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趙彥昌老師所寫的中國檔案史專題研究的閱讀,從歷史檔案研究的六經皆檔案、滿文檔案、清代玉牒研究、民國檔案,唐代檔案管理制度研究,金代檔案工作研究等方面談談看法,從而提高對檔案史的了解。
關鍵詞:中國檔案史;研究;感悟
中圖分類號:G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4-0188-01
《中國檔案史專題研究》共分五章四大部分,第一二章為第一專題,即《歷史檔案史研究》,對中國歷史上產生過的歷史檔案以及現在的歷史檔案進行專題研究。第三章為第二專題,即《名人與明清檔案》,我們對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對明清檔案所做出來的貢獻進行了詳細的梳理。第四章為第三專題,即《中國古代檔案管理制度研究》,從商到清,分朝代、按專題論述中國古代的檔案管理制度;第五章為第四專題,即《中國古代檔案工作史》,這一部分與《中國古代檔案管理制度研究》遙相呼應,互為一體,他們都是中國檔案史的主體內容。下面重點談談書中對歷史檔案研究的幾點看法。
1.“六經”皆檔案,見解獨到。一直有“六經”皆史的說法,因為不論是《詩》、《書》、《禮》、《易》,還是《樂》、《春秋》,都從不同層面上反映了歷史狀況,所以被稱為史也就不足為奇了吧。但“六經”皆檔案又從何說起呢?原來是這樣的:第一,“六經”源于檔案,這自然不用懷疑,因為圖書一開始就源于檔案,是對人類活動的原始性記錄;第二,從內容上“六經”也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檔案;第三,一些著名的檔案學也曾提出此類想法,如潘玉民的《檔案編纂學》就曾認為“六經”是檔案匯編。六經皆檔案之說觀點是獨到的,是經得起推敲和論證的。
2.滿文檔案研究,為研究民族歷史打開一扇窗。無論是皇帝頒布詔令還是批改奏章都用滿文,這對研究清代前期統治者的政策、對研究滿族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滿文源于蒙古文,一些在蒙古族史書上找不到的一些史事,卻能在滿文檔案中找到,由此可見,滿文檔案對于蒙古史的研究、也意義非凡。還有,清政府對西藏地區頒詔,通常是滿蒙藏合璧,而且滿文居多,這對研究西藏的歷史也很重要。
3.清代玉牒研究,了解清代皇族的傳承。玉牒即為皇家的族譜,清代的玉牒是中國唯一保存完好的玉牒,清朝統治者十分重視族譜的編纂與修護,對皇室中每一個成員的生卒年、所擔任的官職、嫁娶情況都有詳細的記載,與此同時,也對皇族的成員有一些森嚴的等級劃分。這對于研究清代皇族人口的變遷,皇族內部的紛爭,皇位的繼承要求很有意義。
4.民國檔案研究,讓復雜的民國歷史格外清晰。民國的歷史在我們看來,有時挺模糊的。這是因為民國檔案的破舊缺損與冗長。解放初期,民國檔案由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當時為保護檔案的完整,并沒有對檔案進行適當的整理與銷毀,這對以后研究民國時期的歷史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因為在研究之前還要判斷檔案的時效性,對檔案的保護也需要人、設施,這確實是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對于民國檔案,我們也要秉承對于其他檔案的原則,對于一些可以銷毀的檔案,我們也無須保留,對于重要的檔案,我們也要多方面保護。
5.唐代管理制度研究,一個繁榮帝國的成功之舉。唐王朝是歷史上少數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極度繁榮的國家。它在文件、檔案管理方面也有其獨到的制度。如文件時期的四禁制度、避諱和平缺制度、執論制度、貼黃制度等,檔案時期的歸檔制度、保密與安全制度、鑒定銷毀制度等。這與現今的文檔管理制度不謀而合,我們也是從古人那里得到經驗,從而更好地發展當今的檔案事業。
6.金代檔案工作研究,一個少數民族不一般的管理才能。金代在借鑒遼宋的文檔工作基礎上,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文檔工作系統。雖然其水平不如宋,但卻高于遼。金代統治者非常重視歷史的編纂,金代利用檔案修史,其中,它以實錄的修撰為核心,兼修遼史。但由于種種原因,金所修遼史最終卻未能得以流傳,但這也不能抹殺金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它具有的卓越才能。
一部好的檔案史應包括的檔案種類、檔案工作者、檔案管理制度、檔案機構、檔案法制、歷史檔案學的介紹,《中國檔案史專題研究》都有涉及,全書史料豐富、內容翔實。對中國檔案的歷史和檔案管理工作及其延伸的歷史做了系統的論述。
參考文獻:
[1]趙彥昌,戴喜梅.中國檔案史專題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