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一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沖毀了淳安縣數萬百姓的家園,也沖走了他們生活的希望。為使災民盡快忘卻悲痛,重拾生活的希望,淳安縣人大常委會就災后重建工作展開了強有力的監督。
重拾希望
■余樟來 王順民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小洋樓,開啟了淳安災民幸福的新生活。
2011年5月,當我們走進淳安楓樹嶺鎮木花坑村時,看到的是一幅“花香日麗四季春,碧水漣漣勝桃源”的農村新景。一排排設計現代的農居和蔥綠的青山相映成趣,藍色的天空下,老農們正忙著農活,清澈的環村小溪里魚蝦共樂……
而在一年前,這里曾被一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夷為平地,昔日鳥語花香的小山村,成了一片亂石溪灘,處處散落著房梁瓦片和衣物布條。面對廢墟,無家可歸的災民們欲哭無淚。
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僅時隔一年,他們又住進了一排排兩三層的小洋樓。木花坑村村民陳金花哽咽著說:“我從倒塌的房子里跑出來時,就覺得日子過到頭了……沒想到這么快就住進了新房……”回想起當時的場景,陳金花淚流滿面。
這么短時間,災民就能從悲痛中走出來,住進一幢幢新房,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離不開淳安縣人大常委會的全力監督。
時間回溯到2010年6月18日。
那天,淳安縣楓樹嶺、大墅、安陽等鄉鎮下起了瓢潑大雨,僅數小時,洪水便淹沒田地5000余畝,沖毀房屋600余間。其中,楓樹嶺鎮的28個行政村,有25個遭受了洪澇。
據統計,“6·18”特大洪災給淳安縣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75億元,受災人口25.9萬人,倒塌房屋1038間。農作物受災面積5323公頃,絕收面積887公頃,農業直接經濟損失1.33億元。此外,133條公路受損嚴重,58條公路交通中斷,48條供電線路中斷,23條通訊線路中斷……
眼看當地數萬群眾的生活一時間陷入無序狀態,淳安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都心急如焚。6月18日當天,正趕往楓樹嶺鎮指導選舉工作的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童忠理,當即調整工作安排,與鎮人大負責人火速趕往受災一線,與干部群眾一起組織搶險救災。
在洪災發生后的第5天,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余永青又親自率隊,深入位于楓樹嶺鎮最西南的重災村——大源村調研災情。然而,當車行至距離大源村還有20公里處時,由于道路受損嚴重車輛無法通行,余永青一行只得徒步前往大源村。
一路上,隨處可見被洪水沖下山的大小石塊,被風雨攔腰折斷的樹枝、電線桿,而道路兩旁的大片農田幾乎絕收,調研組成員看后痛心疾首。
大約走了4個多小時,調研組成員終于趕到大源村。這個原本寧靜的小村莊,已幾成廢墟,村莊內的水、電、通訊幾乎全部中斷。
在一堆廢墟旁,調研組成員看到了幾位驚魂未定的婦女,她們紅著眼圈,相互挨在一起。她們說,她們的全部家當都被洪水卷走了,連只吃飯的碗都沒來得及拿上。看著她們欲哭無淚的神情,余永青轉身叮囑隨行的民政、電力、交通等部門負責人:“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的生活,保證他們有房住、有飯吃、有水喝、有病醫,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搶險救災力度,盡快恢復通電通路,抓緊災后重建工作。”
當天,余永青一行還趕赴楓樹嶺鎮的木花坑、知心坑、白馬等重災村,以及安陽鄉紅山岙村、大墅鎮桃林村視察災情,鼓勵當地受災群眾不等不靠、奮起自救,鼓勵當地干部發揚連續作戰精神,爭取早日重建家園。

2011年春節前,淳安縣四套班子成員再次來到災區慰問災民。
災后重建,迫在眉睫!其中最迫切的,就是錢從哪里來?財政撥款如何確保到位?如何盡快讓災民恢復正常生活?
帶著一系列問題,2010年8月,淳安縣人大常委會再次組織調研組趕赴一線,開展了一場為期3個月的深入調研。
當調研組來到中洲鎮各重災村時,發現通往革命老區茶山村那條5米寬的水泥路,已被洪水沖得坑坑洼洼,而陳頭山自然村那座80多米長的跨溪大橋也已不見蹤影,進出山村的人們只能等洪水退后方可趟水而過,老人、婦女、兒童則需在青壯年的攙扶下才能渡過。同行的中洲鎮黨委書記余四明和鎮長吳韶建向調研組介紹說:“如果要全面恢復中洲鎮被洪水毀損的基礎設施,預計重建資金需5000萬元以上。”
在大墅鎮的上坊村,村民余玉生心有余悸地跟調研組成員說:“洪水襲來時,我和老伴、小孫子,是從窗戶逃出來的。當時的情況真危險,現在想想都害怕,家里所有的東西都被沖走了。”
隨后,調研組又趕赴民政、財政、水利、交通、國土、建設等部門調研重建情況,并向縣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意見建議:
“政府要滿足災區特別是困難農戶的基本生活所需,基本滿足重災區基礎設施重建的資金需求,基本滿足災區群眾恢復生產、購買農作物種子的資金需求,切實加大財政投入。”
“縣政府要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和項目,加大重災鄉鎮的資金投入力度。”
“切實加快房屋重建、農田復墾、道路修復及水利設施修復的工作進度,讓災民早日住進新房。”
常委會調研組的這些意見得到了縣政府的高度重視,迅速出臺了《災后房屋重建幫扶及災民生活安置補助政策》、《災后重建安置點扶持政策》、《災后交通、水利、農田等基礎設施恢復重建扶持政策》等系列扶持政策,計劃財政投入超過8000萬元。與此同時,省、市政府的補助資金也陸續下撥。
洪災過后4個月左右,淳安縣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再次來到大墅鎮上坊村。被洪水沖走全部家當的余玉生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還有能力蓋新房。他說:“原先我們住的是土墻房,洪災過后,就想到外邊租個小一點的房子住住,根本不敢想重新蓋新房,更何況是磚瓦房。”
他說,這次洪災后,他家獲得危房補助1.44萬元,災后重建補助3萬元,保險1.8萬元,再加上生活救濟金,總共有七八萬元救助款。這樣一來,他只要再添補部分就能蓋幾間磚瓦房了。
順著余玉生家的新房往里看,發現整個上坊村需要重建的7戶災民均已全部動工重建,春節前后就能住進新房。與此同時,村邊的那條小溪已恢復了往日魚水共歡的場景,村道也變得整潔平坦。村民說,為了清理河道、村道上的亂石,村里雇了幾輛大卡車花了20多天時間才搬完。
該村黨支部書記毛光明介紹說,整個上坊村的災后重建工作已完成90%,受毀道路和防洪堤建設基本結束,村民們的生產、生活也都基本恢復正常。
2010年10月25日,淳安縣人大常委會專題聽取和審議了縣政府關于災后重建的工作報告。
截至2010年10月,各鄉鎮已完成水利修復項目246個,防洪堤修復27.3公里,農田復耕465畝,農村飲用水項目17個,縣鄉公路修復181處,村級公路修復206處,314幢安置房主體建設已基本完工。
曾在一線參與搶險救災的縣人大代表錢黎明激動地說:“洪災中,楓樹嶺鎮的3個村莊幾乎夷為平地,到處充斥著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他們痛失親人,房屋倒塌,農作物絕收。經過幾個月的重建,他們的生活、生產正逐漸恢復正常,給了他們重新生活的希望。”
對這4個多月來的重建工作,淳安縣人大常委會給予了充分肯定。不過,常委會組成人員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重建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
木花坑村剛修復的300多米防洪堤,又被隨后的一場大雨沖毀;西坑安置點的幾幢房屋,基礎澆灌工程部分已損壞;一些工程混凝土配比不當,砂石泥性偏重,擋土墻石塊偏小而且空隙多,工程質量很難保證;楓樹嶺鎮共實施58個項目,可現場只有2名水利技術人員和1名城建技術人員,技術指導與質量監管任務非常艱巨……
根據現場調研情況,常委會組成人員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重建工程的諸多質量問題。他們認為,這些重建工程都是事關災民生活的“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切不能讓其變成“豆腐渣工程”。為此,他們向縣政府提出,一定要切實抓好災后重建項目的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確保各項工程經得起群眾的檢驗,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會上,參加會議的淳安縣副縣長當場表態,一定認真落實常委會意見,確保工程質量,加快災民房屋重建進度,密切關注受災群眾的生活。
會后,縣政府立即就重建工程質量監管工作作出部署,各鄉鎮都成立了“災后重建工程監督管理領導小組”,并建立領導聯系項目制度、專項質量督察制度和全程效能監察制度。
與此同時,以鄉鎮人大主席為組長的災后重建工程項目質量督察組也立即行動,全面開展工程質量專項檢查。木花坑村的防洪堤,就因盲目趕工期,開挖基腳不實,造成工程質量不達標。督察組發現這一情況后,當即向縣政府提出停工整改意見。據介紹,在督察組的監督下,已有3個質量較差的項目被責令返工。
截至2011年5月,淳安縣已投入災后重建資金8300余萬元,幫助災區農戶新建住房1100多間,修復房屋354間;130余戶無房戶2011年國慶節前可搬進新建的4個移民安置點;受損嚴重的133條公路、19座橋梁已全部修復通車;90%以上的護村防洪堤、堰壩已得到修復,預計2011年底前可全部修復。同時,縣政府還根據防洪避險需要,正在興建兩座中小型水庫。
如今,又是一年春光里。從大墅鎮桃林村、楓樹嶺鎮大源村和木花坑村一路走來,可見一條條水毀道路修復一新,一幢幢新農宅拔地而起,村民們抓住天氣晴好的時機,早早投入春耕備耕,在復墾的耕地上勞作。重生后的新農村處處生機,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希望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