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略凇兑幱柵c懲罰》一文中通過對全景敞視這一監視性建筑的描述,向人們展示了規訓與監視充斥于當代社會各個領域。同樣,作為社會重要組成部分的教育領域,為了能將學生培養成符合規范的人,也在不停地交替使用全封閉管理、佩帶胸卡、建立\"監視站\"等多種監視手段。教育中監視的存在雖有助于規范的形成、共性的培養,但過分的監視會壓抑個性,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面對當今教育領域中過分嚴厲的監視現狀及產生的負面影響,如何適度地使用監視,使其在培養學生理性與共性的同時,又給予感性與個性自由的空間,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中國教育領域;監視;規范;個性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5-0250-02
學校教育①作為一種特殊的規訓權力,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用于建構學生知識體系的教書,二是用于培養學生和諧人性的育人。教書的目的是使人習得知識變得更有才,育人的宗旨是促使人性和諧變得更有德。但在現實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卻一直將人性僅理解為人的共性或理性,而忽視了它還包括個性或感性的一面,也正因為這種誤解,育人的宗旨被演繹為使人遵守規范而變得更順從。
因此,為了能順利實現這一已被演繹過了的教育目標,較好地行使規訓權力,當今的教育實踐必須要使用一種持久的、洞察一切的、無所不在的監視手段,這種手段能“使一切隱而不秘的事物變得昭然若揭,它必須像一種無面孔的目光,把整個社會機體變成一個感知領域?!?這種不停的監視最終可匯集成一系列的報告和記錄,成為教育者選擇教育手段的依據。另外,學生在不斷受到監視的學習與生活中,產生了一種馴順的習慣及對監視權力的自動服從,而這正是監視目的所在,同時也是教育目標能順利實現的保證。
一、當今教育領域中的監視現狀
當今教育領域主要采用如下幾種監視手段。
(一)全封閉管理
對學生的全封閉管理又叫半軍事化管理,主要目的是通過劃出一個與外界隔絕的自我封閉場所,以方便對學生實施連續的、全方位的監視,從而起到割斷外界有害影響,迫使學生將所有時間與精力都用于學習的作用。在這種管理體制下,除了可用于休息的節假日,學生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要生活于教師的監視目光之下,無論什么原因的離校都得持有班主任簽字的請假條,經門衛確認后方可離開,并必須在指定時間內返回。
(二)佩帶胸卡
所謂胸卡,是指佩帶在胸前的一種貼有照片、注明身份的卡片。它的目的是通過公開佩帶者的身份及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使其時時處于一種“熟人化”的環境中,迫使他們在一種無所不在的監視目光下,遵從規范。佩帶者的任何犯規行為,都使監視者可根據卡片上所示的身份與位置立即予以懲罰。這張小小的卡片是現代社會實行監視的有效工具,它不僅流行于學校,也盛行于社會上一些所謂的“窗口”單位。
(三)“監視站”的形成
教育領域“監視站”的形成,主要借助三種機制:一是被監視者位置的相對固定;二是便于監視的建筑空間的布置;三是被監視者之間的相互監視。
1.由于有序性是監視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所以對學生位置的安排(無論是在班級內所坐的位置還是在年級中所處的班級)都必須是固定的,它要求每個位置都有一個人,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一個位置。但這種固定是相對的,為了迫使學生變得更馴順、更符合教育者要求,學校又可依據學習成績的好壞及日常行為是否規范,將學生編入好、中、差這三類班級中,隨后通過頻繁的月考、中考、末考等考核形式以滾動為獎懲機制來使學生的位置發生變化。當代教育中的監視是被監視者位置的固定性與相對性的同一。
2.教育中關于監視的良苦用心還遵循著福柯的“完美的規訓機構應能使一切都一目了然”的原則,并體現在學校建筑的無數細小機制中。如:
(1)教室與教師辦公室位置的設置。每個教室沿著一條長長的走廊一字排開,每隔一定的距離就設置一個教師辦公室。即使在一些專門設有辦公樓的學校,為便于管理,他們還是會于教學樓每層的適當位置再設置一些辦公室。監視者的身影隨時都會出現在教室的門口或窗前,學生任何犯規的言行都會盡收老師眼底并被及時加以懲罰。
(2)教室的建筑設置。在學校建筑的設計中存在著一種既能觀察而又不易被發現的技術,如每個教室都設有前后門、窗戶玻璃絕對透明、沿著走廊的窗戶絕對不允許拉窗簾等等。這些設計的目的是“使建筑物里的人一舉一動都彰明顯著,用更一般的話說,一個建筑物應該能改造人:對居住者發生作用,有助于控制他們的行為,便于對他們恰當的發揮權力的影響,有助于了解他們,改變他們?!焙喍灾?,教室這個建筑物不僅要便于學生學習,更重要的是還要便于教師對內進行清晰而細致的監視,應能使學生變得馴順并易于了解。監視者可在后門、或從窗外在學生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對學生的言行進行監視。更有甚者,當學生在晚自修時,光學原理的作用使得無遮擋的窗外人能很清楚地觀察到窗里人的一舉一動,而窗戶里面的人對外面的世界卻是一無所知。這就造成了一種監視的無法確知性和持續性,由于學生不知自己何時會受到監視,從而確保了教師的權力可自動地在學生身上發揮作用,迫使其專心學習、遵從規范。在教室里,學生徹底被觀看,但不能觀看;作為教育者,他能觀看一切,但不易被觀看到。
(3)教室內講臺的設置。教室內教師的講臺與學生的課桌都是面面相對并高高在上的,如此設置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教師在空間位置上可對下面坐著的學生進行俯視,進而達到一種較好的監視效果,在這里,教師的規訓權力是可見的。如果說監視的無法確知性可造成對學生的自動征服,那么權力的可見性又可造成一種強制的征服。
3.為了能更準確也更多地掌握學生情況,教育者除了借助建筑布局自己親行監視外,還通過班干部和“小密探”的設置使被監視者之間相互監視。班干部是當教育者不在場時,對其他學生所設置的公開監視者,他們是教師權力的代表,只是其監視身份的公開性,使其他學生易對其處于戒備與敵對狀態,進而限制了他們所擔負的監視職能。為此,教育者又暗地設置了一些“小密探”,“密探”的身份與任務僅僅局限于教育者知道,每個“小密探”都被告知只有自己才是老師最信任的人,只有自己才是老師唯一的秘密使者,所以他們都以此任務為榮,并盡心盡責。
二、當今教育領域中監視現狀的消極影響
人性是感性與理性、個性與共性、自然性與社會性等多種矛盾的有機統一體,作為社會構成的一分子,人必須具有理性、共性與社會性,這些是個人社會化的基礎,也是個人能在社會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但作為獨立的生命體,人又必須有自己的感性、個性與自然性,缺少了這些屬性,人也就失去了自己生存的價值與意義。在不同的場合與時間,這兩者所占的比例可稍不一樣,但絕對不能失衡。缺乏了理性,作為其載體的個體易被社會拋棄,而缺乏了感性,又易被自我拋棄。我們平時所說的理性者或感性者只是其中的理性或感性比例稍大一些而已。由于理性者為了使自己言行能符合社會規范而善于控制自己的自然屬性,而感性者卻較易注重自己生命本能,易與社會規范發生沖突,所以有學者認為,理性的人生是喜劇人生,感性的人生是悲劇人生。
當今教育領域無論是全封閉管理模式,還是胸卡的佩帶、“監視站”的形成,雖對培養馴順的個體很有效,卻極易導致個性的壓抑與異化。它們都只是應試教育的產物,與素質教育并不相容。由于學生每時每刻都處于一種旨在對行為進行矯正的持續監視中,在此監視下,在產生了具有自動服從意識的乖學生的同時,也很快造就了一批只知死讀書的神情呆滯的書呆子;還有一些自我意識較強的學生在監視的強制壓力下,也很快學會了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生存技巧,當他們渴望自由的個性被壓抑到一定程度時,就極易與學校的管理體制發生沖突。這也是當代教育“問題學生”日益增多的原因之一。在一種持續的監視狀態下,被監視者的個性由于缺乏生存空間,所以極易采用一種極端方式去發泄,如自殺、離家出走、使用暴力攻擊監視人等等。
三、當代教育領域應如何有效地實施監視
教育中監視存在的必要性是無庸質疑的,但凡事都得有度,如何使教育中的監視在培養了人的理性與共性,使人的行為馴順于社會規范的同時,又在某種程度上保留了自己的感性與個性,促使人性的和諧發展,這是我們每個教育者都應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一)對學生的監視應張弛有道
全封閉管理絕對不適合培養人的個性,無論教育還是受教育都應是一件樂事,但全封閉這種監禁式管理模式由于使人整日處于一種理性控制的緊張狀態,從而將其演繹成了一種懲罰式的剝奪自由。學校教育應能做到張弛有道,學時應專心學,心無旁系,但學了一定時間后,必須有休息與娛樂的時間,以對身心進行舒緩與放松。對還不知如何安排時間的孩子來說,教育者的任務應是教他們學會如何利用時間,而不是一味地用補課、題海戰術來占用他們的時間。全封閉管理模式打的是時間戰而不是效率戰。
(二)師生相互監視
教師作為監視者,應撕開那層神秘的監視外衣,借鑒古今中外科學的教育方式,從不確定而又高高在上的“監視站”走到學生中間去。如我國以前的學校教育雖沒有現代如此煩瑣的監視手段,師生吃、住、行都在一起,朝夕相處,但這也并沒有妨礙學生對教師的敬重。教師是用自己日常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憑自己的人格魅力使他們學會做人,明白何為規范。在這種教育模式中,老師與學生的身份都是雙重的,都是監視者,又都是被監視者,這既可使處于被監視位置的教師體會到被監視的不自由,從而不再對學生提出苛刻的監視要求,又可使學生在對教師的監視中,將他們身上所代表的規范、蘊涵的知識無意識而又自動地內化為自身品質。
(三)學生間相互監視的不可取
如今的中國人都極度缺乏誠信,人與人之間的戒備也較嚴重。真誠本應是一種人的本性,但由于它的缺乏卻成了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這多少和我國文革時期提倡相互檢舉揭發而導致的信任危機有關。人性的內在矛盾需要人在公開場合的言行符合規范、具備理性,但它同時也允許私下一些無傷害性的犯規,這就如同服裝業既允許禮服的存在,也給休閑服一定的地位一樣?!靶∶芴健彼龅木褪菍⑵渌麑W生私下里的放松升級,用禮服的標準去評判休閑服。所以無論如何,教師要做的應是去強化班干部的管理職能而不是去消極地設置“小密探”,這樣有百害而無一利。
參考文獻:
[1] 米歇爾.??拢幱柵c懲罰:監獄的誕生[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5).
[2] 張之滄.論福柯的“規訓與懲罰”[J].哲學研究,2004,(4).
[3] 張艷,張帥.??卵壑械摹皥A形監獄”——對《規訓與懲罰》中的“全景敞視主義”的解讀[J].河北法學,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