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商業忽視環境成本,片面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結果造成環境惡化、商業活動本身受阻。以環境友好、資源循環利用為特征的循環經濟,要求傳統商業向生態商業的轉變,要求作為商業活動主體的商業企業遵循循環經濟的基本模式,利用環境成本信息和價值鏈管理方式,將環境保護的額外支出成本轉化為無形資本。
關鍵詞:循環經濟;生態商業;環境成本
中圖分類號:F715.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5-0046-02
商業活動是促進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經濟活動,它的實踐及發展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只有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商業活動、在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中追求利潤目標的商業活動才能持續進行。積極參與保護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全面協調發展,是商業活動主體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現代商業的一個發展方向。如其不然,不僅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不利影響,而且商業活動本身也失去了生存發展的和諧環境依托,陷于不可逆轉的停止和倒退。
循環經濟將清潔生產和廢物的綜合利用結合起來,建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流程,以可循環資源為來源,以環境友好方式利用資源,將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并舉,把人類生產活動納入到自然循環過程中,通過長時間的運行使生態負增長轉變為生態正增長,是可以實現人類與生態良性循環的經濟發展模式。因此,建立循環經濟生態商業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
一、忽視環境成本的傳統商業向循環經濟下的生態商業轉變的必然
傳統的商業活動中,參與活動的各方站在利己主義的原則立場上,從片面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的角度出發,可能會產生一些危害生態環境的行為。商業活動的主體不會主動關注自然環境,不會為了保護環境而增加自己的成本,甚至明知對環境有害,卻依然想方設法地向自然界廉價或者免費地、貪婪無限制地大規模索取。這種不合理的商業活動行為必然導致生態環境的失衡,不僅沒有滿足人們的需求,反而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參與商業活動的各方基于單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和原則而產生的商業活動行為,嚴重地忽視了環境成本以及對商業活動質量重大的沖擊與影響,致使市場的價格信號不穩定,市場的供求信息不真實,市場的商業競爭不理性,甚至使市場中的一些商業活動喪失了其原本的經濟意義和實用價值。環境成本的低估與忽略,使得產品的成本不能正確反映商品的價值,這對商業活動中買賣雙方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賣方為了降低成本不惜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而消費者為了購買價格低廉的商品而不顧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從而進一步引導并推動商家去從事破壞環境的行為。正是由于傳統商業活動中存在著忽視環境成本、危害環境和諧的問題,在倡導循環經濟的政策指引下建立生態商業才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商業的生存與發展取決于各個參與者的生產和銷售方式與自然的融合程度,以及它們恢復自然環境狀態的能力。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運用生態學規律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流程,實現“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生態經濟目標,最大限度地利用進入生態經濟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為了適應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生態商業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應運而生,使得商業系統從破壞生態環境的商業經濟逐步轉變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經濟。循環經濟下的生態商業高度重視商業活動行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對生態商業活動進行生態設計,采用對環境友好的經營方式,努力做到向自然適度索取,盡量避免產生過多的污染物。循環經濟下的生態商業,力爭做到使各個活動主體所產生的廢物成為其他主體的原材料等要素,將一切廢物進行有效回收、重新利用和循環再生,以達到最大限度消滅廢棄物的目的。在此循環過程中要額外的支出成本,但也同時創造了優良的生態環境和新的可供利用的再生資源。
良好的商業系統應該考慮到各種活動所付出的環境代價,讓企業處于一種環保、高效的狀態。同時,這種商業系統應能使環境影響降到最低,并且可以將置于其中的所有企業都加入到環境保護和恢復活動中來。循環經濟下的生態商業活動采用循環經濟的基本模式,實現減量化、再循環和再利用,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是對傳統商業模式的一種挑戰。商業活動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大量的環境成本,但在循環經濟的模式下環境成本對于商業企業來說可能是一種經濟負擔,但同時又可能是一種無形資本。
二、循環經濟下生態商業的環境成本構成
在進行生態商業環境成本計量時,應將外溢的環境成本計算在內,并將其反映到產品價格中,以便對經濟活動的生態費用進行全面的成本核算,為活動主體提供更加準確的成本信息,為買賣雙方揭示真實、完整的產品成本,從而消除追求低價而造成的成本扭曲現象。在經營過程中,不同的參與者應根據自身的任務來進行自我定位。為商業活動提供產品的商品生產者應不斷進行產品的升級和換代,盡可能多地生產易于拆卸和利用的產品,以便于在其生命周期結束之后,可以成為其他生產行為的必備原料,進而設計出壽命周期更長、使用效率更高的可回收利用的產品,以保證商業活動的順利進行,為消費者不斷提供所需的產品和服務,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最終價值。而消費者在循環經濟的發展中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與為其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企業共同成為價值的創造者和環境成本的承擔者。
循環經濟下生態商業的環境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節能設施成本
商業企業在進行經營場所的設計和選擇過程中,應高度關注節能減排的要求,將節能設施安裝和使用視為重要環節,以此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消費環境,同時,也可以借此節約環境資源和經營成本。節能設施成本主要包括節水、節電設施安裝成本,節能設施定期保養和維護成本等。
2.環保包裝成本
主要是指環境友好型商品的包裝成本,其所用材料最省、廢棄物最少,并且可以節省資源和能源,易于回收再利用和再循環,是一種無公害的包裝。投資于環保包裝雖會使商業企業增加一部分環境成本費用,但是,可促進生產環保責任的落實,引導節約資源消費方式,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商業企業還應進行包裝減量化,即可以利用可循環利用包裝,盡量避免一次性包裝,采用集中包裝,避免分散包裝等。
3.綠色運輸和倉儲成本
商業企業在進行商品的運輸和倉儲過程中,要堅持綠色環保的原則。可采取大批量、少批次的運輸,盡量減少運輸過程中廢氣排放對環境的影響。要盡量降低倉儲成本,實行大規模倉儲,減少倉儲空間的占用,從而減少環境成本的支出。
4.廢舊物品回收和利用成本
進行廢舊物品回收可以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并且可以把價值鏈末端的廢品還原成可用的資源,對其進一步加以循環利用,可以較好地貫徹循環經濟的原則。這種行為可以使商業活動成為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的一種新形式。廢舊物回收和利用成本主要包括廢舊物運輸成本、分類和檢測成本、加工成本等。
三、循環經濟下生態商業環境成本信息的供給
1.強化企業綠色會計的作用
傳統商業模式下會計人員只需提供有關產品生產等各個環節的信息,而很少關注環境成本的存在和影響。而循環經濟的實施則重點強調資源的循環利用,這就要求會計人員能夠及時提供資源投入和產出的信息,以使企業能夠了解目前的經營狀態,提高各種資源的使用效率,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要求。因此,在開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商業企業應該重視綠色會計的重要性,以促進循環經濟的平穩運行。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將循環經濟實踐的經營內容納入研究范圍,及時核算并匯報由此所帶來的損益。企業的會計人員在充分了解理論知識的前提下,要服務于企業的監督和核算工作,對企業的環境成本進行深入研究和觀測,以便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環境成本支出,從而增加企業的利潤。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環境信息進行整理、計算、對比和分析,企業會計人員可以協助企業管理者根據企業未來發展需要和企業戰略制定企業環境問題的對策,選擇環境行動方案,控制環保方案的實施過程考核,監督環保行動的過程及效果,評估、總結環保管理工作業績,確保企業組織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的目標,保持可持續發展能力。
2.關注企業價值鏈管理
商業企業要實踐循環經濟,就要在保證自身經營順暢、重視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價值鏈上的各個相關方,以使循環經濟在縱深方向良好發展。這一項管理工作的重點在于謹慎選擇供應鏈上的成員并對其加以協調和管理。在確定價值鏈成員時,不僅要關注一些常規的因素,還要能夠體現循環經濟的實質,要運用一些指標對運行過程和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同時,商業企業還要利用自身的能力對各方進行管理,以此來提高該價值鏈的循環經濟實踐能力,降低整個價值鏈的環境成本。價值鏈管理可以協助上游的企業進行綠色產品的研發與生產、綠色材料的采購、綠色產品的營銷,而且還要為下游提供大量的綠色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要求,為其創造便利的購買條件。同時,價值鏈管理必須要求商業企業關注售后服務和廢舊物的回收與利用,使其成為可再生資源。商業企業處于價值鏈的中間環節,應充分發揮自身的重要作用,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價值鏈上的非增值作業,降低價值鏈的環境成本,增加各個企業及整個價值鏈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柴艷萍,趙雙印.構建與自然相和諧的商業機制——生態商業設想[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6,27(4).
[2] 繆興鋒,徐隆久.基于循環經濟下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研究[J].物流技術, 2007,26(6).
[3] 黃煜平,左波.提升商業企業循環經濟實踐水平的管理對策[J].商業時代, 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