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探討大學新生的適應性現狀及班級氣氛情況,對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283名大學新生進行了《心理健康素質量表》和《EPQ人格特質問卷》測試,結果表明,2010級新生在學習方法、資源利用、人際關系、班級氣氛等多方面的存在不適應狀況。大一新生的不適應是由教育體制、高校管理模式和大學新生期望與現實的矛盾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關鍵詞:大學新生;適應性;班級氣氛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5-0212-03
前言
“適應性”界定為:個體主動調整自己的機體和心理狀態,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環境條件的要求,以及努力改變環境條件以使自己能夠獲得更好發展的能力傾向[1]。適應的心理機制是由三個基本環節組成的:一是對環境的認知;二是進一步構筑自身的價值觀念;三是在新的價值觀念指導下調整自身的需求、動機和情緒,達到與環境的和諧一致,達到適應[2]。
我們認為,高校大學新生適應主要是指高校大學新生的生理和精神隨著外界情況變化而進行調節的狀態,以使自己盡快適應高校大學生活,實現人生目標。高校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就是高等學校教育工作者幫助高校新生有意識地適應環境,在原有心理水平和生活能力的基礎上找到思想、學習、生活方面的最新、最佳內容和形式。高校大學新生適應性狀況直接影響其大學的成長,也關系到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根據文獻分析,針對高校新生的適應性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單一的方面:學習適應[3]、生活適應[4]、人際交往適應[5]等等?;镜慕Y論為:由于教學模式理念的變化、學習自主性的增加,新生面臨學習適應困難[6];由于生活自理程度的提高,新生面臨生活適應困難[7];由于多元人際關系的復雜性,高校新生面臨人際關系適應困難[8],等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針對高校新生適應性的綜合性研究較為少見,尤其是針對高校新生的班級氛圍的研究還無人涉足。我們認為,班級作為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其氛圍是新生對陌生環境適應性的綜合表現。所以,對新生的班級氛圍進行深入分析是研究新生適應性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另外,只有在一個研究中綜合考慮高校新生所有的不適應因素,才能找到某一群體新生不適應的主要因素,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
一、研究對象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10級新生283人(年齡在16—22歲之間)。其中男生51人、女生230人,平均年齡19.44±0.97歲。所學專業包括:護理、物流管理、物流管理(財務方向)。
二、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取《大學新生適應量表》和《班級氣氛調查量表》兩個測評量表,具體信息如下。
1.《大學新生適應量表》是臺灣學者吳秀碧編制的,用來評定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狀況。量表綜合考慮了大學新生普遍存在的各種適應因素,將其適應問題分為:學習方法困擾、資源利用困擾、獨立生活困擾、職業目標困擾、人際關系困擾等5個方面[9]。量表總分或分量表得分越高,說明適應的困擾越大。
2.《班級氣氛調查量表》是臺灣的林淑惠編制的,用來評定班級的凝聚力。量表包括真誠、了解、尊重和接納4個因子[10]。分數越高,說明班級氣氛越佳。
三、研究方法
本次測查采用紙筆測試,現場回收問卷,統一進行數據處理的方式。共發放問卷283份,回收有效問卷281份,有效回收率98.94%。
四、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
五、結果
1.2010級新生的基本信息統計如下(見表1)。
根據以上結果,總結出國際教育學院10級新生整體情況如下:多數新生為家住農村、經濟情況一般、非獨生、年齡在19歲左右的女孩子。她們高中曾經住校,高考中未被第一志愿錄取,以“補錄”或“服從調劑”的方式被我院錄取。
2.2010級新生在《大學新生適應量表》上的得分如表2。
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2010級新生在除職業目標和獨立生活的各個方面均存在適應問題。職業目標沒有困擾,原因應該是我院的辦學目標清晰,每個專業就業方向明確。獨立生活沒有困擾,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學生(88.6%)高中曾經住校,有獨立生活的體驗。
3.2010級新生在《班級氣氛調查量表》上的得分如表3。
統計結果表明:10級新生在班級里彼此真誠的交流和了解對方的程度尚可,但是感覺到的被尊重和被同學接納的程度顯著偏低。而且,總體新生班級的氛圍也比正常值偏低。
六、討論
根據以上結果,我們可以看出2010級新生的不適應性問題還是非常明顯的。筆者認為,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教育體制的問題
大學新生在入學初期表現出的種種不適應,表面上看是個人適應能力的問題,而深層次的原因則是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的對接錯位問題[11]。二者的培養目標不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均有顯著差異。
2.高校管理模式上的問題
與中學相比,大學生的學習活動有了新的特點,如具有高層次的專業定向性,較多的探索性,相當的多樣性,更大的自主性[12]。因此,要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實現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終身教育的轉變。
3.大學新生期望與現實的矛盾
大學新生中較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問題[13]。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把大學理想化造成的失落感。二是對所學專業和職業方向不稱心而產生的失意感。三是不少同學把起點和重點搞模糊了。他們以為上大學就已經是大學畢業生了,不知道上大學和大學畢業生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還要經過艱苦的努力,稍有疏忽,不能畢業的現實就會出現。
參考文獻:
[1]李東,林淑嬡,陸嗚鵑,做好一年級大學生適應性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1987,(4).
[2]祁立剛.大學新生心理適應性探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
[3]田曉紅.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誤區及調適對策[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7,(5).
[4]周毅仁.大學新生適應問題的分析與對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5,(3).
[5]蔡峻.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7,(3).
[6]高麗靜,李凡.大學新生適應教育探析[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04,(4).
[7]應國勇,盧美芬.當前大學新生適應教育反思[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5).
[8]周圍.生涯規劃與適應教育創新——論標本兼治的目標確立適應教育模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2).
[9]杜剛.談對大學生的適應性教育[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1).
[10]王宜勤.對大學一年級新生教育問題的思考[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2003,(6).
[11]郭琦,黃悅勤.大學生新生適應狀況的定性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4,25(6).
[12]郭曉飛.大學新生適應障礙與適應教育[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6).
[13]孔治國.大學新生常見問題及其對策[J].勝利油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5,(1).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2010 grade freshman
in a high level vocation college
TUO Yun-ting,ZHANG Guang-lei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chool,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Zhengzhou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college students adaptation of the status quo and class atmosphere, the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83 college freshman to the quality of mental health of the table and EPQ character traits of the test, the result indicates,to 2010 grade in a new way of learning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people, the atmosphere for the existence of various not adapted to conditions.The ophthalmologist told students not to is by the education system, management and the university of new hopes and the reality of waiting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Key words: freshman; adaptability;class amb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