反國家法律的行為。
三、講究方法。注重結合
正確的審計方法是書記縣長同步審計取得成效的重要環節,在審計實施中要注意抓好以下幾點:
(一)以縣委、政府文件會議資料為切入點,區分書記與縣長履行經濟情況責任。
開展書記縣長同步審計,首先要以文件資料為栽體,尋找書記、縣長的權力運行軌跡。審計實踐發現,縣委和政府的文件會議資料是最好的切入點。通過對縣委和政府文件和會議記錄的查閱和梳理,就能具體認識到書記和縣長分別作出的重大事項、進行的重大決策、實施的重大措施;特別是對同一事項,書記和縣長不同的做法及產生的影響也能有所了解,可以很清晰地將書記與縣長實施的經濟事項及其責任區分開來。
一般而言,對書記的審計及評價則側重于經濟決策和宏觀經濟管理方面,即貫徹執行上級重大經濟政策,以及當地重大經濟和社會發展決策和效果、重大投資項目的決策程序和效果等方面。以及遵守財經法規,執行廉潔規定等內容。對縣長的審計及評價則側重于對黨委重大經濟決策事項的落實和執行情況,任期內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指標變動情況,地方財政收支活動的組織管理情況以及遵守財經法規和執行廉潔規定等情況。
(二)以書記、縣長“四權一廉”為抓手,推行“評什么、審什么”。
審計中,我們以書記縣長行使經濟決策權、管理權、執行權、監督權和遵守廉政等情況作為審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統一評價標準,推行“評什么、審什么”。審計評價始終要緊扣領導干部用權履責情況,對兩位黨政“一把手”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以各自職責為出發點,以各自施政內容為栽體,形成兩者個性化的審計評價意見。
(三)注重結合,提高效率。
在開展書記縣長同步審計中,注重3個結合:
1.經濟責任審計與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專項資金審計等相結合,開展“一拖N”的審計方法,整合審計資源,提高工作效率。
2.審查賬目與外圍調查相結合。圍繞與被審計對象履行經濟責任有;重大關聯的單位廣泛開展審計調查,重點調查縣委、政府兩辦、財政、稅務、發改委、交通、國土、域建、國資、拆遷辦、工業園管委會、融資平臺和縣城所在鎮等部門和單位,對書記縣長直接參與或管理的重點工程項目,大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同時到統計局、發改委、檔案局等部門查閱檔案資料,了解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指標。
3.廣開言路,聽取有關部門及群眾的意見。審前,走訪紀檢、組織、信訪等部門了解舉報情況;審中召開有關部門和人員座談會,聽取有關部門及群眾的意見;張貼審計通告,公布舉報電話和審計監督電話,接受來電、來函,通過以上方式獲取審計線索。
四、強化措施,明確責任
(一)精心組織,加強領導。書記縣長同步審計,抽調全市102名審計業務骨干組成19個審計組,審計組長由市審計局班子成員擔任;審計期間,召開了河東、河西片的工作調度會議,加強對工作的指導和協調;審計報告階段,局領導班子全部到場聽取各審計組的匯報,嚴格把關。
(二)統籌安排,實行“六個統一”。舉辦審前培訓,明確審計評價重點內容及步驟。在操作上統一組織方式、統一審計實施方案、統一評價內容、統一評價標準、統一報告格式、統一處理。
(三)嚴肅紀律,落實責任。按照省委常委、市委史文清書記的要求,實行審計責任終身負責制,嚴格責任追究,確保審計質量經得起歷史檢驗;嚴格審計紀律,公布了舉報電話和審計監督電話,確保審計結果客觀公正、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