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久的搖搖欲墜中保持平衡。”這是凱文·凱利《失控》一書中的小標題。
它讓我想到當前互聯網的形勢。隨著維護市場秩序的舉措一個接一個出臺,裁判缺位的擔心不存在了,這個時候,維持平衡的藝術卻顯得重要起來。
我們都見過耍雜技的,走在鋼絲上,手持一個平衡桿,那真叫在搖搖欲墜中保持平衡。倘若我們不允許這耍雜技的搖晃,會發生怎樣的情況呢?他可能就掉下去了。所以,絕對的平衡不一定是好事;搖搖欲墜也不一定是壞事,可能有利于動態平衡。
正如凱文·凱利所說:“任何活系統:經濟體、自然生態系統、復雜的計算機模擬系統、免疫系統,以及共同進化的系統,都具有搖搖欲墜的顯著特征”,“這持久的搖搖欲墜狀態是生命的顯著特征”。
在保持系統平衡的時候,分清這個系統是因為生機勃勃而搖搖欲墜,還是因為生命衰竭而搖搖欲墜,是十分重要的。
當前中國的互聯網,正在蓬勃興起,好像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充滿活力。其中的一些不穩定,既有它消極的一面,例如擾亂了秩序;也有其積極的一面,說明它在發展。幫助它保持平衡時,本身也要掌握平衡:一方面防止它掉下去,一方面又不傷及它的發展。
對裁判來說,當場上大亂時,他的在場是非常重要的;而一旦到位,怎么吹哨卻有講究。如果過度干預,把運動員吹死了,把比賽的精彩吹沒了,也不是好事。
英國生物化學家發現:任何有生命的星球,都會展現奇特的不穩定的化學性質。共同進化中的生命擁有非凡的生成穩定的非穩態的能力。也就是說,不穩定本身,有助長生命的功能。一旦完全平衡,就熱寂了,Game over了。這不是在苛責和為難裁判。
辦法是有的。高明的裁判,要善于調動運動員內因;高明的裁判委員會,要在制訂元規則時,先讓運動員之間的自組織、自協調機制起作用。辦法就是把吹哨判決這一最后手段,放在自組織、自協調之后。
凱文·凱利《失控》一書,專門研究生命組織的失控及應對。他說:“自我從何而來,控制論給出了這樣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答案:它是從它自己那里涌現出來的”,“有機體既是它自己的因也是它自己的果,既是它自己固有的秩序和組織的因,也是其固有的秩序和組織的果。”
這給我們以啟發:對生命力旺盛的對象來說,政府避免一放就亂、一抓就死的最好辦法,是建立一種有層次的治理體系。一是共同治理:首先是讓企業自我調整,調動其“固有的秩序”和組織的因果;其次是讓社會機制發揮協調作用;最后在二者都失靈時,政府才出面干預。二是營造環境,也就是說,政府除了直接干預外,還應提供兩種服務,推動企業調解機制的建立,推動社會自組織自協調機制的完善。
當前,創造一種機制或環境條件,讓企業先自我調整,調動其“固有的秩序”和組織的因果,以應對失控,這一點有待加強。因為已經有企業表現了不安,擔心好事過頭變成壞事。
在持久的搖搖欲墜中保持平衡,其實是一種很難的藝術。我們在足球場上,看到最優秀的裁判經常是這樣的:他在第一時間沖到現場,但并不急于掏牌,他在等運動員自覺認錯,讓運動員自己控制自己。為此,他可能收回本來正在掏出的黃牌,但隨時保留紅牌在兜里。目的是讓比賽既精彩,又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