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關于設計史、設計批評和設計理論的文章汗牛充棟,但往往因為關于設計的研究缺乏清晰的哲學觀或者方法論基礎,而難以出現深入研究后的專業成果。另外,設計門類相互分隔,設計在社會中的寬泛作用迄今沒能得到很好的概念化,因而阻礙了設計在社會中成為一門綜合性、系統性學科的進程。
維克多·馬格林等人創辦的《設計問題》(Deslgn Issues)期刊,打開了一扇設計作為一門社會性、歷史性科學而被重新認識的窗口。他們的目的是打破“設計師做什么”的傳統闡釋范式,圍繞“設計是什么以及它在社會中的職能何在”這一核心問題,探索出有助于作出批評性解讀的具有啟發性的策略。
《設計問題:歷史·理論·批評》一書精選了期刊中最為經典的文章,將其歸類為三個部分。在“現代主義者之后”部分,所選文章對現代主義者認為科技進步是社會發展的證明并為設計思想提供研究范式的信念提出批評意見。如格特,塞勒(GertSelIe)在《沒有粗俗,只有設計》一文中尖銳地批評了現代主義者的一些陳式觀念;還有一些文章是從闡釋設計對新技術的應用做出積極回應,對舊有觀念進行合蓄反駁。在“對設計的解釋”部分,所選文章主要討論設計成果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以及使用者如何給設計成果賦予意義。如理查德·布坎南(RichardBuchanan)認為設計是一種說服的藝術,并提出了設計說服的三要素:技術原理、特性和情緒;弗朗西斯·巴特勒(Frances Bulter)認為平面設計能提供與人類真正的情感和興趣一致的圖像。不論是闡釋設計的主題、設計的價值還是設計的美學,這些文章都沒有局限于對物和圖像外在意義的解讀上,而是試圖建立一些新的觀點,從多維角度闡述自己對設計的見解。在第三部分“書寫設計s史”中,收錄了克萊夫·迪爾諾特、維克多·馬格林等人的文章。這些學者不僅認識到了現存設計史研究的局限,呼吁建立單一系統的設計史學科,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站在文化科學系統的角度,對設計研究方法的諸多可能性以及設計研究的相關主題做了很有價值的探索。
本書收錄的論文的核心價值是對設計的方法論和對設計研究自我批評的關注。在各自的論文中,學者們開始有意識地把對設計的思考建構在對其自身歷史性、文化性以及哲學性的分析上,而不是局限在對以設計創造或設計師為主體的狹隘設計史的關注上。因此,它足以翹楚于比比皆是的關于設計的論文集。這些學者所做的努力,不僅拓寬了設計研究的思路,而且積極推進了將設計研究和相關主題納入一個明確的學科框架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