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囂的網絡時代,卡爾的這本書無疑是一服清醒劑。
7年前,時任《哈佛商業評論》執行主編的尼古拉斯#8226;卡爾,以一篇《IT不再主要》的文章,在IT界引起軒然大波。在他看來,在電腦與網絡技術已經與電力、鐵路等工業時代的基礎設施一樣滿世界都是的時候,宣揚IT可以帶來競爭優勢,“即便不是不可能,也非常困難”。
這一次,尼古拉斯#8226;卡爾瞄準的是數字化的“內容”,或者說是互聯網背景下人們的“閱讀”行為。
卡爾認為,“信息過載”已經不是虛張聲勢的提醒,而是令人煩躁不安的事實。這個事實不但在吞噬著你我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我們已經“失去了以前的大腦”——這是個非常要命的問題。
那,以前的大腦是什么樣子的?
在這本書里,卡爾歷數人的大腦在語音時代、文字時代,以及古騰堡印刷術發明之后,大批量書籍報刊傳播時代的差異,他不厭其煩地引證大量神經生理學、文化發展史的文獻,為的是說明這樣一件事情:人的大腦是高度可塑的。
“人的大腦是高度可塑的”,當然,這種可塑性,人自身是察覺不到的。不過今天,你終于“察覺”到了:你時常會覺得耳鳴、目澀,注意力無法集中;你懶于記憶,習慣于張口就問;你不喜歡冗長的陳述和表白,喜歡直奔主題和搜尋答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心理學教授杰弗里#8226;施瓦茨把這種狀態稱為“忙者生存”。
正如經濟學家泰勒#8226;考恩所說:“在能夠輕易獲得信息的情況下,我們通常喜歡簡短、支離破碎而又令人愉快的內容。”
這種“非線性”閱讀方式,或者說支離破碎的瀏覽方式,一方面是人們應對信息過載的無奈之舉,另一方面也是人的大腦神經系統在悄然變化的直接證據。
卡爾說:“從紙面轉到屏幕,改變的不僅是我們的閱讀方式,它還影響了我們投入閱讀的專注程度和沉浸在閱讀之中的深入程度。”
與電子裝置相配合的,是社交媒體的興盛。新浪微博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吸引了5000萬以上黏性很高的受眾,幾乎每一個被各類互動網站、智能裝置武裝到牙齒的“迷”們,他的日程表都是以分鐘為單位切割的,他的日常生活需要不停地切換,進入,退出……人們不停地瀏覽、快速地切換、四處留下腳印。
按照麥克盧漢和德魯克的觀察,語音為中心的時代,詩意的表達和雄辯的口才,不斷刺激、強化著大腦神經系統的某個部位;書籍的出現則改變了這一切。卡爾認為,古騰堡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喚醒了人們,深度閱讀隨之成了普遍流行的閱讀習慣,在這種深度閱讀活動中,“寂靜是書中含義的一部分,寂靜是讀者思想的一部分”。
然而,互聯網的出現,正在徹底顛覆書籍所養成的閱讀習慣。由于互聯網越來越多地發揮著知識記憶的功能,使得人的大腦對博聞強記的依賴迅速減弱;此外,圖書館、書籍所培育出來的“寧靜的閱讀”和“深邃遼遠的對話”,在社交媒體的喧囂聲中,也成為無法還原的田園景象。
這本書的絕大部分敘述,不由得讓人產生沮喪、無助的感覺。
在日益強大的計算機器和聯網機器面前,人們一方面歡呼雀躍,另一方面又滿腹狐疑。誠如尼葛洛龐帝所預言的那樣,數字化不只是與計算有關,它決定著人類的生存——這一天已經日漸清晰、日益真實了。
不過在這本書里,卡爾的字里行間,仍然在堅守著那些“最不可能計算機化的部分”,他把這種依賴互聯網記憶的生存狀態稱為“記憶外包”,并且給出了自己的驚人論斷:記憶外包,文明消亡。
令人掩卷長思的書籍不多見——閱讀卡爾的書,不會輕松,但值得。
與貨幣銀行學結緣六十年
作者:李燕杰張瞭原黃海平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黃達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金融學家,特別是在中國金融理論、政策研究方面建樹豐碩。此書記述了作者在長達60年的教學研究生涯中所親歷的圍繞貨幣銀行學產生的故事。
主權貨幣結算:終結美元霸權之路
作者:陳炳才 等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本書分析了美元金融霸權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破解美元金融霸權的思路與對策,探討了人民幣匯率戰略、中國巨額外匯儲備使用等問題。全書分為四章,分別是:美元金融霸權及其破解思路,未來的美元金融戰略與人民幣匯率戰略,把握機遇、迎接未來,巨大的外匯儲備如何運用。
換一種思路做客戶:讓客戶為企業增值的終極策略
作者:張子凡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本書以五大方法來闡述贏得客戶的理念與方法。一是客戶營銷思路;二是客戶開發思路:三是客戶管理思路;四是客戶服務思路;五是客戶關系思路。
28天玩轉信用卡
作者:鄧艷艷何海濤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本書通過對信用卡的講解,幫助讀者快速、輕松地掌握信用卡的使用技能,充分利用各種信用卡可以帶來的便利,規避信用卡帶來的風險,讓信用卡成為生活中的好伙伴。
36.5℃行為經濟學
作者:[韓]李俊玖 著 史麗 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經濟學教科書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做出的一切決策和采取的一切行動都只圍繞著一個目的:實現自我利益最大化。較之傳統經濟學,行為經濟學更貼近于現實生活。因此,被作者稱為“擁有36.5攝氏度體溫的經濟學”。
一本書讀懂中華圣賢
作者:李燕杰張瞭原黃海平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本書從當前的新視角選取圣賢獨特的人生片段、智慧語錄,再現圣賢之言、之行、之思、之心,充分呈現其“身體力行、知行合一”的真切意志與情懷,同時展現其精神、思想對中國、對世界的廣泛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