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省人大常委會在全省組織開展了對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條例”執行情況的檢查,在聽取和審議省政府的有關工作報告的基礎上,形成了《關于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條例”執行情況的審議意見》(以下簡稱“審議意見”),提出了“以人水和諧為理念,增強水污染防治責任和使命”等意見和建議。
近一年來,意見的落實情況如何?前不久,省人大常委會又對審議意見落實情況開展跟蹤檢查。2011年5月25日上午,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對省政府關于審議意見處理落實情況進行了滿意度測評。
守護“生命之源”實現人水和諧
■林 龍 賀永華 濮天宇 李佳敏

經過對造紙行業的專項整治,富春江的水質已有所改善。 蔡榮章 攝
2011年4月,省人大常委會委托環資委組織3個檢查組,對水污染防治執法檢查審議意見落實情況進行了跟蹤檢查。檢查組發現,半年多來,各級各部門在水污染防治上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審議意見】
嚴格控制在水庫型城鎮飲用水源保護區匯水區域發展休閑觀光旅游和“農家樂”項目;加大對溫州珊溪、永康楊溪、新昌長詔等飲用水源地區域內的污染源清查整治力度。全面推進飲用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控系統建設,逐步形成常規與應急監測相結合的監測網絡與能力。
溫州珊溪水源地的飲水安全直接關系到溫州700萬人的飲用水問題。然而,2010年5月29日的水質監測表明,珊溪水庫16個入庫口中有13個出現藍藻異常增殖現象。水源地附近養殖業、“農家樂”以及庫區投餌網箱養魚等,直接造成水庫生態失衡,給水源安全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2010年的執法檢查中,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發現,一些水源地的水質狀況糟糕,環境監管形同虛設,環境監測能力薄弱……事關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飲用水源存在諸多問題,現狀令人堪憂。
而如今,環行在珊溪水庫的鄉間公路,矗立在各交通要道旁的“保護庫區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水源保護宣傳標語,顯得格外醒目。
據悉,溫州珊溪水庫拆除生豬養殖點290個,取締“地籠網”2000只;永康楊溪水庫關停鑄造企業15家、規模畜禽養殖場46家、農家樂和小餐飲6家。
近一年來,省政府全面啟動了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建設,組織開展了飲用水源安全保障專項檢查,并要求各地針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污染源和排污口、安全生產和交通運輸污染隱患等4項內容進行清查,進一步加大對溫州珊溪、永康楊溪、新昌長詔等飲用水水源地的污染源清查力度。

通過對畜禽排泄物進行綜合利用,減少污染。圖為生豬養殖場把豬尿液轉化為沼氣。 蔡榮章 攝
【審議意見】
不斷加大目標考核和行政問責力度,完善水環境生態補償和污染賠償機制,確保完成跨界河流交接斷面水質考核目標。
排污總量居高不下、局部污染仍在加劇、水質達標不盡如人意等問題,使得跨界河流污染一直是水污染防治中最難攻克的一大頑疾。在去年的執法檢查中,檢查組發現,富陽造紙行業存在排污總量失控、噸紙耗水量大、污水綜合治理工程建設進度滯后等問題,對杭州的飲用水源錢塘江造成污染。
在這次調查中,檢查組人員發現,溫州電鍍、富陽造紙、蕭紹區域印染化工等行業的整治力度非常大。
“首創造紙污泥焚燒發電”、“微浮選技術大顯神通”,2010年,富陽重拳出擊,強勢推進造紙行業環境污染專項整治行動。據悉,半年多來,共淘汰關停114家造紙企業。
截至2010年底,溫州全面淘汰1萬升以下的電鍍企業,初步形成全市聯網的環境污染自動監管系統,400多家電鍍企業接入了監控系統。同時,電鍍基地建設2010年被納入市縣生態市建設考核一票否決項目。半年多來,溫州取締非法電鍍企業812家,整合后的701家電鍍企業2011年將全部入園(目前已入園80多家)。
【審議意見】
要重視鄉鎮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提升泵站等配套設施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集中處理率。所有新建、在建污水處理廠要配套脫氮除磷設施,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區應盡快啟動完成現有污水處理廠脫氮除磷和提標升級改造,加快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提標升級改造,加大對現有超標納管企業以及溫州平陽、湖州正光等負荷過低或超標排放污水處理企業的重點整治和監管力度。加強污水深度處理及中水回用和污泥分離及無害化處理。
從2010年的執法檢查情況來看,全省各地的污水“消化能力”雖在不斷提高,可一些花巨資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卻又存在“吃不飽”、“消化不良”等問題,有一些污水處理廠成了“建得起、養不起”的樣子工程。
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新建的鎮級污水處理廠,已投入正常運行的不多,個別鄉鎮污水處理廠甚至成了“曬太陽工程”。
半年多來,有關部門加大對溫州平陽、湖州光正等負荷過低或超標排放污水處理企業的整治監管力度。目前,經過環保部門現場核查,兩地均已實現解限、“解掛”。其中溫州平陽縣昆鰲污水處理廠日均處理污水量從2009年的2.5萬噸上升到目前的5.23萬噸,平均負荷率達87%;湖州光正水質凈化有限公司出水日均COD濃度從63.5mg/L下降到44.2mg/L,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
【審議意見】
探索建立畜禽、水產養殖區域和總量“雙控制”制度,重點抓好嘉興畜禽養殖和湖州珍珠養殖污染整治。結合“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農村環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綜合運用“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加快農村“一池三改”的步伐,繼續推廣城鄉統籌的垃圾處理模式。
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鳳橋鎮,平湖市曹橋街道,海鹽縣西塘橋鎮地處三縣(市、區)交界,是嘉興市生豬養殖最密集的地區,僅占全市7.8%的耕地上飼養了全市近1/4的生豬。小規模、家庭分散式養豬戶的畜禽糞便收集治理工作難度大,造成嚴重的面源污染。
嘉興畜禽養殖和湖州珍珠養殖污染整治以及死豬拋江污染的整治力度非常大。嘉興全面完成5208家生豬存欄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戶)的治理任務,比原定4746家增加了462家;畜禽排泄物綜合利用率從2009年95.29%上升到2010年96.25%;湖州已清理珍珠養殖水面9200余畝,原定3年完成的珍珠養殖污染治理任務預計今年就能完成。
【審議意見】
強化并完善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研究解決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等問題。加強對典型案件掛牌督辦、責任追究和后督察工作,創新執法監管方式方法,保持環保執法的高壓態勢,對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一查到底,依法追究主要領導及相關人員的責任。同時,加強社會監督。
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管理體制,加上利益驅動和地方保護主義,造成“多頭治水”的狀況,大大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和效能。一旦污染企業整治與地方政府利益發生矛盾,政府部門就容易成為企業違法排污的“保護傘”。
“以前一些‘沒人管’或個人‘管不了’的環境污染事件,現在由檢察機關代表公眾利益進行起訴,讓一些企業感到了壓力。”據嘉興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懾于環保公益訴訟的壓力,5家污染企業已經主動關閉。
2010年,嘉興市檢察院和市環保局聯合制定了《關于環境保護公益訴訟的若干意見》,正式啟動環保公益訴訟制度,對污染企業追究民事責任。
據悉,2010年,全省否決或暫緩了897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對建德城東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滯后等25個環境問題進行了掛牌督辦,對其中7起進行了公開曝光。此外,省政府有關部門及時對4個市發出紅色減排預警,5個市發出黃色減排預警,分別致信和電話約談了當地政府主要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