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國際市場需求萎縮惡化了浙江的出口貿易環境,進一步使浙江出口商品的結構問題顯現出來。分析了后危機時代浙江出口的總體情況、浙江出口商品的結構及浙江出口商品競爭力發展趨勢。并對如何優化浙江出口商品結構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浙江;TC指數;結構轉換率;出口商品結構;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4-0152-03
2009年,受金融危機和外需萎縮的影響,浙江省出口同比下降13.78% 。進入2010年,上半年浙江外貿出口增長39.7%,呈現強勁的發展勢頭,同時出口環境伴隨著諸多不穩定因素。在后危機時代,浙江出口的發展在貿易結構、貿易方式、貿易市場等方面都呈現出不同于以往的運行態勢,因此研究浙江出口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浙江出口總體情況:出口額下跌幅度低于全國跌幅,出口市場占有率提升
出口市場占有率是指一個地區產品的出口額占世界產品出口總額的百分比。出口市場占有率越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際競爭力越強,反之則越弱。2000—2009年浙江省出口市場占有率(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1990—2008年,浙江省的出口總額由21.89億美元擴大至1 542.67億美元,共計增長了70多倍。2008年浙江出口占全國比重達到10.78%,居全國各省出口排名前列。浙江出口總額逐年上升,同時出口占全國的比重和占世界的比重也是逐年增加,其中占全球出口比重由0.063%增加至0.978%,增長趨勢明顯,說明浙江出口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全國和全球的增長速度,在與全國其他省區相比,總體出口競爭力較強。
二、浙江出口產品的結構分析: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穩步上升,出口商品結構轉換率較全國平均水平過低
浙江出口總額的逐年的增長,得益于政府長期以來實行的出口導向型戰略所取得的成效。從浙江省的出口商品的結構上來看,出口主要依賴于工業制成品、中間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工業制成品主要包括機電產品、服裝、紡織品等。面對著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升值呼聲的壓力和國內生產材料、勞動力成本的快速提高,對于浙江省經濟發展和產品出口更是不利的,因此對于出口產品的結構問題的研究就顯得格外重要。
貿易競爭力指數(Trade competitive index,簡稱TC),是一國某類產品的出口與進口的差額與該類產品進出口總額的比例。該指數用來反映一國某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狀況。其公式為:
TC=(Xi-Mi)/(Xi+Mi),其中TC代表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Xi代表第i種產品的出口值;Mi代表第i種產品的進口值,TC值介于-1與1之間。TC值越接近于1,表示該種產品在出口市場上越具有競爭優勢;若越接近-1,則表明該商品的出口競爭力越差。在0.8~1的區間內,說明該產品具有很強競爭力;在0.5~0.8的區間內,具有較強競爭力;在0~0.5的區間內,具有強競爭力;在-0.5~0的區間內,具有低競爭力;位于-0.8~-0.5的區間內,具有較低競爭力;在-1~-0.8的區間內,則是很低競爭力。
表22001—2009年浙江出口商品TC指數
表32004—2009年浙江出口商品結構部分種類TC指數比較
表2、表3的結果得出,浙江省總體產品的競爭力指數在0~0.5區間,有增長的趨勢,但不明顯,表現出具有強競爭力。但不同商品種類分析,貿易競爭力的發展趨勢差別很大。如初級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2001年的具有強競爭力轉為2009年的低競爭力,貿易競爭力指數下降明顯。這與浙江省的生產加工業近十年來高速發展有關,生產加工業的高速發展引致對初級產品的需求大增,需要進口大量的初級產品,使得初級產品的貿易長期處于逆差。總體上看,浙江省的初級產品出口國際競爭劣勢明顯。與此相反的是浙江的工業制成品貿易競爭指數介于0.4~0.5之間,表明浙江的工業制成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其中,機電產品近幾年的TC指數位于0.5~0.8區間,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除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外,整體增長速度較快,浙江省的機電產品于2005年首次取代輕紡產品成為浙江省外貿出口中的主導產品,占浙江省出口的比重于2009年達到41.73%(見表4)。高新技術產品的競爭力近幾年增幅不大,曾一度在2008年TC指數下降,高新技術產品不容易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出口產品結構優化的調整方向,但是目前比重不高、占出口總比重過低,增長緩慢,且在2007年下降幅度大,在2009年占出口總比重下降至7.42%,只能說依然缺乏國際競爭力。浙江省工業制成品占出口總值比重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占總出口比重94.11%穩步上升到2009年的96.47%(見表4),工業制成品中具有TC指數較高的產品種類有:紡織、醫藥品、鋼鐵或銅制標準緊固件、軸承、合成有機染料、茶葉等,據此判斷,浙江省已處于新興工業化經濟的成熟階段,同時反映出浙江省工業化戰略的初步成果和浙江省制造業的競爭優勢。
三、浙江出口商品競爭力發展趨勢分析
出口商品結構轉換率是用來評價出口商品競爭力發展趨勢的重要指標,出口商品結構的轉換態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口商品潛在的競爭力和未來的競爭力發展趨勢。本文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全部工業制成品出口額的比重大小變化來表示自2003—2008年浙江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的發展趨勢。
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對浙江省的產業結調整和外貿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浙江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業的主要目的是獲得國際技術擴散和高技術產業分工的利益,推動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升級,保證外貿出口穩定增長和浙江經濟持續發展。而浙江省目前具有競爭優勢的出口產品,是以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比重偏低。浙江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由2003年的209 553萬美元增加至2008年的1 371 880萬美元,年平均增長45.6%,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降至987 404萬美元。但浙江省外貿出口中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仍然過低,平均低于同期的全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約20個百分點,出口產品還是以資源密集和勞動密集型商品為主,如輕工、服裝等產品。
四、 結論
浙江省初級產品所占比重不斷下降,工業制成品比重逐年上升,但這種轉變僅僅說明出口商品結構得到改善的一個趨勢,不能得出出口商品結構合理的結論。由于科技水平低下,浙江外貿出口商品種類較為集中,主要為低技術勞動密集型產品如機電產品、服裝紡織、家具等,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而彰顯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尚未形成氣候,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份額遠遠低于全國水平。浙江在出口貿易的發展上要保持一般貿易穩步增長,加快特色出口加工貿易的發展,同時要注重產業轉移與產業升級并重,推動浙江出口產品結構升級。
參考文獻:
[1]葉紅玉.浙江出口競爭力的現狀與提升對策[J].特區經濟,2007,(4).
[2]榮民.提高中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若干思考[J].國際商務研究,2005,(5).
[3]宋全成.邁向貿易強國——中國外貿競爭力研究[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4.
[4] 2010 浙江統計年鑒[K].
The Analysis of Export Instability and Countermeasures in Zhejiang
ZHANG Jian-hui,LI Ying
(Economics Management Dept.of 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nzhou 325006,China)
Abstract: The shrinking international market demand caus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made the export trade environment worse and further exposed the structure problem of export commodities in Zhejiang.The paper analysis the overall export condition,export commodities structure ratio and the export commodities competitiveness trends in Zhejiang.Then propose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bout how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ies.
Key words: Zhejiang;TC index;structure conversion ratio;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ies;competitiveness[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