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耐貯藏梨新品種
‘玉酥梨’
1972年以‘碭山酥梨’為母本,‘豬嘴梨’為父本進行雜交培育的新品種。2009年4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玉酥梨’。
1 品種特征特性
幼樹生長勢強,大量結果后樹勢轉中庸。樹姿開張,樹冠圓頭形。一年生枝黃褐色,多年生枝灰褐色。葉芽短圓錐形。葉片卵圓形,幼葉褐紅色。花蕾淺粉色,每序5-8朵:5瓣花,花瓣近網形,邊緣微呈波狀缺,發育不穩定,花粉量少:花柱4-5枚。萼片三角形。
果實大,平均單果質最348克,最大547克:果實長卵圓形,縱徑10.2厘米,橫徑8.7厘米。果皮黃白色,果面光潔具蠟質,果點不顯著。果梗短,平均長3.5厘米,梗洼狹,淺。萼片宿存或脫落。果心中位,果實可食率863%。果皮中厚,果肉白色,肉質細松脆,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1%-13%,總糖7.83%~9.78%,酸0.073%-0.134%,糖酸比58.43~133.97:1。
山西晉中地區3月下旬花芽萌動。4月中下旬開花,花期10~15天。萌芽率、成枝力中等偏弱,延長枝剪口下可抽生1-2個長枝、1~2個中枝,以下為短枝。枝條長放后易形成串短枝。定植后3~4年結果,幼樹以中短果枝結果,盛果樹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果臺枝1-2個,每序著果1~5個,多數為2~4個。果實9月下旬成熟,果實發育期160天,11月上中旬落葉,生育期220天。極耐貯藏,土窯洞可自然貯藏7個月,冷庫貯藏可達9個月。
2 栽培技術要點
在山西忻州地區以南及白梨適栽區均可種植。樹體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栽培密度2~3米x4-5米,樹形采用自由紡錘或疏散分層形。授粉樹品種‘雪花梨’、‘鴨梨’、‘晉蜜梨’,需配置2個品種,比例4~5:1(烏云塔娜等,2007)。幼樹注意開張角度,刻芽、促枝,促進早成形。結果后及時回縮復壯。適當疏除過密枝,防止結果部位外移。落花后30天果實套袋,以內黑外黃雙層紙袋效果好。坐果率較高,注意疏花疏果,產量控制在37500~45000千克/公頃,旱地果園宜采用地面覆蓋、覆膜蓄水、土壤改良等旱作措施。以秋施基肥為主,增施有機肥。幼樹施農家肥30000-45000千克/公頃,掛果樹施農家肥60000~75000千克/公頃,配合施入750~200千克/公頃的氮磷鉀復合肥,幼樹注意春季防治黑絨金龜子成蟲,可用楊樹枝把誘殺和人工捕捉,也可在樹下噴50%辛硫磷膠懸劑150倍,輕耙土壤:秋季樹干涂白,阻止大青葉蟬在樹干上產卵危害,兼防冬季日灼。成齡樹注意防治梨木虱,秋后清除果園落葉雜草,萌芽前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落花后噴18%阿維菌素4000倍:套袋栽培注意防治梨黃粉蚜,冬季刮樹皮,套袋前噴10%吡蟲啉或3%啶蟲醚2000倍,套袋時注意扎緊袋口,以免害蟲鉆人袋中。
郭黃萍,郝國偉,李夏鳴,張曉偉,王 璐,楊 盛(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山西太谷030815)(據《園藝學報》2011,38(2))
中熟甜油桃新品種
‘秦光8號’
1997年以中熟油桃‘秦光2號’為母本,特早熟油桃‘曙光’為父本雜交培育的新品種‘秦光8號’,2010年1月通過了陜西省果樹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品種審定,定名為‘秦光8號’。
1 品種特征特性
樹勢強健,樹姿半開張,一年生枝紅褐色,葉片寬披針形,綠色,葉尖漸尖,葉基廣楔形,葉緣鈍鋸齒,密腺腎形,2-3個。花芽肥大,圓錐形。花薔薇形,大花型,化蕾紅色,花冠直徑4.6厘米,花瓣粉紅色,雌蕊高于雄蕊。4年生冠徑達3.85米,定植第2年即可結果,4-5年進入盛果期。萌芽力和成枝力均強,以長、中果枝結果為主,花芽起始節位低,花芽占總芽數的2/3以上,復花芽多,花粉極少,配置授粉樹后坐果率可達48.5%。早果豐產性能好,5年生樹產量可達34965千克/公頃。
果實圓形,果頂平齊,縫合線淺,兩側較對稱,平均單果質量187.5克,最大240克:果面著玫瑰色暈,全紅,外觀美;果肉白色,近核處同色,陽面紅色素略深入果肉,纖維中多,肉較細,硬溶質;汁液中多,風味甜濃,香郁,可溶性固形物15.0%,總糖9.46%,總酸0.279%,維生素C 40.4毫克/千克,品質優,黏核。
在陜西關巾地區,葉芽3月中旬萌動,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花,化期持續6~7天,果實成熟期7月17口,果實生育期105天。落葉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全生育期238天左右。
2 栽培技術要點
栽培適應性較強,在陜西和北方桃產區的平原、山地、坡地均可栽培。在地勢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暢的地塊,容易裂果,產生果銹。因花粉極少,需配置授粉樹。適宜的授粉樹有‘秦光4號’、‘秦光6號’、‘麗春’、‘超紅珠’等。不提倡疏蕾疏花,嚴格按標準進行疏果,、北方春季少雨干旱地區,早春應注意灌水,灌水每次不官太多,最好施肥灌水結合進行,注意保持土壤肥水和環境的相對穩定。萌芽力、成枝力均強,樹冠易密閉,應隨時疏除過密枝、徒長枝。栽培多年未發現有明顯病害,對桃縮葉病、細菌性穿孔病抗性強。
韓明玉,張滿讓,王安柱,田玉命,趙彩平,王淑莉。劉航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陜西楊凌712100)(據《園藝學報》2011,38(2))
優質薄皮核桃新品種
‘隴薄香1號’
隴薄香1號是1995年從地方實生晚實核桃群體巾選出的優株(原代號95-4-6)。通過多年多點區試和大面積生產示范,表現產量高、品質優。2010年3月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命名為‘隴薄香1號’。
1 品種特征特性
樹姿半開張,分枝力強,1年生枝條呈銀白色,枝條茸毛少。小葉7~9片,長2.5厘米,寬1.9厘米,長卵形,葉色黃綠,葉尖漸尖,葉緣少鋸。雄花序平均長4厘米。坐果率71.3%,多為雙果,堅果卯圓形,果頂鈍尖,殼面較光滑,色較淺,縫合線窄而平,結合緊密;縱徑3.9厘米,橫徑4.0厘米,側徑3.6厘米,三徑平均3.8厘米,平均單果質量14.3克,殼厚0.87毫米;內褶壁退化,橫隔膜膜質,易取整仁。核仁充實,飽滿,仁色黃白色,出仁率66.4%。脂肪含量67.5%,蛋白質含量20.8%,風味油香,品質優。
定植后第3年開始結果,雄先型,雌花多雙生,連續結果能力強,大小年不明顯。在隴南地區3月中旬萌芽期,4月上旬雄花盛期,4月上中旬雌花盛期,8月底堅果成熟,11月中旬落葉。有較強的抗旱、抗寒、抗病性,耐土壤瘠薄,對細菌性黑斑病和炭疽病具有較強的抗性。
2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在甘肅省隴南、天水以及平涼核桃栽培區推廣。栽植地宜選擇土層深厚的山地梯田、淺山緩坡地。建園栽培適宜株行距5米×8米,果糧間作適宜株行距8米×12米。樹形一般采用疏散分層形或自然開心形。整形過程中,采用短截和摘心促發分枝,結果期及時處理和疏除“背后枝奪頭”,同時疏剪外圍遮光枝,改善內膛光照,回縮更新多年生結果母枝和下垂枝,改造利用輔養枝、徒長枝。
秋施基肥,株施農家肥或秸稈肥80-100千克,磷酸二銨0.5-1.0千克,萌芽前株施氮肥0.25千克,果實膨大及花芽分化期株施氮、磷、鉀肥各0.25千克。年降雨量500毫米以上的地區可不進行澆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張輝元,王發林,何義和,田會平(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林果花卉研究所,蘭州,730070:文縣林業局)(據《園藝學報》201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