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資代工模式是長三角代工生產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外資代工模式下長三角本土企業升級問題日益嚴重。分析長三角企業在外資代工模式下的生產現狀,以及企業升級面對的問題,并提出了外資代工模式下長三角本土企業可行性升級路徑。
關鍵詞:長三角;外資代工;企業升級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5-0008-01
一、代工模式與企業發展
代工是指代工產品的生產企業在委托制造企業的要求下進行產品生產的活動。代工的生產過程是發達國家品牌商按設計向外國制造商下單,后者依照設計要求自行生產,或者品牌商把生產過程分解為不同環節,分包給不同企業,產品完成后加貼委托品牌。
代工企業通過參與代工,吸收生產技術,提高產品研發能力、品牌運作能力,并在制度上模仿先進企業,為企業升級贏得可能。企業參與代工對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由于代工企業從事產業鏈末端環境的生產,對本土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的作用還不夠明顯,也可能存在導致產業失衡和產業邊緣化的危險。
二、外資為主導的長三角代工生產格局
長三角代工企業的主要生產方式是加工貿易。長三角加工貿易多年保持了10%以上增長速度,2009年,長三角地區加工貿易占出口貿易的比重平均已經達到46%。加工貿易高增長的背后是FDI企業的主導作用。外資為長三角經濟注入了強大動力。2009年長三角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占出口總額平均比重為58.5%,其中2007—2009年江蘇與上海的比重都在70%左右,外資企業成為出口貿易的主體,外資代工成為了長三角代工生產體系的主要部分。
從現實分析來看,一方面,外資代工推動了長三角經濟增長;另一方面,盡管外資代工模式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但外資代工模式也存在風險。外資代工企業的追逐利潤的動機決定了企業本身尋求具備最佳的性價比生產地區,如果本地優勢喪失,可能帶來企業遷移,造成本地產業空心化。
三、外資代工模式下本土企業升級路徑
通過以往對代工企業升級可行性的研究的梳理,我們發現,代工企業可以通過代工獲取技術和管理知識,最終進行轉型升級。代工企業升級應當是OEM→ODM→OBM的一個過程。我們將從代工企業升級的三階段分別提出可行性路徑。
1.企業業務的拓展與延伸
企業通過代工的過程,進行技術學習,提升自身研發能力,將業務范圍延伸至設計、研發領域,實現向ODM的轉變。OEM企業還可以在縱向和橫向上實行發展。縱向關系上,OEM企業通過對上游資源的整合,加強自身產品的質量、價格以及交貨期的掌控,降低代工企業的產業風險。橫向關系上,OEM企業可以通過相關業務的橫向拓展,實現產品的多元化和關聯化,培養自身的競爭優勢,提升企業的綜合影響力。
2.企業的戰略轉型
代工企業在進行代工的同時發展自主品牌,會對品牌客戶形成競爭,影響代工業務的發展。因此,不是所有OBM企業都適合這種轉變。要實施這種轉變的代工企業要具備自身資源的豐富性及技術的先進性,這對于企業自創品牌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同時,進行品牌自創時要注意市場細分,避免與客戶正面競爭,從而降低風險。
3.OEM、ODM和OBM的動態融合
企業要實現這三種形式的融合。一是OEM企業與ODM企業實現融合。OEM企業通過承接ODM的業務,引進高層次產品技術,將其作為向ODM企業轉化技術基礎。二是自主品牌的企業與承接ODM業務實現融合,一方面,可以在自主品牌與ODM業務間共享某些研發、設計資源,充分發揮資源的規模經濟;另一方面,通過自主品牌的運作降低ODM業務的風險,可以形成一種廣告效應,從而擴大ODM客戶的來源,增加ODM客戶對ODM廠商的技術信賴,改變ODM廠商的客戶結構與績效基礎。
參考文獻:
[1] 石奇.基于要素供給條件變化的產業發展成本研究——以“外資代工模式”的長三角制造業為例[J].中國工業經濟,2010,(8).
[2] 劉志彪,張曄.中國沿海地區外資加工貿易模式與本土產業升級[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8).
[3] 王建平.國際代工模式下的本地產業空心化危機及應對措施[J].中國經貿導刊,2006,(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