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2011年不過半個月的光景,央行便祭出了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和人民幣小幅升值的“兩大殺器”,表明了通脹對我國經濟平穩增長已經構成嚴重的威脅。
1月14日晚上,央行宣布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前所未有的19%。業內人士預計,此次央行通過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可望從市場回收3500億元的流動性,希望能夠對緩解日趨高漲的通脹壓力有所作為。而統計局數據顯示,進入新年以來,全國各地蔬菜價格持續上漲,這種價格上漲除了與越來越臨近的春節因素有關外,也與近來南方局部地區出現的凍雨災害和北方局部地區出現的旱情有所關聯。由此看來,今年1月份的CPI數據仍然會保持居高不下的態勢,反通脹已經成為管理層調整貨幣政策的首要考慮點。
為了更為有效地遏制迫在眉睫的通脹壓力,有效抵御國際資本市場和大宗商品蔬菜價格上漲傳導給我國的輸入型通脹,在“兩害相較取其輕”的原則下,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加大。1月17日,人民幣兌換美元的中間價為65897,再度創出了匯改以來的新高。人民幣的小步跑升值,對于對沖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上漲,無疑有著積極性的作用。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人民幣的升值,使得國內外市場對于人民幣的需求加大,也增加了大量國際熱錢到中國資本市場趕“升值直通車”的欲望。
進入2011年不過半個月的光景,央行便祭出了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和人民幣小幅升值的“兩大殺器”,表明了通脹對我國經濟平穩增長已經構成嚴重的威脅。雖然自打2010年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2011年將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之后,人們對于今年貨幣政策的相對緊縮已經有所預期,但是央行如此大的動作,還是讓市場感到揪心。1月17日,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做出了最為直接的反應,滬指單日下跌84點,2700點關口險些失守,國際資本市場也受累中國股市的下跌而做出一連串被動型反應。
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給今年投資理財市場帶來了新的變化。從外匯市場來看,人民幣的日趨堅挺,使得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加快,加上近來媒體報道的溫州居民個人資產可以直接赴境外直接投資的消息,會在外匯市場上激起新的漣漪。黃金和商品期貨市場會繼續向上,保險市場受益于加息預期,投資回報率會相應提高,尋求保值增值的投資者會尋找新的投資機會,而股市則會在節前低迷整理的迷霧中,為年后行情埋下伏筆。
還未過年的投資理財市場,已經讓近來基本面和消息面出現的一系列變化弄得硝煙四起,提前點燃了過年那五光十色的節日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