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監管 重典治亂
■皓 奮 一 凡
2011年5月23日上午,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分組審議《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辦法(草案)》。許多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目前,食品安全問題觸目驚心,出臺我省的實施食品安全法辦法,很及時、很重要。

2011年4月7日,省人大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就食品安全問題開展集體立法調研。 蔡榮章 攝
王永明副主任說,沒有法律約束,食品安全就會不斷地反復出現問題。就當前抓好食品安全工作來說還應規定,第一是要嚴懲危害人民健康的食品制造者,讓這些人付出違法的成本,靠一般的良心、道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第二是加強監管,嚴懲監管失責者,現行體制下多部門管理一下子變成一個部門來管理并不現實,但監管部門不能失責。第三是在現行體制下,食品安全監督僅靠一個或幾個部門很難完全承擔,各級政府的主要領導要負起主要責任來。
對于目前廣受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國華概括了8個字:“法不責眾,重典治亂。”法不責眾,表現為食品不安全問題太普遍了,凡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都是體制安排出了問題,要研究改善制度體制,從根本上加以解決;重典治亂,是當前食品違法的處罰太輕,不足以殺一儆百,起到威懾作用,建議重典治亂。
“可以借鑒社會管理的先進理念和方法,提高社會管理能力,比如,歐美國家的安全號碼制度,建議全社會覆蓋誠信檔案,讓誠信缺失者付出沉重的代價。”傅頌恕委員建議,“在法律責任方面做進一步推敲,除了目前的處罰外,對危害嚴重的還應該禁止終生再從事此行業,對造成嚴重后果的還應追究刑事責任。”
“目前,食品安全問題相當嚴重,可以說觸目驚心。如何處理和整治?關鍵要靠立法和執法。”魏真柏委員認為,“立法一定觸動違法者的根本利益,督促他們形成自覺,使他們不敢違法。執法一定要嚴,真正把法律規定落到實處。”
呂毅強委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成立食品警察,加強監管。他說,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也關系到黨的執政能力。因此不但要加大處罰力度,還要組建專門的食品警察,來加強監管。
錢中賢委員則將當前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許多問題,主要歸咎于兩個“不力”,“一是打擊不力,二是監管不力。”對打擊不力問題,建議在法規中加大司法懲治力度,要嚴查嚴懲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對監管不力問題,建議加大對有關監管部門、監管人員瀆職行為的追究力度。
潘海天委員認為,要進一步強調食品安全監督的前移。目前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滯后,往往要等問題出來后再去管理。各個職能部門要把食品監管的位置前移,在食品的加工環節就加強監管。第二,應建立權威平臺,統一食品安全問題信息的發布。第三,加強對進口食品的監管。現在大量的進口食品包括用高科技手段加工的,要讓消費者了解情況,有所選擇。另外,對法律責任要進一步明確,比如對食品添加劑的法律責任處罰中,對不按照規定添加,或者是非法添加非食品化學品的處罰不明確;對生產以食品添加為目的非食品添加劑并銷售的企業或者個人如何處罰也應明確。

分組審議時,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就實施食品安全法辦法展開熱烈討論。 蔡榮章 攝
程渭山副主任提出,食品生產要有準入制度,因為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不是誰都可以生產的。沒有標準的要盡快制定標準,行業標準不統一的要統一。比如對小攤小販要備案,有備案比沒有備案好,監管工作容易到位。另外,他還提出,要結合社會管理創新,大力培育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行業自律的作用。
馮明副主任則認為,要加強保健食品的監管,目前保健食品安全問題也很突出,對保健食品的監管應該有所規定。
陳小恩委員直言,食品安全監管雖然涉及多個方面,但有一點必須明確,政府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條例在明確政府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同時,也要明確政府部門各自在食品安全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分工要明確,解決多頭管理、多頭執法,部門之間相互扯皮,相互交叉的問題。
汪志芳委員提出,要強化全程無縫監督。食品安全是系統工程,不能籠統地講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相關監督工作,法規要明確各個部門的具體的職責。同時,他還提出要建立食品企業的“誠信檔案”和“黑名單”制度。一旦查到違法犯罪行為后要讓他不得翻身。
崔秀玲委員則提出,對一些患有不宜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疾病的,尤其是從事直接入口食品生產經營者,要有所規定,監管的職責要明確。
薛滔菁委員建議,要加強科普宣傳。因為瘦肉精、防腐劑,包括農藥、化肥使用,在生產階段是一個正常的使用,不超量、不違規的使用是有作用的。如農藥打完規定半個月或者多少時間以上才可以采摘,瘦肉精在小豬的生產時添加,不能加完以后一個月就上市,有些農民是知道的,有些農民卻不知道。對于農民要加強科普知識的宣傳和教育,讓他們知道這種東西多加是不能吃的,對人體是有害的。
“在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有兩個情況是比較嚴重的:第一,種植過程中大量使用農藥;第二,加工生產過程中過量使用添加劑。”吳順江委員認為,“有些添加劑本身是一種科研成果,但是過量使用是有害的,所以要加大宣傳的力度,讓生產者真正了解生產安全食品的重要性。另外,要加大監督檢查的力度,加大生產和銷售環節當中隨機抽樣檢查的力度,加重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