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去年9月份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新政出臺后,險企首度高調集中亮相。業內人士預計,今年保險資金將成為地產大宗交易的主要買家。
近日北京CBD核心商務區的招標再度引來各方關注。以泰康人壽、生命人壽、陽光保險、安邦財險等險企為主的金融機構扎堆競購該地塊,取代萬通、萬達等傳統房企擔當主角,并在幾大地塊上紛紛報出最高價,成為搶占北京新地標之戰中的一景。
這是去年9月份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新政出臺后,險企首度高調集中亮相。業內人士預計,今年保險資金將成為地產大宗交易的主要買家。
搶奪北京新地標
在險資投資不動產政策放開后,保險資金開始扎堆拿地,目標是北京地標CBD地塊。在去年12月7日CBD核心商務區6宗地塊第二輪投標現場,保險公司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入圍名單共出現8家險企,他們鎖定的目標是原中服地塊分拆后的4宗(Z3、Z4、Z5、Z6)地塊,而且在報價中均顯示了其強大的資金優勢。
從現已公布的入圍名單來看,險企呈一馬當先的態勢,涉足了除Z15地塊以外的其他地塊,其中在三個地塊的競標上,泰康人壽、生命人壽、安邦財險和它們各自的聯合競標伙伴分別報出了最高價;生命人壽、華康資本(保險)、安邦財險分別出現在兩個地塊入圍名單中,流露出志在必得之意。
仲量聯行北京投資部董事龐樹東表示,北京市CBD的寫字樓開發風險幾乎為零,具有良好的現金流和未來穩定的發展趨勢,并且在市場上有良好的估值體系,這符合保險公司的投資偏好,回報穩定理性。
對于此次險企扎堆競購CBD,保監會有關人士表示,上述險企出手拿地是商業自用,符合現行政策。險資投資不動產須遵守專地專用原則,不得變相炒地賣地,不得利用投資養老和自用性不動產(項目公司)的名義,以商業房地產的方式,開發和銷售住宅。若發現違規操作,保監會將從嚴查處。
商業地產頻出手
保監會去年9月初發布的《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明確,險資投資不動產僅限于商業不動產,辦公不動產,與保險業務相關的養老、醫療、汽車服務等不動產及自用性不動產,自此,險資投資不動產閘門開啟。
國際知名物業公司戴德梁行(微博)預計,隨著保險資金進入不動產的開閘,今年保險資金將成為地產大宗交易的主要買家。
事實上,自去年三季度以來,保險公司已開始頻頻出手成熟物業。人保、平安、太保近期在洽購商業物業上均有所收獲。
業內人士普遍預測,投資不動產一定程度上能化解險企投資壓力。申銀萬國統計數據顯示,投資商業地產可獲取5%-8%的收益率,對應較低的波動率,風險較小;美國的商業地產收益率與中國類似,長期在7%以上,5%左右來自租金收入,2%左右來自資產升值。
“養老社區”圈地潮
不動產投資新政的開閘,也使險資成為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餑餑”。據了解,一些發達省份紛紛把建設養老實體作為“保民生”的重要方面,這和險企延伸產業鏈、建設養老社區的思路不謀而合。
在養老社區建設上,中國人壽“一南一北”的格局已初步形成,目前已在河北廊坊建立養老社區項目,總面積過萬畝,首期投資約100億元。同時正在海南籌劃建立類似的社區。而泰康人壽也成立了弘泰老齡產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養老社區的建設,已投資40億元購置了小湯山溫泉鄉的2000畝地,第一家泰康養老社區預計將于2013年至2014年建成。
有地產人士表示,保險公司動輒數十億購買上千畝土地開發養老社區,有規避新規,變相地介入住宅開發之嫌。對此,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自不動產開閘以來,險企投資熱情高漲,出現搶購土地、規劃較大的現象,有跟風、盲目傾向,保監會會對此保持高度關注,嚴禁借開發養老社區之名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