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銀行理財,了解到銀行理財分為保本收益和非保本收益等類型。
但是,我們不禁心生疑問,無論是保本還是不保本,無論收益是固定還是浮動,我們交給銀行的錢,究竟花哪了?這就引出了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領域的話題。
銀行理財產品有著不同的投資領域,據此,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債券型、信托型、資本市場型、掛鉤型及QDII型產品。這也是銀行理財的幾大投資渠道。
債券型理財產品,是指銀行將資金主要投資于貨幣市場,一般投資于央行票據和企業短期融資券。債券型產品是早期銀行理財產品的惟一品種,投資的主要對象包括短期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以及協議存款等期限短、風險低的金融工具。
信托型本幣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于商業銀行或其他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機構擔保或回購的信托產品,也有投資于商業銀行優良信貸資產受益權信托的產品。
掛鉤型本幣理財產品,也稱為結構性產品,其本金用于傳統債券投資,而產品最終收益率與相關市場或產品的表現掛鉤。有的產品與利率區間掛鉤,有的與美元或者其他可自由兌換貨幣匯率掛鉤,有的與商品價格主要是國際商品價格掛鉤,還有的與股票指數掛鉤。
這類產品大多同時通過一定的掉期期權,設計成保本產品,特別適合風險承受能力強,對金融市場判斷力比較強的消費者。尤其是股票掛鉤產品,已經從掛鉤匯率產品,逐漸過渡到掛鉤恒生、國企指數,繼而成為各種概念下的掛鉤產品,種類十分豐富。
資本市場型的理財產品,其實就是基金的基金。理財產品投資于股市,通過信托投資公司的專業理財,銀行客戶既可以分享股市的高成長,又因擔保公司的擔保,可以有效規避風險。
QDII型本幣理財產品,簡單說,就是客戶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托給被監管部門認證的商業銀行,由銀行將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資,到期后將美元收益及本金結匯成人民幣后,分配給客戶的理財產品。
這回知道銀行都把錢花哪了吧?雖然銀行理財都會預期最高收益率,但不可否認,收益率的實現存在著不確定性。其實,銀行設置保本和非保本收益,就是因為投資的領域不同,承擔的風險也不同。所以,投資者在選擇一款銀行理財產品時,一定要對其進行全面了解,然后再作出自己的判斷。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