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的日益嚴重,發展企業年金制度已經成為世界趨勢。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建立和發展企業年金制度。2005年8月1日之后,中國企業年金業務正式進入市場化運營時期。企業年金進行市場化運營,不僅能使年金在儲存時得到保值增值,而且還能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但是資本市場中的風險也是無處不在,企業年金基金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面臨著眾多的風險,比如市場風險、法律風險、內部治理風險以及委托代理風險等諸多風險。在此背景下,針對企業年金基金運營過程中的一類非常突出的風險——委托代理風險的管理問題進行論述和分析,從多個角度提出企業年金委托代理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企業年金;委托代理;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4-0048-02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家已經進入老齡社會,中國的老齡化趨勢同樣不容樂觀,預計到2014年老齡人口將達到2億,2026年3億,2037年超過4億。人口老齡化給中國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在這種嚴峻形勢和全球背景下,發展企業年金制度已經成為世界趨勢。2005年8月1日,29家金融機構被賦予企業年金管理資格,標志著中國企業年金業務正式進入市場化運營時期。資本市場中的風險也是無處不在,企業年金基金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面臨著眾多的風險。
本文將針對企業年金基金運營過程中的一類非常突出的風險——委托代理風險的管理問題進行論述和分析,從多個角度提出企業年金委托代理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有助于中國企業年金基金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企業年金委托代理風險現狀
根據《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管理中各大主體之間形成了多層委托代理鏈條。在委托代理鏈條中,首先由發起人和受益人委托企業年金理事會管理本企業的企業年金事務;受托人則受企業年金理事會之委托管理企業年金基金財產,雙方是信托關系;受托人委托投資管理人、賬戶管理人和托管人分別行使企業年金基金財產的投資管理、賬戶管理和資產托管職能;以上主體都可能會委托中介機構行使相關職能。在如此復雜的委托代理關系中,任何一方當事人的道德風險都會直接損害員工利益,而若干當事人合謀則會帶來更大問題。
二、企業年金委托代理風險多角度探析
(一)從多重復雜性角度分析
1.多重復雜性增加了委托代理風險產生的概率。在企業年金委托代理關系中涉及眾多行為主體,其多重復雜性的委托代理關系使得企業年金運作的風險控制鏈加長。企業和職工自愿建立企業年金計劃,但其整個計劃的整個實施過程需要通過受托人、中介機構、實際管理機構等多重關系才能到達受益人,而各家機構在信息溝通、投資風險策略等方面都很難完全一致,因此加大了風險產生的概率。
2.多重復雜性委托代理關系使得監管難度增加。除了運營主體外,企業年金運營過程中還有多方機構參與企業年金運作的監管。因為企業年金多重復雜性委托代理關系使得參與企業年金運作的各個運營主體分別隸屬于不同部門的監管,因此其所面臨的監管主體也不盡相同。重復雜性委托代理關系使得對年金的運營監管,需要各個監管部門相互配合,因此,其監管體系的構架要突出其統一性、高效性。
(二)從主客觀原因角度分析
1.主觀原因。企業年金中的委托代理關系引致風險問題的主觀原因在于企業年金委托代理各行為主體之間利益目標不一致,企業年金代理人主觀上存在著作出不利于委托人利益的行為選擇的傾向。根據“經濟人假設”,法定受托人作為具有獨立利益的經濟人,其最終目標是追求自身貨幣收入和非貨幣收入的最大化。由于企業年金在實際市場化運營過程中,受托人又將一些專項工作交由受托人、投資管理人、賬戶管理人等代理人負責,使得各代理人有機會按自身利益出發作出行動選擇,因此如果各代理人在基金運營過程中的行為選擇更多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忽視年金委托人的利益,就會產生損害委托人利益。
2.客觀原因。由于各方利益目標不一致,企業年金委托代理關系主觀上存在著代理人作出不利于委托人利益的行為選擇的傾向。
第一,信息不對稱。在企業年金的多重委托代理關系中,委托人由于欠缺專業知識和相關經驗,對各方代理人的工作表現和工作業績,委托人難以作出準確判斷。作為企業年金代理人的金融機構則對年金基金的運營狀況、自身工作努力程度和金融市場政策與信息的掌握上都具有絕對優勢。
第二,契約不完全。現實中的企業年金委托代理契約往往是關系契約,是從寬泛的角度去約束各當事人的權力和義務,只對總的目標、廣泛適用的原則、偶然事件出現時的決策程序和準則及解決爭議的機制達成協議。
第三,剩余控制權與剩余索取權不匹配。從追求年金最終收益最大化的角度來說,剩余控制權應當交給那些擁有信息優勢并有較高專業和決策能力的即代理人一方,而將企業年金的剩余索取權交給企業年金委托人,但在實際掌握企業年金基金剩余控制權又無須承擔后果的情況下,企業年金代理人就有機會在企業年金具體運營決策中追求自身利益,使企業年金委托人的利益受到侵害。
三、企業年金委托代理風險管理建議
(一)加快立法步伐,完善法律體系
完善的企業年金法律體系是其年金制度得以順利、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目前,中國沒有一部獨立企業年金法律、法規出臺,只是在其他一些法律、法規中對該業務相關內容的管理有所涉及。政府應逐步提高法律層次、完善法律體系。中國企業年金業務涉及到社保、信托、證券、基金、審計、監察等多個領域,需要建立一個以《企業年金法》為主,以《信托法》、《合同法》、《證券投資基金法》等法律為補充的法律體系,充分發揮對中國企業年金規范有序發展的保障作用。
(二)創建制衡機制,營造競爭市場
中國企業年金發展規模正迅速增長,世界銀行預測,至2030年中國企業年金規模將高達1.8萬億美元,約15萬億元人民幣,成為世界第三大企業年金市場。而中國現在通過資格認定的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還非常有限,由此形成巨額的企業年金資金追逐少量的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的局面。為了適應中國企業年金發展的需要,也為了營造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政府應加快構建代理人競爭市場的步伐,使更多優質的專業機構、金融機構等代理人成為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
同時,企業年金的受托機構、賬戶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以及投資管理人之間必須建立起相互制衡的完善的內控制度,有效管理和控制企業年金運營,考慮引入多種類型的投資管理人,建立不同管理機構之間的相互制衡制度,使它們之間形成競爭機制,使得受托人擁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三)建立披露機制,完善評鑒標準
目前,中國企業年金市場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為了更好地保障企業年金計劃委托人的利益,應當建立嚴格的準入制度和市場退出制度,以及建立一套能涵蓋到企業年金運營的各個環節的、完備的信息披露與報告制度。
中國的企業年金委托代理風險管理問題中涉及了諸多行為主體,隨之而來的委托代理風險也在不斷加大。應不斷加強不同監管機構間的相互協調與合作,通過對各環節的協同監管,整體上提高企業年金監管體系的監管效率,同時加快建立一套有針對性的企業年金運營監督評鑒標準,保護企業年金的安全。
(四)規范中介機構,強化監督機制
中國的企業年金中介服務市場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在其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的企業年金中介服務市場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整體上制約和阻礙了其總體水平的發展,導致社會公眾對中介服務機構信任感缺失。為了防止中國企業年金委托代理風險的產生,強化企業年金中介服務機構的外部監督機制,我們應當盡快引進和培育高信譽的獨立的企業年金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嚴格的社會中介機構準入機制,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和整個行業組織化程度,進一步完善企業年金中介服務市場,強化其在企業年金市場化運營中的社會監督職能。
參考文獻:
[1]鄧大松,吳小武.協同論在企業年金基金風險監管中的應用研究[J].武漢金融,2005,(5).
[2]楊燕綏.企業年金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
[3]陳國富.委托代理與機制設計[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4]劉云龍,傅安平.企業年金——模式探索與國際比較[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5]何維達.企業委托代理制的比較分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
[6]殷俊,趙偉.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新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7]李天成.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企業年金運營研究[J]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005,(4).
[8]崔少敏.補充養老保險原理、運營與管理[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
[9]趙曼.企業年金制度構建及其治理結構[J]理論月刊,2004,(8).
[10]巴曙松,等.企業年金監管協調機制的建立[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4,(7).
[11]季華璐,王子寬.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關系分析及建議[J].理論月刊,2006,(2).
[12]劉德浩.試論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管機制設計[C].兩岸四地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
[13]于文濤.中國信托企業年金運營與監管問題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14]全國老齡辦.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EB/OL].養老金網,2008.
[15]楊老金,鄒照洪.企業年金方案設計與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