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新世紀,高校校園流行文化越來越呈現出多元發展的勢頭。正確認識和對待高校校園流行文化的特點,深入研究分析校園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同時,必須充分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個平臺來引導校園流行文化發展的先進性方向。
關鍵詞:校園流行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4-0264-02
大學校園是流行文化產生和聚集的場所,大學生群體以其感受的敏銳、思想的先鋒、接受的迅捷、行為的前衛而成為流行文化的主要受眾之一。校園流行文化的傳播和滲透不僅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導校園流行文化健康發展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校園流行文化的特點
關于流行文化的概念,學術界一直有不同意見。現實的流行文化是極其復雜、靈活、充滿生命力、具有相當大自律性和自我參照性質,并不斷發生變化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本文所研究的校園流行文化主要是指發生在大學校園里,對大學生所產生影響的流行文化。高校校園流行文化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多元化。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但這一主導的意識形態已不再具有唯一性,而是與涌入國門的各種西方的思潮、話語、主義共同構成了多元的話語空間,并且產生彼此對話的可能和競爭的局面。”[1]“調查發現,QQ、校內網、網游熱、美劇、惡搞、動漫、‘韓流’、博客潮、拇指文化、“御宅”文化是目前大學校園的十大流行文化現象。”[2]校園流行文化多元化的取向和多種標準造成了大學生價值選擇的迷茫。
2.世俗化。在市場經濟影響下,大學生追求更多的是物質的需要,而非個人修養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在高校校園流行文化中高尚性及精神價值已不再重要,更多的是其娛樂性和對現實社會的調侃。網絡是大學生接觸流行文化的重要媒介,網絡運營商為了獲得高點擊率從而攝取商業利益,其傳播的所謂流行文化“生產和被接受的程度完全取決于它對大眾的迎合度,而這種迎合往往是以大眾的感官愉悅程度為檢驗標準的。”[3]這樣勢必導致世俗、庸俗文化產品的產生與流行。
3.虛幻化。在目前快節奏、就業難、壓力大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往往會尋找一種精神上的寄托,從而會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些明星身上或沉溺于網絡游戲的虛幻世界里,在自我之外尋求在現實世界中不能實現的某種價值。“偶像崇拜”文化、“時尚消費”文化、“網絡語言”的盛行正是這一心態的直接后果。大學生一旦對某種流行文化產生興趣,常常會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并且極易產生浮躁的心態。對流行文化的過分沉溺,容易導致大學生逃避現實生活,去追求一種虛幻的、不切實際的精神需要。
4.娛樂化。流行文化的娛樂化特征極易受到大學生的青睞。比如,最近網絡出現的“拜金女”、“鳳姐”、“犀利哥”等網絡名人成為大學生群體調侃的對象。當學生認為通過這種丑惡的姿態就可以迅速成名時,就會漠視高等教育的作用。再比如,網絡語言“我爸叫李剛”、“哥抽的不是煙是寂寞”、“哥只是個傳說”等在大學生中的風靡。對于這些非理性的文化現象,大學生不是用自己的理性去反思,而是當做一種娛樂和調侃來追捧。而這樣的非理性的文化現象對艱苦樸素、勤奮好學、求真務實等高等教育培養高素質、高層次人才的優良傳統也產生了嚴重的沖擊。
二、校園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影響
1.校園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影響。校園流行文化在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同時也使主流意識形態在高校文化中占據的主導地位受到挑戰。流行文化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部分流行文化同樣具有先進元素,其對于大學生的社會化與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教育的內容與現實社會的聯系日益緊密,讓學生接觸、了解、合理吸收某些流行文化十分必要。但不可否認的是校園流行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最根本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構成了沖擊,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比如校園流行文化時尚使得大學生的消費需求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在消費行為上一改傳統的實惠、耐用、節儉等取向,而轉向注重審美、新潮、變異以及個性化,這就助長了大學生追求名牌效應和高檔化的攀比心理,錯誤把世俗的觀念當做追求人生價值的目標。
2.校園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沖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指影響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的一切外部因素,那些凡是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并對其發生影響的外部因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內容。從學校環境方面來說,校園流行文化淡化了大學生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使大學生沉湎于平庸的娛樂和無聊的消遣之中,以逃避人的社會責任和逃避單調乏味的學習,這就不利于大學生的文化品味和文化素養的提高,從而影響了高校校園的校風學風建設。校園流行語的出現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帶來了挑戰。由于校園流行語受到大學生們的喜愛與追捧,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打破傳統的死板、嚴肅的教學語言,能夠適當的運用校園流行語以便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學生更好的交流溝通,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3.校園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影響。校園流行文化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之一。大學生可以從流行文化中及時得到各種知識、信息,有助于他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發展能力。校園流行文化搶占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大眾傳媒是文化的傳播載體,電視、報紙等大眾傳媒一直是流行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廣告、電影中所傳遞的流行語言、流行服飾時常成為青年們追求時尚的樣板。近些年,網絡的興起促進了流行文化以更加豐富的形式在更廣領域的傳播。網絡游戲、熱門影視、流行音樂、明星偶像受到大學生們的青睞,而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的普及率和關注度卻不是很高。校園和教室里的名人名言和勵志詞語漸漸暗淡,商業廣告、明星照片卻光鮮進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些活動簡單模仿流行文化的運行方式,追求活動的轟動效應。以調侃、搞笑等娛樂活動為中心,遠離主流文化,忽視了校園文化活動的教育意義。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校園流行文化的引導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直面校園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影響的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引導校園流行文化,也必須要主導校園流行文化發展的方向。因為高校就是要用先進的思想和先進的文化教育人,影響人,把學生培養成“四有”新人。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導航功能對校園流行文化的引導。校園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所以要求我們不能簡單的加以抵制或籠統接受。“如果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即用無產階級的思想政治去進行教育,就會使思想道德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使科學文化教育為無產階級服務,這時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教育就具有無產階級的性質。因此,無產階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確保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教育沿著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航向前進。”[4]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顯著特征在于具有明確的政治性和特定的階級性,它一定會對不同的文化進行選擇和引導。這就意味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夠調動校園流行文化內部的積極因素,也能批判和拒斥校園流行文化帶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確保校園流行文化向健康理性的方向發展。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對校園流行文化的引導。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屬于意識形態領域的社會實踐,它通過影響人的心理活動、思維觀念、意識形態來發揮其育人功能,引領校園流行文化的發展。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依照唯物辯證法原理,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處在不斷運動變化之中,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能影響和改變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只要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能有效地抵制校園文化的消極影響,使自己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選擇和發展。可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完全可引導校園流行文化的正確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袁瀟,風笑天.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青年流行文化與價值觀的變遷[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9,(1).
[2]李江靜,彭思雅.大學校園十大流行文化現象排行榜[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5).
[3]顧洪英.流行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會科學家,2008,(11).
[4]倉道來.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r Culture of the Campus
ZHANG Ling-ling,FU Xin-h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Yaan 625014,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university campus popular culture shows multivariate development momentum.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substance campus and features of popular culture,in-depth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popular culture on campu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influence i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do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and the foundation.At the same time,we must make full use of this platform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culture advanced pop direction.
Key words: campus popular 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