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樹的管理及整形修剪
栽植后立即定干,定干高度為50厘米,巴旦木幼樹期以夏季修剪為主,在5月中旬和7月下旬進行。
(1)抹芽除萌:萌芽后到新梢生長初期,抹除萌發芽及主枝背上新梢,節約養分,改善光照條件。
(2)摘心:在新梢迅速生長期,在幼樹整形期,當主側枝的延長新梢長到50厘米時摘心,促使副梢生長,加速樹冠形成。樹冠內膛可以利用而需要控制的直立枝或徒長枝,可早期摘心,使之由直立生長變為斜向生長。平斜枝長到30厘米摘心有利于成花,降低花芽節位。
(3)疏枝:在新梢生長期,疏除樹冠內膛的無用直立旺枝,過密枝,改善樹冠內膛光照,
(4)生長季拉枝:對分枝角度小,直立生長枝進行拉枝,加大主枝角度,變直立枝為平斜枝,改善內膛光照條件,利于花芽分化。
(5)夏季剪梢:在新梢緩慢生長期,對直立枝進行短剪,剪去未木質化部分,可以控制其生長,促發分枝,當年要選留2個健壯枝做為主枝培養,各主枝剪留長度40~50厘米,第2年夏季主枝上以40~50厘米的間距選留3~4個側枝,其余的作為輔養枝處理,修剪以整形為目的,輕剪為主,夏季摘心、扭梢、環剝、鋸傷、多拉枝,調整枝條生長方向,緩和樹勢,提早開花結果,及時剪除過密的徒長枝。結果樹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健壯的結果枝組,解決樹體透光條件。
巴旦木整個樹體高度控制在2米之內。冠徑控制在1.5米左右。
2 初果期修剪
巴旦木可以采用常規桃樹修剪方法進行初果樹的修剪、及時培養和更新結果枝組,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產量。當完成整形,生長勢趨于緩和并偏弱且樹高1.8~2米時,則需及時封頂,以增強下部樹勢和有利解決內膛光照。幼齡期樹勢生長較旺,從4月初萌芽到10月,各級枝組都在延續不斷的生長,并生出大量副梢,樹冠枝條過密常常交叉,以輕剪為宜,長放為主,重視夏季修剪,增加枝量,培養骨架,采用拉枝、摘心來培養結果枝組開張角度,嚴格控制背上旺枝和外圍強枝。修剪宜輕,適當去強留弱,營養枝、結果枝分布均勻合理,從基部疏除擾亂樹形的徒長枝和直立枝。
每年的5月中下旬,除主枝、側枝的延長枝外的其它枝條,長到25~30厘米時及時摘心,促使木質化,并合理培養結果枝和結果枝組,做到結果枝組分布均勻合理。及時疏去平行枝,下垂枝,交叉枝,重疊枝,病弱枝等。
3 盛果期修剪
樹體各級主側枝已配備齊全,樹冠內膛枝條豐滿,各級延長枝仍在向外擴展,但延長生長量大大減退,保持內膛通風透光,以促使內膛枝條多結果。每年通過修剪調節內膛光照,促進內膛枝保持旺盛的坐果勢頭,重點是疏掉病枝、枯枝、側枝的對生枝,鄰近過密枝,過弱的下垂枝,過旺的背上枝,徒長枝。
主側枝修剪。應注意抑強扶弱,平衡樹勢。主枝延伸若為強勢,可結合留枝角度,采用疏枝修剪,延伸長果枝。若主枝延長枝頂端距地面達2米時,則需及時封頂。側枝延伸如已封行可以回縮,未封行的可用強枝帶頭繼續延伸。
結果枝組修剪。對內膛有抽枝能力的直立枝留4~5芽短截并扭梢、刻傷,變成中型結果枝組。果枝數量多時可適當疏除,結果后回縮更新。對小型較弱結果枝組,可采用單枝更新法。
4 衰老期修剪
隨著樹齡的增大,巴旦木由壯變老,各級枝條輸導組織的功能逐步減弱,內膛側枝枯衰,各骨干枝基部出現光禿帶,為防止各級骨干枝及整個樹體的衰老死亡,以延長樹體的經濟壽命,加強修剪強度,一般縮剪到三、四年生的枝段,選用向上生長的較健壯枝作帶頭枝,以恢復主側枝的生長勢,對骨干枝上萌發的新枝要適度短截,對徒長枝施以撐拉再輕度短截,補充內膛,更新樹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