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果農只重視樹上管理而忽視地下管理,其實果樹地上部的一切都是由地下來決定的。果樹管理首先要實行沃土養根,強壯樹體是根本。“根深才能葉茂,養根才能壯樹,樹靠根長,果靠葉養”,根生于土壤中,改土(達到深、肥、喧、溫、潤),才能養根。只有狠抓土壤管理,尤其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至少達到1%,高則2%-3%),改良土壤結構,多施微生物有機肥,給蘋果樹根系創造一個適宜生長的空間,才能實現健壯樹體、高產、優質高效。
1 曲受彭果園
(1)山東省蓬萊市劉家溝鎮胡家村園主曲受彭,他的果園是山東農業大學束懷瑞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指導的示范果園,該園地處山嶺緩坡干旱區域,品種長富2號,1981年栽植,喬化果園,667平方米栽植39株,株行距3.5米×5米,現枝桿細嫩、光滑,色澤灰向,無翹皮和腐爛病痕,尤其是無輪紋病和粗皮病瘤,樹桿多年未環剝(環割)傷口痕跡。
(2)他的主要經驗是沃土養根。每年秋季(9月中下旬)施優質腐熟有機肥(667平方米4000-6000千克),混加鈣鎂磷肥100千克:春季萌芽前3月份施生物有機肥380千克+鈣鉀肥40千克+硫酸鉀30千克+45%大三元復合肥40千克:6月下旬在果實膨大期施高氮、低磷、高鉀型大三元復合肥80千克+硫酸鉀20千克:合計每株每年共追施優質速效肥14-18千克,年內每株肥料投入平均50元左右。結合葉面噴肥,每年萌芽前噴施3%-5%硫酸鋅和尿素3~4次,開花前后噴0.2%-0.3%的硼砂2-3次,幼果期噴0.3%-0.4%的鈣肥3~4次。肥料投入占果園直接投入的90%,他的果園樹齡已25年,仍然園貌整齊,無缺株,效益倍增,其根本的一點就是始終堅持科學實施四肥一調理技術,適時施肥,培肥了地力。強健了樹體。
(3)由于實施沃土養根,667平方米產量從5000千克上升到10000千克,并保持穩定,80-85毫米以上果占98%以上,80毫米以下果僅占1%-2%,混合價多年穩定在1千克2.2元以上,667平方米純利潤穩定在1.8萬元以上,多年無大小年結果之分。
2 曹儒果園
(1)是陜西省優質蘋果示范園。栽植面積10公頃,主栽品種為禮富一號(占80%),麗嘎拉(20%),采用矮化栽培模式,矮化中間砧為M26,株行距2米×3.5米,667平方米栽植95株。
(2)他的經驗是巧施肥,平衡施肥沃土養根。在施肥方面,他不僅重視數量,更特別重視質量,真正做到以有機肥為主,增加鉀肥,補充中微量元素肥,適量施用氮、磷、鉀,使各種元素按比例平衡搭配。每年667平方米果園施潞源腐殖酸有機肥250千克,64%磷酸二銨100克,施史加利高鉀型復合肥150千克,綠村鉀鎂肥100千克,藍得土壤調理劑100千克,尿索20千克,上述肥料分3次施入。每年9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施基肥,667平方米施潞源腐殖酸精制有機肥250千克+藍得土壤調理劑100千克+綠村鉀鎂肥100千克:3月中旬施1次追肥,667平方米施64%磷酸二銨100千克+尿素20千克,蘋果膨大期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施史丹利高鉀型大三元復合肥150千克,生長季節根據樹體長勢,結合病蟲防治,葉面噴植物營養液、PBO、鈣肥共12次。
同時他堅持果園種草,從1999年建園栽樹至今,果園行間種草12年,大幅度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2009年8月份測定20厘米深度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已達到2.2%,是種草前的2.5倍。這樣施肥真正做到了元素、養分全,果樹吃得飽,吃得好,樹體健壯,生長勢穩,產量高而穩定,無小年結果現象。
(4)從2006年起,667平方米產量一直穩定在2250~3000千克,生產的蘋果個頭大,色澤、風味濃,口感好,質量高。80~85毫米以上果占95%,75毫米果占5%,全紅果率達98%,果實含糖量在16.2%,優質果率在98%以上,有70%的蘋果按個銷售,地頭售價5~6元/個,其余部分售價6元1千克,銷路暢通,供不應求。
3 結語
從以上兩個典型事例足以說明科學施肥、沃土養根是實現果園增產、優質、增效的關鍵。只要堅持科學施肥、巧施肥,加大肥料投入,施足優質肥,再結合果園種草、覆草,再配合其他綜合措施,即可達到沃土養根保穩產,陽光樹冠提質量,規范管理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