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安縣大力發展高效規模農業,尤其是高效設施種植業,充分利用大棚設施,圍繞上海和江蘇瓜菜市場,選用優良西瓜、番茄、茼蒿品種,適時播種定植,科學運籌肥水,1年種植3茬,取得了高產高效。由于政策引導、財政資金扶持,發展速度十分迅猛,形成了多種高效設施蔬菜種植模式,其中利用鋼架大棚早春種植西瓜接茬秋延后種植大棚番茄冬季再接茬大棚茼蒿,全年充分利用設施,667m2產西瓜3000-4000kg、產值5000-6000元,667m2籽用產番茄5000-6000 kg、產值6000-7000元,667m2產茼蒿1200 kg、產值3500元,合計667m2產瓜菜9000-11000kg、產值12000-13000元。此種模式技術要求高,且花工相對較多,效益好,潛力大,適宜有蔬菜種植技術、西瓜栽培經驗和長于市場銷售的農戶選用,目前海安縣白甸鎮、角斜鎮、李堡鎮等地的部分瓜農已采用。
1 茬口安排
大棚西瓜于1月下旬播種,3月上旬定植,6月中下旬或7月上旬清茬:大棚秋茬番茄于7月上旬播種育苗,8月上旬定植,11月中旬清茬;大棚冬茬茼蒿11月底直播,2月底收獲清茬。
2 西瓜早春栽培要點
2.1 品種選擇
本縣大棚栽培的西瓜一般選用果形中小、長勢穩定、易于坐果、品質佳、耐低溫弱光的早、中熟品種,如早春紅玉、早佳(84-24)、超級冬春、京欣系列、特小鳳、小蘭等。
2.2 播種育苗
西瓜1月下旬播種。播種前1d(天)中午將種子置于室外晾曬2-3h(小時),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min(分)消毒,再用清水洗凈黏液,將種子放人55℃溫水中快速攪拌至室溫,浸泡4h,撈出用濕紗布包裹置于28-30℃條件下催芽。種子露白即可播種。采用半基質塑料穴盤電熱線加溫育苗。在純基質中加入25%-30%的營養土,這樣既透氣又保水。播后采用雙層大棚加小棚覆蓋,出苗前地面覆蓋地膜,白天溫度控制在25-32℃,夜溫控制在20℃左右:當70%的種子出苗后揭除地膜,白天保持25~28℃,夜溫控制在18-20℃:當瓜苗長出心葉后,白天溫度保持22-28℃、夜間地溫控制在12-18℃為宜,防止高腳苗。苗床保持濕潤,定植前噴1次1000倍70%甲基托布津藥液。以防病害。
2.3 整地施肥
667m2施腐熟雞糞肥3t,氮:磷:鉀為15:15:15的復合肥(不含氯)50kg,硫酸鉀肥20kg,2/3的肥料進行全耕作層混施,1/3的肥料進行瓜路溝施。
2.4 定植
西瓜苗期控制在40d以內,于3月上旬定植,6m跨度大棚做成2畦,每畦定植1行,行距2.8m,株距40cm,小拱棚加地膜共3膜覆蓋,667m2栽600株左右。
2.5 田間管理
西瓜采用大棚套小棚加地膜栽培,定植后蓋好棚膜,在活棵前不通風,盡可能將棚溫控制在25℃以上。活棵后,棚溫在25℃以上時適當通風,當最低溫度在15℃以上時,通風口夜間不閉。當西瓜植株側蔓50cm左右時應及時整枝,中果型西瓜采用3蔓整枝。即除主蔓外,留2條生長健壯的側蔓。小果型西瓜采用4蔓整枝。大棚西瓜早期應進行人工授粉,時間9:00-10:00最佳,授粉時標記授粉日期^中型西瓜授2朵留l果,小型西瓜品種授3朵留2果,待西瓜坐穩后,摘除多余的瓜。
西瓜第1個果實坐穩后進行第1次追肥,每667m2施尿素15kg加硫酸鉀20kg,第2批瓜坐果后再追尿素15-20kg,另外在施肥間隔期用0.2%磷酸二氫鉀液葉面噴施2次。
2.6 病蟲害防治
早春西瓜主要有疫病、炭疽病等。疫病用64%噁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5-7d噴霧1次,連噴2~3次。炭疽病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每5-7d噴1次,連噴2-3次
2.7 采收
本地大棚早春西瓜一般采收2批,于6月中旬結束,如果市場行情較好,也可采收第3批西瓜,于7月上旬清茬,不影響后茬生產。
3 番茄秋延后栽培要點
3.1 品種選擇
番茄品種選用耐熱、耐低溫,對葉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灰霉病等病害抗性強,品質優良,適合上海及本地市場消費習慣,果面光滑圓整,光澤好,畸形果、裂果少,果臍小,粉果,著色均勻,豐產性好的浙粉202、金棚朝冠番茄等品種。
3.2 播種育苗
番茄于7月上旬播種,采用高畦、網膜結合、育苗期間不分苗的方法育苗,遮陽網、防蟲網加農膜覆蓋育苗。遮陽網用于防烈日,防蟲網用于防治蚜蟲,農膜用于防大雨或暴雨,種子播前采用常規高錳酸鉀液消毒、溫湯浸種處理,播種采用撒播。
3.3 整地施肥
番茄每667m2施腐熟雞糞2.5t,氮:磷:鉀為15:15:15的復合肥(后同)30-40kg。茼蒿生產以速效肥為主,每667m2施腐熟人糞尿肥3-4t作基肥,與土壤充分混合均勻。由于茬口安排時間較緊,所用基肥應提前堆制腐熟,并在前茬及時清茬后,盡可能早施,以防肥害。
3.4 定植
番茄苗期控制在25d左右,于8月上旬定植,大行距70cm,小行距50cm,株距30cm,地膜覆蓋,667m2栽3500株左右,
3.5 田間管理
10月下旬要蓋好大棚棚膜,以防止早霜和寒流襲擊,進入秋冬季要搞好保溫防凍工作。番茄第1穗花坐果后追施復合肥15-20kg。開始采收時再追尿素15kg。
3.6 防病治蟲
重點做好灰霉病、葉霉病、病毒病的防治。灰霉病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60%多菌靈鹽酸鹽超微粉劑600倍噴霧防治。葉霉病用60%多菌靈鹽酸鹽超微粉劑600倍、47%春雷霉素+五銅可濕性粉劑600-80C倍、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防治。及時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防治蚜蟲、白粉虱等,減少蚜蟲對病毒的傳播;病毒病發病初期用三十烷醇+硫酸銅+十二烷基硫酸鈉乳劑,或病毒A可濕性粉劑防治,每10d用1次,連續防治3~4次。番茄生長后期,由于氣溫較低不易轉色,可將植株上的果實全部采下放在棚內,待果實轉紅后銷出,以免影響冬季茼蒿的生產。
4 茼蒿冬季栽培要點
4.1 品種選擇
茼蒿在冬季低溫情況下栽培,容易瘦而長,因此應選擇葉肉厚、嫩枝短而粗、纖維少、品質好、產量高的大葉茼蒿品種栽培。
4.2 播種
茼蒿播種前667 mz施腐熟有機肥800 kg或商品有機肥120kg作基肥。茼蒿采用撒播。667m2大田用種量3-3.5kg,播后浮面覆蓋地膜,外架大棚套小棚薄膜覆蓋保溫。
4.3 田間管理及采收
由于茼蒿采用大棚種植,生長期較短,有2-3片真葉時就要追肥促生長,可結合澆水667m2施尿素8-10kg。茼蒿種植在棚內接觸不到雨水,土壤干旱時要及時澆水。大棚冬季茼蒿栽培由于氣溫較低,基本不發生病蟲害。茼蒿播后40~45d收割第1批,后隔10~15d再收獲1批。
5 本地大棚西瓜傳統栽培模式與早春西瓜一秋番茄一冬茼蒿栽培模式效益比較
本地大棚西瓜傳統栽培模式,品種仍然選用京欣類等優良品種,但采用雙膜栽培,上市期比本模式3膜栽培要推遲20d,667m2產量4000kg左右。由于大量上市期正值本地“梅雨”季節,市場銷售不旺,田間病害較重,管理難度大,栽培風險大,667。z產值僅4000-4500元;7月上中旬清茬后,于8月上中旬種植大白菜,當年12月份到第2年2月底供應市場,667m2產量6000kg、產值1800-2000元。因此正常年份傳統栽培模式667m2年產值約6500元,僅為早春西瓜一秋番茄一冬茼蒿栽培模式產值的一半;就投入成本而言,本模式比傳統栽培模式要高出1500元,而利用大棚設施種植早春西瓜、秋番茄、冬茼蒿1年3茬比傳統的大棚西瓜接茬水稻栽培,667m2純收入增加5000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