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采用大田試驗方法對西瓜頂插接法、斷根嫁接法、單子葉靠接法等3種不同嫁接方法嫁接苗田間生長情況和生產效應進行比較。結果表明,頂插接法嫁接西瓜產量高,長勢較好,應作為主要推廣的嫁接方法:單子葉靠接法植株長勢旺,成活率高,抗逆性強;斷根嫁接法嫁接苗在前期低溫陰雨等不利條件下,表現為長勢明顯偏弱,易發生凋萎、僵苗等生長不正常情況,成活率低,生長速度偏慢,不宜采用。
關鍵詞:西瓜;嫁接;效應
嫁接栽培技術已成為西瓜實現抗病豐產優質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地西瓜工廠化生產嫁接苗多采用頂插接法,這種方法具有工效高的優點,但嫁接苗在早春陰雨天氣下管理難度大,易出現高腳苗、生長整齊度差等不良現象,影響嫁接苗商品性。據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研究,斷根嫁接能有效防止嫁接西瓜苗期根系老化,促進其根系發達。2003年浙江傳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引進推廣斷根嫁接法,改傳統嫁接利用砧木原根系的方法為去掉砧木原根系,在嫁接愈合的同時,誘導砧木產生新根。該嫁接法所生產的種苗整齊度、一致性好,便于工廠化大批量育苗,嫁接工效高,嫁接苗粗壯、不易徒長,商品性好,且定植后根系發達,因此得以迅速推廣應用。但近年來斷根嫁接穴盤育苗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多次發生嫁接苗定植后“穿根”等系列問題,尤其是在土質比較黏重、地下水位較高的田塊,碰到早春持續低溫陰雨或溫差變化大等不利天氣,坐瓜后嫁接苗發生大面積根腐病,植株出現“凋萎”。嚴重影響產量甚至出現死苗絕收,引發育苗單位與種植農戶有關嫁接苗質量問題的糾紛。據浙江省溫嶺市林燚等進行的斷根嫁接與頂插接對比試驗,認為斷根嫁接法嫁接苗適應性較弱,不適宜本地推廣。采用筆者試驗總結的西瓜單子葉靠接法,嫁接苗具有根系發達、成活率高、生長勢強等優點,適于在嫁接技術一般,嫁接成苗率低,土壤、氣候等條件比較惡劣時應用,為了明確不同嫁接方法對西瓜嫁接苗田間生長狀況和西瓜產量品質等方面的影響,筆者通過大田栽培試驗,比較了斷根嫁接、頂插接和單子葉靠接3種嫁接方法的生產效應,旨在為浙江西瓜生產確定適宜的嫁接方法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西瓜品種為早佳(84-24),砧木品種為甬砧1號,由浙江傳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統一育苗。
1.2 試驗方法
試驗設3個處理,分別為斷根嫁接法、單子葉靠接法、頂插接法(對照)。砧木于2008年2月22日播種。接穗于5 d后播種,3月5日嫁接,嫁接苗2葉1心時于4月2日分別運到寧海、常山、平湖和建德等地西瓜主產區進行大田定植。其中寧海縣試點選在寧海縣長街鎮三禾農業合作社社員王安定大棚西瓜基地內。小區面積192.7m2黏籽,3次重復,行距2.85m,株距0.85m.667m2黏籽栽植260株,爬地栽培,3蔓整枝。基肥667m2施有機肥30kg,追肥按高產要求施用。4月21日開始整枝,5月8日授粉,田間管理各處理做到基本一致,6月10日采收第1批瓜。常山、建德、平湖點分別設在新都辦事處新建村大棚西瓜基地、更樓街道洪宅村王德元的高山西瓜基地、廣陳鎮正廣農業園區,其中常山點只進行斷根嫁接法和頂插接法2種嫁接苗大區比較試驗,不設重復,管理同常規栽培。各試驗點分別調查不同嫁接方法嫁接苗田間生長勢、前期產量和品質等性狀,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取手持折光儀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嫁接方法嫁接苗的田間長勢及抗性表現
試驗結果顯示,寧海試驗點單子葉靠接法嫁接苗前期長勢明顯強于斷根嫁接法、頂插接法,定植后植株長勢茂盛,死株率低。而采用斷根嫁接法嫁接苗長勢偏弱,且死株率高。5月14日田間調查,死株數最多的是斷根嫁接法,死株數50株,成活率為77.5%:其次是頂插接法,死株數23株,成活率為89.6%:單子葉靠接法死株數9株,成活率為95.9%(表1)。分析其原因,斷根嫁接法可能是嫁接后植株緩苗發苗時間長、根系發育時間短,從而引起成活率下降。常山點4月20日調查死株數、5月5日調查黃苗數,頂插接法死株率為0.87%、黃苗率為O,而斷根嫁接法死株率1.30%、黃苗率為3.04%,均明顯高于對照(表1)。

建德試驗點表現為,移栽后10d頂插接法嫁接苗長勢明顯好于斷根嫁接苗,緩苗快且已伸蔓,而斷根嫁接苗發苗慢,大多沒有伸蔓,有少數僵苗癥狀,之后頂插接法嫁接苗長勢繼續明顯好于斷根嫁接苗。平湖試驗點的試驗結果也表明,與斷根嫁接法相比,頂插接法嫁接苗具有移栽后活棵快、長勢旺等特點。但從后期植株抗高溫性看,據寧海、建德等多個西瓜嫁接苗應用示范點調查,斷根嫁接法、頂插接法和單子葉靠接法3種不同嫁接方法嫁接苗并無明顯差異,即斷根與否對植株抗高溫性能可能并無影響。
2.2 不同嫁接方法對西瓜坐果、產量的影響
平湖試驗點斷根嫁接法、頂插接法、單子葉靠接法嫁接苗始瓜節位分別為8,6、8,4、9,2節,單株結果數分別為2,7、1,6、2,1個,頂插接法表現為始瓜節位低、單株結果數少,而斷根嫁接法與單子葉靠接法相比則始瓜節位降低、單株結果數據增多(表2)。寧海試驗點結果與平湖點不同,3種不同嫁接方法的單株結果數表現為頂插接法最高,其次為單子葉靠接法,斷根嫁接法最低,比頂插接法少0.26個。單果質量以斷根嫁接法最大,為5.1kg,明顯高于其他2個處理(表2).

原因可能是單株結果數少導致單果質量大。平湖、寧海試驗點不同嫁接方法的西瓜單株結果數不同,也說明嫁接苗管理等方面的差異對西瓜坐果、產量影響較大。
對寧海點第1批西瓜進行測產,斷根嫁接法、單子葉靠接法、頂插接法折合667 mz產量分別為1193.8、1608.1、1528.5kg,以單子葉靠接法最高,比頂插接法增產5.2%,而斷根嫁接法西瓜產量最低,較對照減產21.9%(表3)。

斷根嫁接法西瓜產量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單位面積株數和單株結瓜數較少,雖單果質量大,但總產量仍較低。常山點結果表明頂插接法第1、2批西瓜產量均高于斷根嫁接法,但差別不大。由于洪澇災害等原因造成試驗提前結束,因而未有正常長季節栽培的總產量數據。
2.3 不同嫁接方法對西瓜品質的影響
寧海點對第1批測產西瓜每小區隨機抽取2個進行品質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含量最高的是頂插接法,中心為12.1%,邊部9.6%;其次是斷根嫁接法,中心可溶性固形物為11.6%,邊部9.5%:最低的是單子葉靠接法,中心可溶性固形物為10.7%,邊部8.5%。在西瓜纖維含量、瓤質、口感等方面,各處理均表現較好(表4),與實生苗無明顯差異。
3 討論與結論
采用大田試驗方法對西瓜插接法、斷根嫁接法、單子葉靠接法進行嫁接苗田間生長情況和生產效應比較,試驗初步結果為:頂插接法西瓜產量高,長勢較好,同時工效高,應作為本省早春西瓜嫁接栽培主要嫁接方法;單子葉靠接法嫁接苗長勢強,成活率高,抗逆性強;斷根嫁接法嫁接苗整齊一致性較好,商品性佳,但在大棚特早熟栽培條件下前期長勢明顯偏弱,碰到低溫陰雨濕度大等不良氣候,容易發生凋萎、僵苗等生長不正常情況。生長速度慢,坐瓜遲,產量低,這與林燚等目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主要是斷根后砧木再生根系為須根,嫁接苗對低溫陰雨高濕及溫差劇烈變化等不利條件的抗性下降,不太適合進行早春特早熟栽培:如果溫光氣候和土壤等條件較好,采用斷根嫁接法則嫁接苗生長整齊,嫁接苗商品性好,反而可提高產量:在后期植株抗高溫性方面,不同嫁接方法之間并無明顯差異,管理好的可以正常越夏實現長季節栽培,
參考文獻
[1]劉廣,羊杏平,徐錦華,等.西瓜甜瓜嫁接栽培技術研究進展.中國瓜菜,2009,22(1):28-31
[2]賈云鶴,王喜慶,尤海波,等嫁接對西瓜幼苗生長、生理抗性、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中國瓜菜,2009,22(3):26-27.
[3]郭金偉,西瓜不同嫁接方法效果試驗,上海蔬菜,2008(6):96-97.
[4]許勇,官國義,劉國棟,等.西瓜嫁接新技術——斷根嫁接法.中國西瓜甜瓜,2002(4):33-34,
[5]林燚,楊喻斌,朱正斌.不同嫁接方法對早佳嫁接西瓜產量的影響.上海蔬菜.200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