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曾寫一位商人這樣概括自己人身和財產的地位:“小人是老相公的子民,這螻蟻之命,都出老相公(指知縣老爺)所賜!”因此百姓的財產,其首要意義永遠是報答“大救星”的恩德。班固《漢書·貨殖傳》的經典定義就是:“其為編戶齊民,同列而以財力相君”,即天下萬民的一切所有,其意義都在于以財力方式為統治者服務。
小民人身和財產合法性的上述唯一來源從根本上決定了:房屋等一切財產所有權的法定“權界”(不可侵犯性),只能局限于“子民”彼此之間,卻根本不可能存在于統治威權與“子民”關系之間。因此所有關于“物權”的法律,都有一個不言自明、最為重要、卻往往被今人忽視的鐵定前提:中國秦漢直到明清歷代法律中都規定得十分詳明的《盜律》,它們所禁止和懲罰的,一律都是小民百姓彼此之間的財產侵害行為,而絕對不可能在法律體系上和法理邏輯層面上,有一絲一毫禁止最高統治者及其各級官府強占擄掠小民財產的意味!
法律條款看似簡單質直而不動聲色,那么一種根本性制度法理在社會生活中如何具體呈現?不妨以房屋所有權和百姓居住權為例,看看中國傳統權力制度和法理體系運作的鮮活場面。
梁啟超寫過一首《拆屋行》(“行”是古樂府詩的一種文體):
為方便更多讀者,且把此詩譯成白話:
一位服喪的寡婦因重病而流血不止,她攜八個幼子,在寒冬凍雨下的路邊瑟瑟發抖。她為何衣不遮體,無處棲身?原來她家在市中有幾間祖傳老屋,家里兩位親人剛去世沒有“斷七”,靈柩都停放在屋中。這時官府發下急如星火的拆房令,因為官老爺“愛民修市政”,要按新的設計圖把市區房舍統統改建。
所以這數口婦孺雖然命在懸絲、食不果腹,也只能自認可憐而不敢違令。他們還被警告別想用借貸投靠無門等理由阻撓政令,否則官府可比照低價強迫他們接受“租錢”并代辦拆房。這家婦孺十步九回頭地被趕出老宅,可月黑風凄的深夜他們哪里棲身?何況他們還要提心吊膽日后隨時會被官府當流民抓做苦力。
不久以后鬧市擴建一新,到處都是絲竹紛紛的盛景,游客自然滿口稱贊官員的政績,只是在一派鼎新的氣派中,再也見不到街頭老屋和他們的主人!
時逾百年,這場景卻愈加讓人欲哭無淚。此詩還展示了許多重要的法理癥結。梁啟超的描寫重如千鈞,還因為背后是厚厚一本血淚相伴的“強拆民宅史”,宋徽宗時統治者恣意拆毀民宅以饜足私欲?!端问贰酚浭鲋靹覟榱讼蚧兆谘麑?,千方百計擄掠民宅、聚斂貢奉:
所貢物,豪奪漁取于民,毛發不少償(王注:即不給任何補償)。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領健卒直入其家,用黃封表識,未即取,使護視之,微不謹,即被以“大不敬”罪。及發行,必徹屋抉墻以出。人不幸有一物小異,共指為不祥,唯恐芟夷之不速。民預是役者,中家悉破產,或鬻賣子女以供其須。……(朱勔)忽稱詔:凡(蘇州市中)橋東西四至壤地室廬,悉買賜予已,合數百家,期五日盡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朱勔一門盡為顯官,騶仆亦至金紫,天下為之扼腕)。
為皇家和權臣的無邊欲壑,就可以隨意闖入民家、搶走財物、拆毀房子,甚至不顧哀哭遍野而逼迫驅趕數百戶百姓幾天內全部搬遷,由此不難看出權力有著怎樣的遮天勢焰。
更慘不忍睹的是,這大肆擄掠是以酷法開路,于是將稍有異議的小民立時碾為齏粉。比如當時權臣楊戩、李彥等人將百姓的好田一律沒收,同時將田主的田契拿來統統焚毀,對膽敢告狀者“輒加威刑,致死者千萬!”(《宋史·楊戩傳》)而《水滸》中“花石綱”等故事,說的就是如此局面為何只能逼得百姓造反。強拆民宅的著名事例還有很多。如南齊蕭寶卷(499~501年在位)為建宮苑到各地遍征名花佳木,“天時盛暑,未及經日,便就萎枯;于是征求民家,望樹便取,毀撤墻屋以移致之。朝栽暮拔,道路相繼。”(《南齊書·東昏侯本紀》)而一千多年后明代萬歷時,大量經濟欽差在全國的搜刮暴斂持續幾十年,他們豢養之下數萬流氓打手兇如虎狼,任意闖入民宅、扒房毀墓以搜求財寶,《明實錄》記述各地的景象都是:“黃旗相望于郊原,虎冠遍滿于廛市,撤屋據墳,搜藏發窖(王注:“撤屋”是拆屋的意思)?!?/p>
但更值得說明的是:強拆民宅并非一種偶然的、僅以少數暴君酷吏之貪欲為動力的舉措。相反在更深刻層面上,它是基本制度法理之下,統治者行使權力時完全合法的常規手段!舉個小例子:黃震是南宋后期將朱熹學說發揚光大的儒學領袖之一,在皇帝面前他不惜丟官而直言時弊是“民窮、兵弱、財匱、士大夫無恥”,做地方官時他更竭力為民興利除弊。但就是這樣一位正直勤政的官員兼大學者,為了嚴禁民間釀酒(為維持“官賣”的壟斷價格,當時嚴禁百姓私釀酒醋等物,但官府和軍隊內的私釀和走私成風卻是南宋經濟一大特色),于是四處張榜明令:小民有膽敢私釀者,一律處以流放、抄沒家產和拆毀家宅的嚴懲!這類法令公告還被收入其名著《黃氏日抄》,足見其堂而皇之、光明正大。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
老齡化危機
到本世紀中葉,世界上5歲以下的人口將比現在減少4900萬人,而超過60歲的老人數量則將增長12億。據聯合國預測,到2150年,世界人口數量可能只有目前的一半。世界人口在以未曾預見的速度老齡化。人口老化不僅僅是發達國家的問題,許多不發達國家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在當今59個人口出生率低于補給線的國家里,有18個國家屬于發展中國家。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城鎮化;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而在城市里,養育孩子是一項經濟負擔。其他原因包括婦女工作機會增多、養老福利普及和其他老齡福利的增加,淡化了生育兒女為防老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