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銹壁虱又名柑橘銹螨、銹蜘蛛、柑橘刺葉癭螨、銅病,被害的果實俗稱油它子、油柑子、黑皮果、火柑子、紫柑、牛皮柑。該蟲是我國柑橘生產上的主要敵害,幾乎對所有的柑橘品種都能危害,受害嚴重的植株被害果率在50%以上,果農務必引起高度重視。
1 危害癥狀
柑橘銹壁虱以成螨、若螨群集在果面、葉片及綠色嫩枝上,刺吸汁液危害。果實被害初呈灰綠色,好似一薄層灰塵蒙在果面上,以后呈鐵銹色或黑褐色,嚴重影響果實外觀和產量。受害葉片的背面呈黃褐色或黑褐色、黑色,葉片光合作用、新陳代謝受阻,引起冬季落葉,并易誘發黃斑病,削弱樹勢。其蟲體比紅蜘蛛小(體長僅0.1~0.2毫米),肉眼看不清楚,要用10倍以上的放大鏡才可看到楔形黃白色或橙黃色、銹黃色的蟲體。該蟲善爬行,可屈身彈跳,易借風力、昆蟲、鳥類、器械等傳播蔓延,且喜蔭畏光,常從樹冠下部、內膛開始危害,蟲口密度以葉背、果實陰面較大,噴藥時務必引起注意。銹壁虱初發時多群集在1葉或1果上危害,每1平方厘米葉面或果面上的蟲體可達數十至數百條,堆集在一起的銹壁虱蟲體呈鐵銹色粉末狀,并有轉果危害習性,果面呈黑褐色、黑色時,蟲體多轉移到其它果實上危害。
2 發生規律
柑橘銹壁虱全年發生代數隨地區、氣候不同而異。湘中產區1年發生18-20代,世代重疊,營孤雌生殖,繁殖力特別強,以成螨在腋芽、樹皮間隙處或卷葉內越冬。柑橘萌芽后,逐漸從老葉轉移到當年春梢葉片上危害,并開始產卵繁殖。6月葉上蟲口密度迅速增加,并開始向果實遷移。7—8月為發生高峰期,危害最大。9月上旬以后又逐漸轉移到當年秋梢葉片上危害。銹壁虱繁殖的最適溫度在28℃左右,相對濕度為70%~80%,夏秋高溫干旱少雨的天氣有利害螨的繁殖和危害。大風雨對其發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雨后不久,蟲口又會大量增加。此外,樹冠蔭蔽、土壤干旱、樹勢衰弱或管理粗放也會加劇銹壁虱危害程度。
3 防治對策
柑橘銹壁虱對樹勢和產量、品質影響極大,生產上 應采取以藥劑防治為主的綜合措施加以控制,防治方法與紅蜘蛛基本相同,
(1)藥劑防治:除采果前后(9—11月)、開花前后(3~5月)結合紅蜘蛛防治加以兼治以減少蟲口基數外,防治上要抓住6—8月這一關鍵時期及時噴藥,務必將銹壁虱控制在大量上果危害之前。通常從6月上旬開始,經常巡視全園,發現個別果實表面呈現“鐵銹色粉末”(密集的銹壁虱蟲體)時,就要立即進行全園防治,噴藥時間最遲必須在園中出現第1個“黑皮”果時進行。藥劑可選用73%克螨特3000-4000倍液或75%炔螨特3000倍液、50%托爾克1500~2000倍液、1.8%阿維菌素2500N3000倍液、10%瀏陽霉素1000-15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400~600倍液、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上午10時前、下午4時后噴藥,高溫干旱天氣濃度0.1-0.2波美度)、45%晶體石硫合劑200~400倍液、0.5%苦參堿(果圣)1000N1500倍液、65%代森鋅(80%代森錳鋅)500~800倍液或1:40薯粉水(1千克紅薯淀粉加水10千克煮成糊狀,使用時再加水30千克,并充分攪拌)、尿洗合劑(0.5%尿素+0.2%洗衣粉)、洗衣粉400-600倍液、27%高脂膜200~300倍液、25%噻嗪酮(撲虱靈)3000-5000倍液。15天左右1次,連噴2-3次。噴藥時要仔細周到,樹冠枝干、葉背、葉面、果實均勻噴藥,尤其是葉背、果實陰面不可漏噴。銹壁虱蟲體微小,噴霧器的霧點越小越好。
(2)保護和利用天敵:多毛菌、捕食螨、薊馬是抑制銹壁虱的有效天敵,其中以多毛菌最為有效,生產上應加以保護利用。波爾多液等銅制劑對銹壁虱生長發育有刺激作用,并可殺死多毛菌。銹壁虱大發生期間,要避免用銅制劑防治柑橘病害,并減少其它殺菌劑的用藥次數,不用高毒殺蟲劑,以保護天敵。多毛菌等自然天敵都喜歡陰濕生態環境,園內實行生草栽培或間種矮稈作物,旱季適當灌溉,伏旱前中耕保墑并覆以秸稈、雜草,可以增加園內濕度,促進天敵繁殖寄生并發揮其控制作用。有條件時可采用生物防治,即在6—8月銹壁虱大發生時,選擇雨后或下午4時以后對樹冠噴灑1~2次多毛菌粉(7萬菌落/克)300~400倍液。
(3)加強管理:強化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提高抗蟲力。合理修剪,使樹冠通風透光。對受害嚴重而防治失時的園,除尿洗合劑外,可在噴用的藥液中加入0.4%-0.5%尿素,以促進樹勢迅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