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不僅極大地沖擊了以鄉鎮企業為基礎的江蘇小城鎮建設,同時也為江蘇小城鎮建設尋找新的發展形式帶來了契機。從經濟全球化概念入手,分析了近年來經濟全球化對江蘇小城鎮規劃建設、小城鎮產業以及小城鎮傳統文化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旨在為江蘇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江蘇小城鎮;規劃建設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5-0024-02
引言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進程。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1]。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不僅極大地沖擊了以鄉鎮企業為基礎的江蘇小城鎮建設,同時也為江蘇小城鎮建設尋找新的發展形式帶來了契機。在全球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江蘇小城鎮發展面臨著哪些新問題和新局面,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
一、經濟全球化對江蘇小城鎮規劃建設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促使城鎮本身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城鎮用地的擴張、就業人口的遷移、城鎮產業空間結構的變化等,這些都使原先的用地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等跟不上城鎮發展的步伐[2],無法滿足城鎮發展的需要,小城鎮的發展面臨著新的局面。
1.對小城鎮規劃理念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江蘇省對產業結構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與改革。為了融入世界市場發展的大趨勢,江蘇小城鎮在發展建設中也積極響應。對多數小城鎮而言,重復建設、盲目擴大規模和職能雷同是共同的弊病[3],這也是小城鎮競爭中的一個不利因素。而隨著產業結構的變化,很多小城鎮已開始根據自身發展階段以及區位條件,轉變政治或經濟職能,制定切合實際的發展目標,開展因地制宜的規劃建設。除此以外,近幾年江蘇小城鎮在規劃決策中,對小城鎮合理規模的確立逐步受到重視,更加注重城鎮規模與當地經濟發展、資源環境相協調,避免浪費[4]。與此同時,由于受經濟全球化影響,對外聯系加強,在規劃建設中也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2.對小城鎮空間形態結構的影響
區域交通系統的逐步完善,導致江蘇小城鎮的空間布局、用地結構及土地利用發生變化。尤其是在城鎮的空間布局上,沿江、運河及沿鐵路或高速公路的城鎮用地擴展速度要遠遠高于其他地區。不同區域的小城鎮群依托區域有利的交通走廊形成城鎮聚合軸,并沿交通走廊形成各自的產業帶[5]。
此外,由于目前許多工廠、企業紛紛落戶于江蘇,也進一步影響了江蘇小城鎮的用地結構,導致一些小城鎮出現了生產用地比例偏高、公共建筑用地及綠地偏少、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在土地利用方面,由于20世紀80至90年代江蘇省興起的小城鎮熱潮,導致圈地用地頻繁,小城鎮用地比較粗放,建筑密度和容積率都很低,缺乏有效的調控,使小城鎮建成區內存在不少空閑地,常常出現多征少用、早征遲用,甚至征而不用的現象,使原本寶貴的土地資源受到浪費[6]。
二、經濟全球化對江蘇小城鎮產業的影響
1.經濟全球化對江蘇小城鎮農業的影響
改革開放近30年來,由于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和商品經濟的沖擊,江蘇小城鎮農民的經營思想和經營方式在不斷變化。但由于江蘇小城鎮農業總體上尚難適應入世后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的要求,因而江蘇省政府積極調整支農理念和支農政策:2001年全面推行農村稅費改革,以后又逐年降低“兩工”(勞動積累工、義務工)和以資代勞,取消特產稅;2005年全面取消農業稅,有效地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中國加入WTO以后,國際貿易中采取了嚴格的檢疫制度和鮮活農產品的“綠色營銷”,對江蘇小城鎮農產品構成了一道“綠色貿易壁壘”。近年來,江蘇不斷增加在農產品科技和加工增加值方面的投入,但江蘇農產品無論是在衛生標準、品質、質量還是加工、包裝、口感等方面都還不能完全與國際水平接軌。農產品出口越來越多地遭遇技術壁壘和環境壁壘的限制,許多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失去了競爭優勢,從而導致江蘇小城鎮農產品的國際貿易競爭力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并且由于歷史條件、地理位置等原因,江蘇小城鎮發展與分布具有區域不平衡性,主要表現為在區位條件、資源狀況、經濟基礎、經濟結構和農業基礎設施等方面,南北差距較大,因而在利用外資和技術的能力方面存在較大的南北差異,這加劇了江蘇小城鎮農業產值的地區差異,最終導致江蘇小城鎮農民收入的地區差異不斷加大。
除此以外,經濟全球化也促進江蘇小城鎮“工業化”、“城鎮化”的迅速發展,但同時也加劇了對耕地資源的破壞、浪費和占用,導致耕地數量急劇減少;并且隨著江蘇省農業種植結構和生產方式的劇變,種植糧食的耕地面積進一步減少,這將嚴重制約江蘇小城鎮農業的發展,最終將導致農業經濟的衰退。
2.經濟全球化對江蘇小城鎮第二產業的影響
加入WTO前江蘇小城鎮以鄉鎮企業為主體的第二產業之所以有輝煌的發展成就,主要得益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保護和國家特殊政策的扶持。加入WTO后,關稅和貿易壁壘不斷降低直至逐步取消,同時也逐步取消非關稅措施,這給江蘇小城鎮第二產業,尤其是鄉鎮企業造成較大沖擊:國內市場進一步向世界開放,使發達國家技術密集型的、質高價廉的工業品與農產品更自由、廉價地進入國內市場,給江蘇小城鎮鄉鎮企業帶來較大壓力;由于江蘇小城鎮發展和分布的區域不平衡性,江蘇小城鎮第二產業發展也呈不均衡發展的態勢,呈現由南向北的梯度發展,南北差異較大;基于世界制造業大量向珠三角、長三角轉移的趨勢,江蘇小城鎮第二產業擴大產品出口,改善了融資環境,但在吸引外資進行建設的同時,部分高投資、高消耗、高污染的產業也被引進,導致大氣和水質污染越來越嚴重,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
3.經濟全球化對江蘇小城鎮第三產業的影響
中國加入WTO后,給江蘇小城鎮第三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經濟全球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第一產業服務業發展速度,使得江蘇省農業服務業體系發展的更健全,為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促進農業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化,也促進為農業服務的第三產業細化分工越來越明顯;改變了小城鎮鄉鎮企業的經濟環境,鄉鎮企業面臨的競爭對手不再局限于國內企業,而是包括跨國公司在內的全球企業,這使得鄉鎮企業改善了資源有限、環境監管部門缺乏、產業技術層次低等方面的不足,推動了工業化水平的提升,從而加快推進了一些新興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第三產業的繁榮;加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基礎環境設施的不斷完善,吸引了大量周邊農村居民到小城鎮定居,推動了與小城鎮生活相關的服務業增加。
經濟全球化在給江蘇小城鎮第三產業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江蘇小城鎮依靠人力及土地成本低的優勢吸引大量資本投入而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但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小城鎮資源大量被消耗,導致鄉鎮企業對資源的外部供給方依賴性越來越大,增大了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江蘇小城鎮對依托第三產業發展擴大小城鎮空間聚集效應的認識不足,盲目照搬大中城市的建設模式,追求消費層次高的第三產業,對基礎性社會服務事業投入不足,致使第三產業整體服務水平降低;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房地產熱、開發熱,導致江蘇小城鎮不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盲目的開發、模仿大中城市的建設,從而造成了過于城市化、模式化的建設,加快了小城鎮傳統空間特色的遺失,對周邊居民的吸引力減弱,難以發揮小城鎮第三產業的社會服務功能。
三、經濟全球化對江蘇小城鎮文化的影響
全球化風潮同樣席卷了文化領域。在世界文化的交流與對話中,應尊重每個民族文化發展的傳統和個性,促進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發展。然而現實中,江蘇小城鎮傳統文化正遭受著沖擊與挑戰。近十余年來,江蘇小城鎮為了更好的發展城市旅游業,吸引更多的游客而對城市過度開發,造成了建設性的破壞。由于居民對古鎮保護意識的淡薄,一些江南古鎮以及歷史遺產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導致無法估計的損失,給江蘇小城鎮傳統文化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結語
總之,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深刻影響著江蘇小城鎮規劃建設以及小城鎮產業的發展。經濟全球化不僅促進了江蘇小城鎮規劃建設的發展變化,也極大地沖擊了江蘇小城鎮產業及小城鎮文化的發展。在今后江蘇小城鎮的建設與發展中,我們應該高瞻遠矚,全面考慮,在規劃編制過程中,保留彈性,以便及時調整,以應對不可估量的變化,為建設更具競爭力的小城鎮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7.
[2] 劉新衛,吳初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土地調控研究[J].國土資源情報,2009,(4).
[3] 張文奇.中國加入WTO對我國城市規劃的影響[J].規劃師,2002,(8).
[4] 張文珺,等.按照主體功能區理念規劃特色小城鎮[J].小城鎮建設,2008,(2).
[5] 張京祥,劉雨平.沿京杭大運河地區的空間發展[J].經濟地理,2008,(1).
[6] 湯茂林.對小城鎮合理用地的思考——以江蘇省為例[J].小城鎮規劃,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