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培養方案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編制的基本依據。應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普通高等學校修訂本科教學計劃原則》等文件,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對人才培養規格多元化需求,不斷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滿足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人才需求。
關鍵詞: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培養規格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5-0222-02
一、樹立科學指導思想
科學的指導思想是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基礎。要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素質教育觀,確立現代質量觀,強化和諧成才觀,進一步促進學生和諧、健康、全面、協調發展。一是堅持科學發展觀。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體現教育時代精神,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面向基礎教育、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領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樹立素質教育觀。體現以人為本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現代教育理念,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統一和綜合提高原則,按照專業教育、普通教育、綜合教育有機融合的要求,立足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研究素養的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三是確立現代質量觀。樹立高等教育大眾化質量觀,依照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的辦學理念,借鑒、吸收近年來國內外高等教育先進的教育理念、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實人才培養方案和教育教學。構建提高教學質量長效機制,提升人才社會影響力。四是強化和諧成才觀。進一步改善學生成才意識,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和素質結構,為學生搭建優質成才平臺,促進學生多渠道成才,多層次成才,多方向成才。要根據學生成才需求,建構多元課程體系,形成開放實踐教學,促進學生與社會互動。
二、確定修訂方案原則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基本原則是落實科學指導思想的體現,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達到人才培養規格的具體反映,是確立人才培養模式和設置課程體系的思想基礎。在修訂過程中確定的主要原則要符合國家需求、社會發展、高校運行和學生要求。第一,全面發展原則。德、智、體等方面是學生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必須堅持全面發展的原則。在實施專業教育的同時,要使基本素質教育相互滲透人才培養過程中,發展學生智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素質,強健的體魄,完善的個性人格和良好的文化藝術素質。第二,注重素質原則。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與提高。依照學生全面發展標準,按照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發展素質融為一體的教學要求,妥善處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養成的關系,將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第三,專業拓展原則。根據國際化、全球化、應用化對人才的通識性、復合性、實用性要求,加強基礎,淡化專業,突破狹隘專業教育思想,由狹窄對口型專業教育向通識性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適應型專業教育轉變,變專業剛性為專業柔性。發揮高校自身學科優勢,加強學科互補,淡化學科邊際,擴張學科效應,構建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和專業教育、普通教育、綜合教育有機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第四,培養能力原則。加強實踐實驗教學,注重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優化實驗教學模式,全面開放實驗室,提高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水平,加大學生自主實驗力度,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實驗。加強各類實踐教學管理,形成體現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教育實習和具有特色的金工、電子、生產、法商和管理等實習的實踐教學體系。要不斷豐富實踐實驗教學內容,優化方法,探索途徑,實現實踐實驗課程設計化和科研化。
三、明確培養規格要求
培養規格是人才培養方案基本原則的具體化和總要求,反映高校辦學指導思想和服務面向定位,是指導教育教學實踐的基本準則,是人才培養的藍圖,是國家意志與教育規律、社會需求與個體發展、高校運行與市場選擇的統一,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目前,我國確定的高校人才培養規格和總體要求是: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理;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責任感;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斗、熱愛勞動、遵紀守法、團結合作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2.師范類專業學生要掌握科學的教育理論和方法,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了解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趨勢,掌握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現狀,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以及信息搜集、處理和開發學生潛質的能力。非師范類專業學生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本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形成基本技能,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精神,具備一定的從事本專業業務工作能力和適應相近專業業務工作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3.具備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接受必要的軍事訓練,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標準,具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具備一定的美育修養,能夠履行建設祖國的神圣義務。各專業根據基本要求,結合學科和專業特點,制定本專業具體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
4.總體時間分配為:本科專業標準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4年制總周數為208周左右,其中教育教學164周左右,寒暑假、課堂教學、考試、教育(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公益活動與勞動、軍事訓練與入學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就業指導與畢業教育等時間由高校自定。實行學分制高校可靈活安排教學時間。
四、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大學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所建立的人才培養活動結構模型和活動步驟,是大學各項教育要素有機結合形成的活動方式總稱,結構模型根據大學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建構,活動步驟反映人才培養的程序性、規范性和自主性。我院在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時,有機融合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形成“三結合、一統一”人才培養新模式,即: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相結合,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相結合,培養能力與發展個性統一。在此基礎上,搭建培養創新人才平臺,按學科大類招生,本科前2年貫通培養,后2年分專業教育;修訂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建構4個模塊8個系列的課程體系,即:普通教育必修課、普通教育選修課;專業教育基礎課、專業教育主干課、專業教育方向課、專業教育選修課;綜合素質教育必修課,綜合素質教育選修課。其中,師范教育專業還開設了教師教育理論和技能必修課,教師教育理論和技能選修課。另外,在確保專業主干課程學時的前提下,壓縮理論課學時,加大學生教育學習、專業實習、實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等實踐、實訓學時。這些措施確保了文理滲透、理工結合及專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協調發展。這個人才培養模式,在理工科教學中,滲透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逐步根除科技理性主義工具觀;在文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意識,形成學生科學方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課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要實現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必須改革現行的課程體系。我們改革課程體系的理念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確保專業主干課程;圍繞學生素質結構要求,設置系列化、成套化人文課程和科學課程;堅持系統性、科學性開課原則,堅決擯除開設零散的人文課程或科學課程就能改善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思想,充分體現人文課程和科學課程的意義和價值。具體做法是:在整體優化各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大學一年級開設各3個學分的人文和科學課程選修課,此類課程屬于通識性課程,要求學生必須按人文和科學類別各修讀3個學分;大學二、三年級在專業任選課中,根據專業發展實際,修讀本專業需要的2—3個學分的人文或科學課程,如經管系文科專業學生要修讀3個學分的理工類課程,如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還須修讀2個學分的數學文化史等;大學三、四年級,開設綜合素質公選修,設置了4個課程模塊100多門課程,其中,包括70多門人文社科類和自然科學類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各修滿4個學分的課程,且學分不能相互替代。另外,在進行課程建設時,統籌兼顧面向全院學生開設的人文類課程和科學類課程,妥善處理這類課程與專業課、公共必修課之間的關系。
五、提出具體要求,規范修訂過程
第一,在設置的四個教育層次中,必修課和選修課都要有具體的學時、學分和總學時、學分規定,原則上不能突破總學時和學分,四個層次的學時和學分不準隨意調整。在專業教育層次中,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在計算學分時,單獨設立畢業設計(論文)、教育(專業)實習、學年論文等學分,此部分學分不占專業必修課學分。
第二,在綜合教育層次的素質養成課中,只對教學周數和開設學期提出宏觀要求,各系結合本專業教學實際,制定詳細并易于規范化操作的學分計算標準。建議對部分教育活動從系、學院以上3個層次制定學分給分標準,并要公布給學生。 各系要告知學生至少要修讀的學分,且各層次的學分不能相互置換,教育層次內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學分也不能相互置換。
第三,為了保證修訂工作順利進行,要成立由系領導、教學秘書、教研室正副主任、資深教師等組成的專家小組,認真研究專業教育課程設置,加快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步伐,下大力氣解決教學內容存在的“難、繁、偏、舊”和低水平重復現象。
第四,為了減輕學生負擔,教學計劃中各學期的課程設置總學分一般不能超過,周學時(含實驗課)原則上控制在規定學時以內。要保證學生專業方向課程的選修,專業方向課程要在規定學期開設,要妥善處理課程開設的邏輯順序,先行課程要在專業方向課程開設完畢后開設。
第五,除專業教育層次的課程由各系編碼外,其余教育層次的課程統一由教務處編碼。學科教學論課程全院統一編碼,各師范專業可對課程名稱作具體界定,如數學系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學科教學論可變更為“中學數學教學論”,但課程編碼不變,學時學分不占專業教育學時學分。要保證有關學科基礎課如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工程應用數學等課程教學時數,不允許擅自減少該類課程的總學時,任課教師由開課單位安排。具體的開課學期、學時,由有關系和開課單位商定。需要外系教師承擔教學任務的專業課程,要以保證教學質量為前提,有關系不得擅自減少這類課程學時,更不得由本系教師承擔。
第六,嚴格規定本科人才培養修訂程序。院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負責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教務處和各系(部)承擔具體修訂任務。院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召開專門會議,對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專題討論。
總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是當代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高等學校要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現代大學理念,優化人才培養環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己任,為國家全面進步作出貢獻。
Emending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me with science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talent training
SUN X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Baoji literature and science college,Baoji 721013,China)
Abstract: Talent training scheme i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personnel is organizing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eaching task, determined the basis of basic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stat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s for medium and long-term program for the further strengthening and the ministry of higher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some opinion, the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plan in principle, such as document, combined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alent training specif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al, the diversification demand a sol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to meet the demand for talents.
Key words: talent training programme; talent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design ;cultivation stand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