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高等教育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2011-01-01 00:00:00林杰王軍郭淑玲趙武
大學教育科學 2011年3期

[摘 要] 本文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四本CSSCI期刊2006~2009年的載文信息進行統計分析,以揭示中國高等教育研究作者群的成熟度。結果顯示: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業已形成學術集中地區,但學術成果產出機構性質比較單一;高等教育研究作者隊伍規模龐大,但新、老作者結構不合理,尚未形成穩定的高產核心作者群;非教育學科背景作者對高等教育研究介入較少;高引文率顯示學科內部聯系相當密切,但研究者之間合作程度低,且其自身的研究普遍缺乏連續性;研究者對專著和期刊論文保持高度關注的同時,網絡資源也成為重要參考源;新近8年內出版的文獻對現時研究最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等教育研究;核心期刊;作者成熟度;文獻計量學

[中圖分類號]G64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717(2011)03-0088-08

中國高等教育學科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建至今,業已成為蔚為大觀的多學科研究領域,并形成規模相當龐大的研究群體。高等教育學科在社會科學知識群落中的“學科自主性”程度及高等教育研究學術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是高等教育研究論文作者的成熟度。作者成熟度并不是一個絕對量,它代指作者群整體情況,顯示出一個學科的相對成熟水平。從文獻計量學的視角出發,論文作者成熟度主要通過兩個指標來反映:一是學術論文的發文情況,包括發文量、合著程度、作者增復量和活躍作者群;二是學術論文的引文狀況,包括引文的數量、類型、語種、最大引文年限、自引和被引情況等。另外,核心作者群的個體信息,包括年齡、職稱、職務、單位,也構成定量分析的重要內容。

鑒于教育研究期刊數量眾多,不同作者對于每種期刊的認同度有所不同,而且高等教育研究論文的期刊分布過于廣泛,不便于統計。為了更能具有代表性地集中反映高等教育研究論文作者的成熟度,我們選擇了近年來期刊“被引總量”、“被引廣度”和“影響因子”排名靠前的四本CSSCI高等教育研究期刊作為統計源:《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學教育評論》、《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現代大學教育》[1](P168)。對四本高質量刊物的統計分析能夠對高等教育研究的整體情況做出有效推斷。在論文選取中,剔除了書訊、博士論文介紹、學術會議通知等非學術性文章,最終篩選出2006~2009年刊載的1 874篇論文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考慮到書評和會議綜述富含重要學術信息,因此也在統計分析之列)。利用SPSS17. 0統計軟件及文獻計量學的定律和計算方法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一、高等教育研究論文來源的統計分析

對論文來源的統計分析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不同社會團體與機構對高等教育的關注情況及科研現狀[2]。本文從兩個方面對論文的來源進行了分析本文中作者的姓名、單位等情況的統計均按第一作者進行。統計姓名時,按單位逐個校對,不存在重名現象;統計作者單位時,按第一單位進行。統計作者人數時,對以課題組署名的論文,作者數記為5,以示區別。:第一作者單位以及單位所在的地區,以此來反映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機構及核心區域;國外來稿所占的比例,這能夠反映出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國際化程度及專業期刊的影響力。

(一)第一作者所在單位和地區分布因有專門針對國外來稿的統計分析,因此此處“第一作者所在單位和地區分布”中只統計國內作者。

從作者單位分布來看,我國的高等教育研究論文成果主要產出于高校,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共計12所學校(占本文所統計362個第一作者單位的3%)發表了4本核心期刊上50%的論文,學術研究的核心機構已經顯現。統計第一作者單位還可發現,華中科技大學出現的次數最多,其四年的發文量占所有被統計文獻的十分之一還多,論文來源地高度集中。另外,以“教育部”署名的文章只占全部的0. 7%,而政府其他機構或者民間組織在這一領域則鮮有涉及,論文來源機構性質單一。

從作者地區分布來看,我國高等教育研究學者主要集中于北京、湖北、湖南、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幾省份,其中北京最為突出。我國的高等教育研究形成了北京、湖北、湖南、江蘇、浙江、上海、福建七大學術重鎮。這些區域云集了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豐富的院校以及高產的作者群體(見圖1)。

(二)國外文獻的刊載及作者國別的分布情況

國外稿源的刊載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本期刊的國際影響力以及(外國作者主動的)國際學術交流狀況本文對國外作者在四本統計源期刊上的發文情況進行了統計,在統計的過程中區分了國外作者主動來稿和國內作者翻譯的文章,國內作者翻譯的文章不算在此處分析范圍內。。 

統計結果顯示,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德國以及同在東亞的日本是相對其他國家來說主動與我國高等教育研究領域交流較為頻繁的國家。但四本期刊在四年期間總共刊載了69篇國外作者的文章,僅占總量的3.6%,國際化程度較低(見表1)。

二、作者發文情況分析

如果說對論文來源的描述是對中國高教研究核心期刊載文情況在宏觀層面上的把握,那么作者發文情況分析就是對作者成熟度在中觀層面上的觀察,而更進一步的論文引文分析則是微觀層面上的探究。作者發文情況是某學科領域科研人員成熟度的重要外部特征,作者發文量、合著情況、活躍作者群、作者增復量以及作者年齡分布等是衡量這一特征的重要指標。

(一)作者發文量分析

某一學科領域中,撰文者所發表的文獻數多寡有別,文獻數量與作者著述能力之間存在一定關系,因此對文獻作者發文量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學科領域作者研究能力的強弱。根據洛特卡定律,某一學科中,撰寫x篇論文的作者數yx與其所撰寫的論文數x間存在下述反比關系:

yx=c/xn(式1)

其中c約等于0.6,即著文一篇的低產作者在作者總數中所占比例應為60%左右。

本文所統計的1 874篇論文中,共涉及1 323位第一作者,其中發文量僅1篇的低產作者占了77.32%,高出洛特卡定律參數17%左右,而且發文量多于1篇的作者中又有相當大一部分作者的發文量僅2到3篇。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的大多數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有限,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作者隊伍(見表2)。

(二)作者合作情況分析

對作者合作情況的分析通過合著率和合作度兩個指標進行,能夠反映中國高等教育學科科研人員的學術團隊情況。一般而言,合著率和合作度越高,說明作者的合作能力、交流深度越好,該學科的總體發展水平也就越高。

1.合著率分析

合著率是指在特定的時域內某種(某類)期刊上發表的合著論文數與論文總數的比值。通過合著率可以得知某一學科領域研究人員的合作能力、研究中的配合程度及科研的交流深度。

2006~2009年四種期刊載文的整體合著率為37.44%。其中,28.87%的論文是兩人合著的,最多的合著人數是5人。根據對各年份的單獨統計分析可以看出,合著率有上升的趨勢,但趨勢不明顯。與合著率相對應的獨著率為62.56%,高比例的獨著情況對應著現實中的大量獨立研究,這一方面可以說明我國高等教育研究者的獨立研究能力較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這些研究人員的合作能力不容樂觀,其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有待拓展。

2. 合作度分析

合作度指篇均作者數,即作者人數與文章篇數的比值。本文所統計期刊上發文的作者總數為2766人,而文章總篇數為1 874篇,因此合作度為1.48人/篇。另外,對各年合作度的分別統計顯示,合作度總體上呈增長趨勢,但增速緩慢且不穩定,中國高等教育研究人員的合作意識亟需加強。

(三)作者增復量分析

作者增復量指新增量與重復量,它是衡量一個研究領域內作者隊伍的穩定與更新狀況的指標由于作者的增復量更多地用于分析與測量某一種刊物發文的作者量,因此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將四種期刊假作一種,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參考:郭薇,常健.中國行政管理學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學海,2008.(4).。一定時期內,在某一研究領域,作者的新增量與重復量之間存在著一個動態的平衡關系。如洛特卡定律所示:

 S/N+T/N=1 (式2)

式2中,N為某一段時期內的發文總量,S是初次作為第一作者在刊物上發表文章的新作者,T是多次撰文的老作者, S/N即為作者的新增量,T/N為作者的重復量[3]。如果S/N趨近于1,即發表論文的全部為新作者,說明該研究領域的論文作者更新頻繁,新生力量不斷涌現,然而科研隊伍不夠穩定,核心作者群還未形成;反之,如果T/N趨近于1,則表明該領域的論文作者變化不大,作者群比較穩定,但后繼力量缺乏,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研究人員結構老化的問題。在理想狀態下,設用L代表區間內發表論文最多的第一作者所發表的論文數,則有:

SZ=1/∑Li=11i(式3)

經計算,L=15,S/N的理論最佳值為0.31,T/N的理論最佳值為0.69。而本文統計顯示,四年來,四本期刊的作者新增量數值在0.63~0.82之間波動,總的新增量為0.73,振幅較大且趨近于1;而老作者的重復量僅在0.18~0.37之間波動,總重復量為0.27(見表4)。新增量(0.73)和重復量(0.29)分別與其理論最佳值(0.31和0.69)的嚴重偏離和幾近顛倒狀態則說明我國高等教育研究領域核心作者群還處于不成熟的成長階段,瞬時作者過多,老作者力量弱小。

(四)活躍作者群分析

1. 核心作者分析

要考察學科作者成熟度,僅僅用洛特卡定律揭示作者發文總體情況以及用作者增復量來分析新老作者的比例關系還遠遠不夠。進一步的分析需要深入到作者群體內部,應用普賴斯定律(Price Law)來分析核心作者情況。“核心作者”指每個學科中發表論文較多、影響較大的作者集合。對核心作者群的分析,能預測、估計和揭示該學科研究人員的研究能力以及學術團隊的實力。

普賴斯定律認為,核心作者中發表論文最少的論文數Nmin與發表論文最多的論文數Nmax存在如下關系:

 Nmin=0.749×(Nmax)1/2(式4)

只有發表論文數在Nmin以上的作者才可以稱為核心作者。根據表4的數據可知,Nmax=15,代入式4計算可得Nmin≈2.9,即發表文章在3篇(含)以上的作者才可以算作該統計時間內中國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經統計:在1 323個第一作者中,核心作者人數為124人,比例為9.37%;發表的論文數498篇,占總論文數的26.57%,即約1/10的作者發表了1/4的論文,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核心作者的力量有所體現(見表5)。根據普賴斯的理論,只有當“核心作者發文量約占總發文量的50%”時,該學科的高產作者群才算形成,所以中國高等教育研究高產作者群并沒有形成,在核心作者群中,很多作者核心而不高產,大批低產作者充斥其間。

2. 高產核心作者分析

高產核心作者是指核心作者群中發表論文較多的作者,他們人數不多但學術影響力很強,是本學科領域的頂尖人才。根據普賴斯定律:

 R=0.812N/n1/2(式5)N為核心作者人數,n為發表論文數最多的作者所發表的論文數。

和表5計算可得, R=26人,即:若將核心作者發文量由高到低進行排列,排名在前26位的作者為高產核心作者。在本研究的統計數據中,由于發文4篇的作者共有32人,需要一并計入高產核心作者之列,共55人,占核心作者總數的44.35%;發文總量為291篇,占核心作者發文量的58.4%;人均發表論文5.2篇??梢?,核心作者中高產部分的“高產”并不明顯,高產核心作者力量尚單薄。

高產核心作者分布較多的單位是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這些學校都是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機構。在職稱分布上,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正高(教授、研究員),其次是副高(副教授、副研究員),而講師、博士生等很少,這說明作者產出水平與其職稱高低存在正相關關系。此外,高產核心作者中有行政職務的為25人,約占45%,以校長、院長居多,這說明高等教育管理實踐和經驗對于高等教育研究者具有推動作用。

(五)作者年齡分布分析

通過對作者年齡的分析,可以研究現階段高等教育研究隊伍是否呈現老化、斷層狀態。在本文中,剔除重復作者、年齡缺省的作者,最終統計作者總數為1 039人。將作者的年齡分為8段,即:20~29,30~39,40~49,50~59,60~69,70~79,80~89,90~99,人數分別為:40人、317人、457人、162人、35人、22人、5人、1人,其中,年齡最小的為24歲,最大的為93歲此項分析中以第一作者為準。。

可以看出,作者在30~59歲之間的居多,尤其是40~49歲之間的作者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堅力量。兩端較少,這說明高等教育研究隊伍的年長作者逐漸退隱,年輕作者初步顯現,但力量還很弱,中年作者群體成為研究隊伍的主力軍,年齡分布基本符合正偏態分布,高等教育領域沒有出現老化和斷層現象。另外,年齡在59歲以上的年長作者人數為18人,占總人數的32.7%,說明年長作者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六)作者學科背景分析

高等教育學科是一個多學科的研究領域,高等教育研究的論文作者有一些是非教育學科的學者。這能夠反映出高等教育研究跨學科跨專業的程度。本項研究對高等教育研究論文作者的學科背景進行了統計。論文作者總人數總為2 766人,非教育學科作者人數為453人,占總數的16.38%。從論文年份看,總比例(16.38%)比平均比例(16.21%)稍高,非教育學科作者比例在經歷了07、08年的下滑之后,在09年又開始出現上升趨勢,但是速度比較緩慢。這說明當前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沒有形成多學科學者共同參與研究的態勢,教育學科,尤其是高等教育學科背景的學者構成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

三、論文引文分析

“沒有一篇科學論文是孤立存在的,它是被深嵌在整個學科的文獻體系之中” [4](P370),科學研究中的這種“深嵌”體現在文獻之間的相互引用上。那些被引用的、較早發表的文獻就是引文,引文是后文的某些觀點出自前文的信息證明。而引文分析,就是利用圖論、模糊數學、統計學等方法,對文獻的施引或被引現象與規律進行分析,以揭示其數量特征及規律[4](P371)。引文分析對于研究某一學科主要有兩方面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定量地揭示這一學科研究的縱向繼承與發展關系;另一方面,可以把現有研究橫向切開,展示該學科領域內各國、各問題域研究相互交叉、聯系的現狀。

對引文做分析可以從許多角度著手,本文的分析主要從引文情況(引文數量、語種、類型、年份、引文標注規范性)、自引情況、被引情況三個角度進行。

(一)引文情況分析

1. 引文數量分析

引文數量是指某一時期內所引用文獻的多少。引文數量反映科學研究之間相互聯系的密切程度,它可以作為衡量研究者吸收情報能力的一個指標,同時也反映著學科的成熟水平和完善程度。引文量有兩個重要衡量指標:引文率和篇均引文數。前者指的是有引文的論文數與論文總數之比,它是整個學科研究者研究和著述習慣的一個參照;后者指每篇論文平均具有的引文數,它反映論文作者引用文獻的廣度,也即學科研究的關聯性。此外,對引文量隨時間變化趨勢所做的縱向描繪可以反映出學科內研究者利用和吸收信息能力的變化情況,對引文項數和引文篇數的數量對比可以反映研究者閱讀文獻的廣度和深度之間的微妙關系。

在本文所選取的1 874篇論文中,有引文的論文為1 702篇,引文率為90.82%。1 702篇論文的引文總量為20 155條,其中單篇最大引文量為61,篇均引文量為10.76(見表7)。從時間變化趨勢看,2006年以來,高等教育研究論文的總引文量和篇均引文量均呈逐年增加的態勢。對不同年份篇均引文數的差異顯著性檢驗顯示,06與07年、08與09年的篇均引文數均差異極其顯著,即09年、07年的篇均引文數都分別比上一年明顯增加。這表明我國高等教育研究者對已有研究成果和已發表文獻的利用和吸收信息的能力都在逐漸提高。

2. 引文語種分析

引文語種分析最常用的分析項目是引文語種分布。通過引文語種分析,可以了解高等教育研究者使用各種語言、吸收國外信息、跟蹤世界科研前沿的能力,以及國家間學術交流的水平和語言對科學文獻交流的影響。因為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期刊上刊載的絕大多數都是國內作者的論文,因此通過觀察引文中外文引文的數量特征還可以看出不同國家對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的影響程度,以及國內作者對不同語種國家的關注程度的不同。

經統計,在所有的20 155條引文中,中文引文有14 744條,占到近3/4的比例。在剩下的占總引文數1/4的外文語種引文中,英語以5 114條獨占鰲頭,日、法、德、韓語引文分別只有175、31、80和11條,其他語種文獻未見引用(見表8)。這說明中國高等教育研究者參照的文獻主要來源于國內,與國際交流相對較少,而英語文獻是高等教育研究作者群參閱的第一國外信息源。從時間維度上來看,近年來,高等教育研究中英語引文量呈逐漸增加趨勢,且2007~2008年間突飛猛進;日、法、韓語引文量各年來都維持在穩定的低水平;德語引文2007年的數量明顯多于其他年份。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文所選4本高教研究期刊上發文的外國作者所著論文中,沒有一篇引用中國作者的文獻,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漢語著作的介入門檻高,以及中國高教學科研究高水平成果產出能力較弱的現狀。

3. 引文類型分析

引文類型分析是對論文引文的類型分布所作的統計分析。通過了解引文的文獻類型分布,我們可以獲知該學科作者群獲取前人學術成果和其他相關信息的來源情況。又由于對于不同類型文獻來說,其出現的時間和內容的時效性都有所不同,因此引文類型分析還可以反映作者群獲取和利用新文獻類型及新信息的能力。

本文按照國家文獻標準并根據所統計論文實際情況,將引文類型分為:專著[M]、期刊[J]、報紙[N]、電子文獻[OL]、論文集[C]、學位論文[D]和其他(報告、辭典、標準等)七種。經統計,在明確標注類型的總共20 140條引文中,專著為8 455條,占41.98%,期刊為7 154條,占35.52%,兩者合計占77.50%,這說明專著和期刊是高等教育研究者獲取信息的主要文獻源。在其他類型中,報紙、文集和其他類型引文分別以645條(3.20%)、936(4.65%)1 116條(5.54%)的比例基本保持均衡。值得關注的是網絡類引文以1 608條(7.98%)的比例領先于專著和期刊之外的其他文獻類型,且自2006年以來此類引文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這說明網絡資源服務于高等教育研究的功能日益突顯(見表9,圖3)。另外,在“其他”類型中,報告類引文占到相當大的比例。

4. 引文標注規范性分析

本文所指引文標注規范性是指引文列表中逐條引文的引文類型、引文出版年份等信息的完整程度。引文標注規范與否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論文作者從事學術工作的嚴謹程度。

經統計,在本文所分析的20 155條引文中,文獻類型沒有標出且無從判斷的有15條,比例微乎其微;而引文年份沒有標出的則有665條,占總數的3.30%,比例較大,這說明中國高教學科作者群在參閱和羅列引文時對引文出版年份關注程度較弱。更有極少數作者,在列引文時只列引文的作者和引文題目,引文類型、引文出處、引文年份等一概忽略,引文標注極為不規范。

(二)自引情況分析

自引就是作者引用自己之前所發表過的著作。自引情況一方面有“禁錮封閉之嫌”,一方面卻能反映出一位作者研究的承接性與連續性[4](P180)。對于自引情況的統計分析一般有兩個指標:自引率和自引篇率。自引率即為所統計的文章中自引的條數與引文總條數的比,自引率越高,表明論文作者完成科研成果的比率越大[3]。自引篇率,即為所統計的文章中,有自引的文章數與統計總數的比,自引篇率的高低反映出作者研究的連續性和繼承性的強弱。

本文所統計的1 874篇論文的自引率為0.02,表明在這四種刊物的作者所引用的文獻中有2%是自己完成的。自引篇率為0.17,表明有17%的論文與作者們之前的研究成果相關,與之具有繼承性(見表10)。這兩個數值相對較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缺乏足夠的連續性,學者們普遍缺乏對某一問題的深入持久研究。

(三)被引情況分析

被引情況分析可以從論文和作者兩個角度進行分析本文的被引情況數據均取自“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NKI)資源總庫,采用逐條檢索的方式。鑒于該數據庫有不斷更新的特點,本文所錄入的數據僅限于CNKI現有的即時數據,不考慮更新增加的情況。在檢索過程中沒有顯示有被引情況的均以0條記錄。。前者包括單篇文章的被引頻次分析和高頻被引文章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等教育領域具有學術價值與影響力論文的分布情況、研究的熱點問題與主題方向;后者指對高頻被引作者的分析,是對具有較強學術影響力的作者分布的測量。鑒于本研究作者群覆蓋面局限于四本期刊,所以僅對單篇文章被引頻次進行分析。

在所有的1 874篇文章中,總被引頻次為8 080次,篇均被引頻次為4.31次。其中,有667篇文章(占論文總數35.59%)的被引頻次為0,即完全沒有被引用過;被引頻次為1的有259篇(13.82%);被引頻次為2的有171篇(9.12%);被引頻次為3的有142篇(7.58%);被引頻數為4的有112篇(5.97%)。被引頻次在10次以內的論文占統計論文總量的88.58%,可見大多數文章的被引頻次集中在10次以內。這在被引頻次分布箱圖(圖3)中可以直觀地觀察到:所有論文被引頻次的四分位數是0、2、5,論文被引頻次在0~5之間密集分布,在10以內趨近完畢;10~50之間隨數值的增大,點逐漸稀疏;極少量散點在50以外零星排列。最大被引頻次(113)與最小被引頻次(0)之間的跨度巨大——為113。

(四)注釋分析

注釋分析指的是對論文有無注釋、注釋數量和注釋內容等的分析。一篇論文有無注釋和注釋多少通??梢苑从匙髡咦鲅芯考靶形牡膰乐斝院鸵幏冻潭龋⑨寖热輨t可以反映作者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因研究需要,本文只從注釋率和篇均注釋數兩個角度分析高等教育研究論文注釋情況。

本文所統計1 874篇論文的注釋率是24.44%,即大約1/4的高教研究期刊論文具有至少1條注釋。1 874篇論文的篇均注釋數為0.85,即平均每篇論文有不到1條注釋。注釋率偏低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個現狀(見表11)。

四 結 論

本文通過對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核心期刊作者發文情況、引文情況及作者群體特征的文獻計量學分析,得出以下有助于反思中國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的結論:

其一,高等教育學科的核心作者群已然形成,但高產作者不突出;非核心作者群中瞬時作者過多。高產核心作者群是學科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引領著學科建設走向專業化。鑒于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主要集中于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12所高校,所以應以這些重點高校為依托,突出研究選題,形成研究范式,促進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形成不同學派爭鳴的局面。

其二,高等教育研究核心期刊論文較低的自引率表明我國高等教育研究者在選題上缺乏持續的關注。持續關注是深入研究的前提,有利于專深、高層次研究問題域的形成,而瞬息即逝、淺嘗輒止或一哄而上的研究則會嚴重影響學科建設水平。因此,高等教育研究者一方面要注意在選題時不要盲目追趕時尚,應做可持續發展的、有生命力的研究選題;另一方面,研究者要在自己選定的領域循序漸進,步步為營。

其三,從引文和注釋分析結果可見,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國際化水平有待提高;學術規范亟待加強。對英美等英語國家的高度關注有利于我們借鑒其先進理念和制度,但僅僅把目光鎖定少數發達國家將造成學術視野過于狹窄。加強對法國、德國、日本、韓國以及其他一些小語種的學術成果的關注和吸收,能把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學科的成熟還倚重于研究者對學術規范的認同和踐行。鑒于我國高等教育研究對學術規范的重視程度較低,因此,加強研究的學術規范是高等教育學科走向成熟的必然訴求。

[參考文獻]

[1] 龔放.2005-2006年我國教育學期刊影響力評—基于CSSCI的統計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1): 160-173.

[2] 呂國光,柴江.對《教育研究》雜志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鄂州大學學報,2007,14(3): 65-69.

[3] 郭薇,常健.中國行政管理學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學海,2008(4):92-99.

[4] 王崇德.文獻計量學引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Bibliometric Study on the Maturity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er in China

—Based on the CSSCI Literature

LIN Jie, WANG Jun,GUO Shu-ling,ZHAO Wu

(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bibliometric methods to analyze statistically the text information in four CSSCI journals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within the last four years, so as to reveal the maturity of researchers. It indicates that: first,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has formed academic concentration area, but the character of academic output institutions is single; second, large groups of authors exist, but in an irrational proportion of new and constant ones, not to form stable high-yielding teams; third, researchers from other fields get little involved; fourth, although high citation rate shows close internal academic links, there lacks high cooperation among researchers and their own research cannot always keep consistent; fifth, researchers take great notice of monographs and journal articles, together with network resources; sixth, the most valuable literatures are those being published in recent 8 years.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core journals; maturity of author; bibliometrics

(責任編輯 李震聲)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97| 久青草网站|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污视频|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色综合婷婷|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一级黄色欧美|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第四页|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91免费观看视频|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h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 第一页| 黄色片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日韩123欧美字幕|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婷婷午夜影院|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香蕉精品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911亚洲精品|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色综合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