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果業(yè)成就
1.1 我國水果總量
2008年為11338.92萬噸,占世界15%:水果面積為1073.44萬公頃,占世界20.3%,均居世界生產國之首。
1.2 人均水果面積
建國初10幾平方米發(fā)展到現(xiàn)在72.6平方米,超過世界人均71.4平方米的水平。
1.3 人均水果數(shù)量
由改革開放前的20余千克,提高到現(xiàn)在的71.5千克,接近世界人均75.7千克的水平。
1.4 世界首位
我國蘋果、梨、柑橘、桃、柿、李、棗、獼猴桃、荔枝、龍眼、草莓等居世界首位(表1)。中國近年蘋果以7%~10%的速度增產,2009年,年產3200萬噸,占世界51.66%,對世界蘋果增產貢獻率達105.26%:我國蘋果出口128萬噸,占世界24.82%,出口增長13.0%,出口增長貢獻率58.27%。鮮蘋果消費量2678萬噸,消費增長11.97%,消費增長貢獻率84.08%。
1.6 設施栽培
截止到2009年,我國果樹保護地從無到有,已發(fā)展到8.0萬公頃左右,主要有葡萄、草莓、桃、李、杏、櫻桃、棗等果樹,可充分利用土地,經濟效益倍增。
2 蘋果變化發(fā)展趨勢
(1)蘋果產區(qū):由原來四大產區(qū)(渤海灣、黃河故道、西南高地和黃土高原)向優(yōu)勢區(qū)(渤海灣、西北黃土高原)集中,發(fā)揮地區(qū)優(yōu)勢。
(2)蘋果年產:由建國初100余萬噸,發(fā)展到2009年31204163噸,增長30倍左右。
(3)蘋果單產:蘋果由改革前的667平方米產300~400千克,發(fā)展到現(xiàn)在946.8千克。
(4)出口結構:過去以鮮果為主,現(xiàn)在向鮮果和加工品并重轉變,如蘋果汁、罐頭年出口100萬噸左有。
(5)良種化率:優(yōu)新品種率由20%-30%發(fā)展到70%-90%,如蘋果中的紅富士系、元帥系、喬納金系、王林、寒富、華紅等,已成為主栽品種,老品種國光、青香蕉、印度、紅玉等只占10%以下。
(6)知識產權:我國蘋果有知識產權的品種如秦陽、華丹、華美、華玉、華碩、岳陽紅、華紅、望山紅、寒富、華月、華富等;砧木有SH系、GM256等。
(7)產量質量:由數(shù)量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市場競爭主要是質量競爭。生產好的果品雖然投資、投勞、投科技多,但經濟效益好,產投比高。
(8)優(yōu)質果率:由過去20%提高到40%~50%,蘋果示范園為80%~90%。
(9)安全生產:由傳統(tǒng)果品向無公害、綠色、有機果品轉變。
(10)功能果品:由一般果品向功能性精品果品(SOD,富硒,富鈣)轉化,提高消費者健康水平,這類果不但售價高,而且銷得快。
(11)三密三適:由過去“三密”(密植、密枝、密果)向“三適”(適度栽植,適量留枝、適量留果)轉變,嚴格進行控冠改形,注意光照,適宜負載,優(yōu)質穩(wěn)產。
(12)樹冠輪廓:由復雜向簡單轉化,樹形由大冠型向中、小冠型轉變,如小冠開心形,松塔形,高紡錘形、細長紡錘形。
(13)樹體結構:骨干枝級次、層次和數(shù)量由多變少,有利于光照和簡化修剪。
(14)樹冠高度:由高冠向低冠轉化,過去冠高4~5米,現(xiàn)降為2.5~3.5米。盡可能站在地面上操作。
(15)樹干高度:由低干向高干轉化,過去低干50~60厘米,現(xiàn)在提干到1.2~1.8米。
(16)修剪時期:由冬剪向四季修剪轉變。冬季疏枝,春秋拉枝,夏剪促花。
(17)修剪方法:以截縮為主轉變?yōu)橐允枥瓰橹鳎夹g由復雜到簡單,修剪效率成倍提高,1人1天剪667平方米盛果期樹不是夢想。用PBO等取代環(huán)剝,簡化管理,不傷樹體。
(18)土壤管理:由落后的清耕制向生草、覆蓋制轉變。
(19)施肥途徑:由土施、噴施向多途徑施肥轉變,增加涂肥、輸液、注射法施肥。
(20)合理施肥:由憑經驗和盲目施肥向葉分析、測土配方施肥轉變,改有機肥深施為淺施,充分發(fā)揮肥效。
(21)果園灌溉:由大水漫灌向節(jié)水灌溉(滲、滴灌)方向發(fā)展。由樹帶灌向行間溝灌轉變。提倡抗旱保墑,節(jié)水灌溉。
(22)砧穗組合:逐步改變以喬砧為主(90%以上)的現(xiàn)狀,增加短枝型品種和矮化砧木在砧穗組合中的比例。現(xiàn)已占20%以上,
(23)栽培周期:由長周期(30~40年)向短周期(12~15年)方向轉變,短周期栽培采用3年生大苗(有分枝、有花芽)栽植,栽后當年結果,產量上升快。12~15年期間,樹冠大,枝多,當樹弱、結果能力下降和不便操作時,便另辟新園。
(24)昆蟲傳粉:由過去用人工授粉,逐漸改為以蜜蜂,壁蜂授粉為主(兼有熊蜂)可以節(jié)省大量勞力,授粉效果更好,果形端正,個大。
(24)疏花疏果:由一般疏除改為早疏除,以花定果,按距離法或干周法疏除,使樹合理負載,優(yōu)質、穩(wěn)產、壯樹。
(26)果實套袋:由過去不套袋,改為套袋(紙袋、紙+膜袋、塑料袋)栽培,今后有向無袋栽培方向發(fā)展的趨勢。
(27)著色管理:由過去不采用著色管理,逐漸改為著色管理(摘葉、轉果、鋪銀膜、噴增紅劑等)。
(28)改變果形:由過去不注意改變果形到現(xiàn)在打高樁素,果形劑,使果實拉長,增重,果形美觀,如元帥系萼端五棱突出,果形高樁,在紅富士系、金冠系蘋果上也有應用。
(29)循環(huán)經濟:由果園單純施用化肥,缺少有機肥,轉為果園自我循環(huán)一種草、種綠肥一養(yǎng)家禽一建沼氣池一用沼液,沼渣回歸果園。
(30)化學促控:由過去單靠修剪調控生長與結果,現(xiàn)增加化控途徑(PBO,碧護等),有利于防御霜凍,促進成花和增進品質,并能簡化管理,降低生產成本。
(31)病蟲害防治:由一般用化學防治改為綜合防治一農業(yè)、物理。生物防治相結合,減輕環(huán)境污染。
(32)防災減災:由過去被動受災,改變?yōu)樵O施防災:如防雹用的防雹網(wǎng)、防霜凍的煙霧劑、加熱器等。防旱用的注水器等。防風用防風網(wǎng),防水澇用排灌設備等。
(33)機械化:由過去手工操作,逐漸采用機械化設備(起苗機、挖穴機、挖溝機、噴藥機、割草機、彌霧機、分級機、裝載機、采噴粉機等)。使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34)采后處理:果實分級由手工(用分級板)分級向機械流水線(重量分級機,光電分級機等)轉變,使商品果均一性大大提高。

(35)包裝改進:由簡易條筐為主,改為瓦棱紙箱、精包裝,小包裝。商品性更強。
(36)保鮮劑:由過去用仲丁胺改為1-MCP(乙烯抑制劑),1克藥可熏蒸1噸蘋果或梨等水果,保鮮效果好,食用安全,貯期延長1個月以上。
(37)貯藏條件:由土法貯藏(地溝,土窯洞等)向節(jié)能貯藏(半地下通風庫)和現(xiàn)代(冷庫、氣調庫)貯藏發(fā)展,貯藏能力達總產量的20%-30%。
(38)冷鏈運輸:由一般火車、汽車、輪船運輸,改變?yōu)槔滏?冷藏車、集裝箱冷藏柜等)運輸。
(39)市場轉移: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
(40)經營方式:由單家獨戶向合作社或果農協(xié)會轉變,充分發(fā)揮龍頭企業(yè)的作用,更能適應市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