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是經常光顧銀行的客戶,又時常被營業廳里介紹保險收益的資料信息所吸引,或有理財人員向你推薦保險理財產品讓你很心動,此時你會如何面對呢?
有人或許會認為,銀行是正規的金融機構,在銀行里買保險比向社會上不知底細的保險代理人那里購買要來得可靠;也有人認為,經媒體披露的在銀行購買保險被誤導、受騙的情況很多,在銀行買保險也不可靠。
怎么來看在銀行買保險的可靠或不可靠呢,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希望對有意向在銀行購買保險的人們有所裨益。
了解市場
在過去一段時間里,銀行保險的市場環境的確存在一定的問題,諸如部分保險公司在銀行駐點的銷售人員經常有誘導銀行儲蓄客戶將“儲蓄變保險”、“存單變保單”,使銀保客戶被誤導和受騙,導致利益受損的情況發生。經媒體披露后,使不少人士對在銀行購買保險心存疑慮。
為了整治銀行保險市場環境,去年11月銀監會向各商業銀行下發了《通知》,要求撤銷“駐點銷售”模式,所謂“駐點銷售”即由保險公司派出“銀保專管員”在銀行網點營業大廳進行營銷活動。
以往在這種模式下,保險公司和銀行對其駐點的銷售人員都無法實現有效管控,所以才導致經常發生誤導事件,產生了社會負面效應。
《通知》同時又規定了必須是“持有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的銀行銷售人員”才能銷售保險產品。這就告訴人們,今后再發生將保險產品與儲蓄等其他產品混淆,或夸大保險產品收益等誤導性銷售的行為,其責任將全部由銀行來承擔。
任何一家負責任的銀行,是不會隨便拿自己的聲譽開玩笑的;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前銀行保險的市場環境會有良性的改觀,現在的銀行客戶要到銀行購買保險,其可靠性將有很大程度的保證。
認清產品
一般人通過銀行進行理財的目的,都是希望讓自己口袋里的錢能夠保值增值,其增值的程度當然是越大越好。
銀行為了滿足人們的理財需求,會提供豐富多彩的理財產品。如果人們缺乏基本的金融理財知識,不知道其產品的特性,就會被名目繁多的產品弄得眼花繚亂,沒有了主見。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落入“人云亦云”的圈套,進而購買了并不適合自己的產品。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將銀行的理財產品歸類,就比較容易了解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筆者做了一張表,希望在認識銀行產品的特性方面對讀者有所幫助。
通過上表,我們對在銀行銷售的保險產品可以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浮動收益類保險產品:
1、這一類產品具有風險特征。其產品為“投資連結保險”和“萬能壽險”。以往一些誤導銀保客戶的事件,大多是發生在此類產品銷售中。
2、回報率不確定。這一類產品具有委托保險公司理財的性質,回報率是跟著市場風險走的,有收益也不乏會有虧損的可能性。
3、目前這些產品的收益率不算高。據最新統計顯示,從去年初到11月底,11個多月時間里,納入觀測的30多家壽險公司240個投連賬戶收益中,只有9個賬戶的收益率超過10%;75個投連險賬戶的投資收益為負,占比達到31%;有38個投連險賬戶的投資收入不到1%;45個投連險賬戶的投資收益沒有達到一年期的銀行存款利率2.75%。也就是說,大部分投連險去年收益不佳,跑贏一年期定存的投連險賬戶也只占較小的一部分。
(二)固定收益類保險產品:
1、沒有風險。這一類保險產品一經投資便知其基本的固定利益是多少,有穩獲的把握;不會像浮動收益類產品那樣有經營虧損的風險。只需要做一次投保決定便可,比較省力。
2、收益相對穩定,但不會很高。在銀行出售的大部分此類保險產品,其回報由固定收益率+浮動收益率兩部分組成。
固定收益率最高是2.5%,浮動收益率即紅利;紅利是不確定的,是由保險公司投資經營的狀況決定的。
比如在目前銀行加息的情況下,保險公司的紅利會比較高;當然保險公司還有基金、股票等其它方面的投資,其獲利高,則紅利高,獲利低,則紅利低。
2009年保險公司分紅險的收益率為3~5%,而不會有的像浮動收益類產品那樣,可能會有大額度盈利。
3、適宜人群。如果是事業繁忙,無暇關心風險投資市場風云變化或對風險投資缺乏興趣的人士,希望有一種穩妥的方式來保證自己一定能夠獲得穩定的年金、養老金收入,或有一種穩健的方式來保證自己子女將來有一筆教育金、婚嫁金等,則購買這一類保險產品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選擇。
4、對于投保人的約束。投保人在做投保決定時,一定要對該產品的利益條款了解清楚,一旦保單生效,不要輕易退保。由于保險資金運作方式的原因,如果退保,特別是保單生效后的頭幾年退保,其損失將是巨大的。
合理配置
保險在個人、家庭財務規劃中,屬于穩健型理財范疇,是個人、家庭財務規劃的基礎,特別是當風險投資出狀況的時候,具有返還功能的人身保險將發揮其保障生活質量的作用。因此筆者建議,銀行客戶在選擇保險產品的時候,應該多關注固定收益類的保險產品。
然而,購買多少固定收益類的保險產品才算是比較合理的呢,以購買年金、養老金保險產品為例,提出幾點需要考慮因素,供讀者參考:
1、從生活的實際需求出發,確定自己是需要哪一類的年金、養老金保險。目前的返還類保險產品很多,例如:有每年領取一次年金的;有每兩年或三年、五年領取一次現金的;有至60歲領取養老金的,等等。
2、從個人、家庭財務各項支出費用的比例出發,確定可以用多少保費來購買該產品的保額。
3、從年金、養老金的需求期望值出發,根據目前收入,或在測算出未來領取社會養老金數額的基礎上,確定需要多少補充年金,或補充養老金的額度。
4、從作為家庭收入來源者的角度出發,以承擔家庭財務支出為依據,確定需要多少補充年金的額度。
還可以從其它因素出發來考慮購買該類產品的額度,比如還可以從壽險保額、重疾險保額、意外傷害險保額在個人整個保險規劃配置中所占的比重,來確定需要多少補充年金,或補充養老金的額度,等等。
保險條款往往都比較嚴密,對于一般的人來說,在文字的理解上有時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琢磨。因此,建議銀行客戶在購買保險產品的期間,能夠在專業理財人員的幫助下,對涉及保險利益部分真正理解明白以后再做投保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