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選育優質紅皮西洋南瓜良種,以從引進南瓜品種分離后代中選育的自交系HP-35為母本、JP-1為父本進行雜交.育成了優質、豐產西洋南瓜新品種紅栗2號。經品種比較試驗、多點試驗和生產示范,結果表明:該品種全生育期110d,春季栽培果實發育期約45d;果實高扁圓形,果皮紅色,果肉橙紅色,肉厚約3.8cm,質粉味甜。平均單果質量2.7kg,667m2產量3 000 kg左右。坐果性好,生長勢強,耐低溫、高溫,抗病性強,適應性廣。適宜全國各地栽培。
關鍵詞,西洋南瓜:紅粟2號:雜種一代:優質:豐產
1 育種目標
西洋南瓜又稱栗南瓜,屬印度南瓜(Cucurbitamaxima Duch)栽培種,因其生長強健,適應性廣,病蟲害少,容易栽培,果皮厚且堅硬,含水量少,干物質含量高,質地糯粉,較耐運輸,深受人們青睞。目前我國西洋南瓜品種主要是從日本、韓國、臺灣等地進口,其種子價格昂貴,且產量、適應性等綜合表現欠佳,而國內選育的一些優良品種,如錦栗、紅栗以及富鉻南瓜功能性品種永安2號等,在生產上也表現果實偏小、產量偏低、適應性一般、易出現花瓜等情況,嚴重制約了我國西洋南瓜的栽培和推廣。據此,筆者制定了選育產量高、生長勢強、抗性強、品質佳的西洋南瓜雜交一代新品種的育種目標。
2 選育過程
父本JP-1是以日本引進品種經過多年自交分離、提純篩選而成的優良自交系,其生長勢強,坐果性極強且早熟。二次坐果能力強,產量高,品質佳。母本HP一35是本所早年以韓國引進品種經過多年自交分離、提純篩選出的優良自交系,其生長勢強,抗病性強,坐果性好,晚熟,瓜蔓較長。2000年春季試配30個組合:2001年春季進行組合篩選試驗,其中HP-35xJP-1組合表現突出,優于其他組合而人選:2003-2005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其豐產性特別突出,且生長勢、抗病性、品質均優于對照,2005年定名為紅栗2號。2005-2006年進行多點試驗;2007年進行大面積生產示范。截至2007年,在湖南岳陽、常德、邵陽,江西,海南,山東等地累計推廣6000hm2以上。2009年4月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登記,登記編號:XPD009-2009
3 選育結果
3.1 品種比較試驗
2003-2005年對紅栗2號進行品種比較試驗,試驗在邵陽市現代農業示范園進行。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露地栽培。株行距0.4 mx2.5 m.小區面積20m2,每小區20株,單行定植,雙蔓整枝,施肥水平中上,其他為常規管理。從表1可以看出,紅粟2號平均全生育期110d,比對照晚熟:果實高扁圓形;平均肉厚3.9cm,厚于對照,口感風味粉甜:平均單果質量2.72kg,比對照高1.22kg,平均667m2產量3024kg,比對照增產57.7%,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生長勢、抗病性強于對照。

3.2 省內多點試驗與生產示范
2005-2006年,先后在湖南岳陽、常德、邵東、邵陽、醴陵等地進行多點試驗,以當地主栽品種紅栗為對照,隨機排列,各試點均設3次重復。試驗結果,5個試點紅栗2號2年平均667m2產量為3105.0kg.比對照增產63.6%,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平均單果質量2.6kg比對照高1.2kg;生長勢強于對照紅栗(表2)。

2007年,紅栗2號在湖南邵陽、常德、岳陽、邵東及山東、黑龍江、海南等地進行生產示范和推廣試種。結果表明,岳陽示范點667m2:比對照紅栗南瓜增收1880元,常德示范點增收2080元,邵東和上海點667m2比東升南瓜分別增收1520、1850元.山東示范點利用保護地栽培效益更高。海南三亞示范面積4hm2,平均667m2產量3015kg,比東升增產35%,生長勢、抗病性明顯強于東升.667m2增收1000元左右。黑龍江哈爾濱示范面積5hm2.平均667m2產量4300kg,比紅栗增產62%,平均增收3000元。
3.3 果實性狀與營養品質
2008年8月經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測定,紅栗2號單果質量、果腔、果形指數、果肉厚度均優于對照;而淀粉含量略小于對照,干物質含量比對照增加0.75個百分點,維生素C、可溶性總糖含量略低于對照(表3)。

3.4 抗性
紅栗2號南瓜耐低溫、高溫。在黑龍江、上海、山東等地保護地特早熟栽培。667m2產量在3000kg以上;在湖南、海南、廣西等地秋季反季節栽培,667m2產量穩定在2600kg以上。2008年6月,邵陽市植保植檢站對紅栗2號進行了田間抗病性鑒定。對南瓜主要病害病毒病、白粉病和疫病進行田間調查,以葉片為主要單位,每種病害共調查100片葉,根據葉片發病程度共分5級,再按病情指數計算公式計算病情指數。調查結果表明,紅栗2號南瓜病毒病、白粉病、疫病的病情指數分別為O、12,3、11,7,而對照紅栗分別為0、13,5、12,5,其抗病性略強于紅栗。
4 品種特征特性
紅栗2號全生育期110d左右,開花到果實成熟約45d。植株生長勢強,正常結果植株主蔓長5-6m,主莖粗1.5cm,節上易發生不定根,葉綠色,表面有白粉,最大葉幅42cm。第1雌花節位7~8節,坐果性好,二次坐果能力強。果實成熟后花痕部直徑小,幼果果柄黃色,果實高扁圓形,果形指數0.9,果皮紅色,有數條縱列淺白條紋。單果質量2.7kg左右,果實整齊一致,商品率高。果肉橙紅色,肉質致密,肉厚4.0cm左右,質粉味甜,風味好。抗病、抗逆性強,耐低溫、高溫,適應性廣。除適于露地栽培外,還可用于保護地早熟栽培和秋冬延后栽培。667m2產量3000kg左右。
5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早播,促進雌花分化和培育壯苗。長江中下游地區露地栽培宜3月中下旬播種,營養缽育苗。667m2定植650~900株,株行距0.4-0.6 mx2.0~2.5m。地膜覆蓋,深溝高畦栽培。搭架栽培,667m2定植1300-1800株為宜。(2)施足底肥,前期氮肥不宜施用過多,坐瓜后灌水施肥,重施磷、鉀肥或葉面肥,至收瓜前保持植株長勢,采收前15d停止灌水。降低田間相對濕度,避免病害發生。(3)五葉期摘心,倒蔓后選留2條子蔓,雙蔓整枝,及時摘除全部側枝。避免低節位坐果,坐果節位7~15節,人工輔助授粉,每株坐果2~3個。植株過長時,可將莖蔓拉至定植穴邊環繞,并摘除老葉、病葉,以利于通風透光,子蔓長至25~30節或已到達下一壟時摘心。(4)坐果后采取翻瓜、墊瓜、搭架等措施,提高果實商品率,使果實充分著色。果實成熟后及時采收。
參考文獻
[1]嚴欽平,羅伏青,孫小武,等.優質南瓜新品種錦栗.中國蔬菜,2001(1):47-48.
[2]羅伏青,董亞靜,孫小武.南瓜新品種紅栗的選育[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7(4):286-288
[3]程永安,張恩慧,許忠民,等.富鉻南瓜新品種永安2號的選育研究.中國農學通報,2005,2l(5):298-29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