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賢,李 莉,劉春哲,劉艷軍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河北承德067000)
指南車是中國古代交通領域里一項偉大發(fā)明,其在齒輪傳動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被認為是現(xiàn)代控制機械的鼻祖。多年來,人們在對指南車的研究中獲得不少成果,這些研究大多是在純機械領域中機構的創(chuàng)新,產(chǎn)生了很多不同功能的新的機構,促進了機械研究的發(fā)展。上述這些研究,主要是根據(jù)史書記載,對指南車進行的復原,利用的都是齒輪差動裝置,屬于純機械的設計,由于這些設計齒輪數(shù)目很多,一般都在10個以上,對齒輪精度要求很高,如果制造誤差大的話,傳動精度受到影響,指南車的指向功能也隨之受影響。
古代指南車結構的一種原理圖如圖1所示,其中使用了一個差動輪系傳動結構和齒輪系傳動結構,以差動輪系為中心兩邊齒輪系是對稱的,齒輪大小相等,具有相同的傳動比,指標固定在差動輪系行星輪的轉臂軸線上。該結構要具備指南車的功能,車輪之間的距離、車輪的直徑和齒輪系的傳動比,三者之間要滿足具體的尺寸關系要求。首先車左右兩邊齒輪系的傳動比要求相等,設:
車輪之間的距離為L,
車輪的直徑為D,
齒輪系的傳動比為i,
且L=n D。
假設指南車左轉,左車輪不轉,右車輪繞其轉動。
根據(jù)幾何關系得:當右車輪繞自身旋轉一周時,右車輪繞左車輪旋轉了180/n(°),也就是車子轉過了180/n(°),根據(jù)差動輪系的傳動關系式:
n1-n3=2 nH,
要使車上的指標方向保持不變,則要求差動輪系上邊齒輪旋轉360/n(°),則齒輪系的傳動比i為1/n,于是三者之間的關系為Li/D=1。
該結構的指南車,對車輪的旋轉次序沒有嚴格的要求,即不必以一個車輪為中心,另一個車輪為半徑就地旋轉,可以自由旋轉。
圖1 指南車原理圖
由于電機轉速不同時,速度快的一側定子繞組會有電壓信號輸出,利用極化繼電器的吸合作用,使得相應的齒輪嚙合,帶動指針轉動。其內(nèi)部原理圖如圖2所示:兩個輪子兩側同軸安裝兩個相同電機,電機與極化繼電器相連。其工作過程如下:
(1)在起始位置,使車上的指針調(diào)于指南方向。
(2)當車子向左轉動時,右側定子繞組有電壓信號輸出,B點電位高于A點電位,此時極化繼電器向一側吸合,電磁吸包A1得電吸合,此時組合齒輪G2與斜齒輪M嚙合,帶動G3轉動,與G3同軸相連的指針也隨之轉動。
圖2 基于自動控制的指南車內(nèi)部原理圖
(3)當車子向右轉動時,左側定子繞組有電壓信號輸出,A點電位高于B點電位,此時極化繼電器向另一側吸合,電磁吸包B1得電吸合,此時組合齒輪G1與斜齒輪S嚙合,帶動G3向相反的方向轉動,與G3同軸相連的指針也隨之轉動(兩個彈簧的作用是保證G1、G2、M、S的位置準確)。
(4)應保證車輪是純滾動的。只要車輪不離開地面,再次啟動無需調(diào)整校對指針指向。相應的電路如圖3所示。
圖3 電路圖
此原理的指南車已經(jīng)加工制造成功,實物內(nèi)部結構圖如圖4所示。
圖4 實物圖
這種新型指南車可以在工藝設計上對該作品進行包裝,做成教學儀器,使學生在學習齒輪傳動及電路知識時,能夠接觸到實物,提高學習興趣;可以做成工藝品進行收藏;也可開發(fā)成智力玩具;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做成博物館的展覽模型供人們參觀,甚至還可以做成盲人的輪椅。這種無障礙設計能應用到許多公用設施,也可作為旅游自動指向或自動購物車,在旅館、酒店也可作為自動送運車將食物自動送客人房間。
該結構操作簡便而且可靠,由于運用了自動控制設備,使得指向角度能夠達到準確控制,提高了操作性能和準確度。
[1]杜俊瑋,李 林.基于指南車的新型轉向機構的設計和應用[J].機械傳動,2007,31(05):501-511.
[2]趙建軍.履帶車輛差速式轉向機構動力學分析與比較[J].工程機械,2002,(8):18-21.
[3]祖炳潔,劉希太,王海花.大功率履帶推土機的差速轉向技術[J].土石方機械與施工技術,2006,(1):82-83.
[4]李 嵐,張桂華,陳艾華.履帶式機械差速轉向機構的設計[J].機械傳動,2005,(29):43-44.
[5]李 琛.我復原了黃帝指南車[J].未來發(fā)明家,2003,(3):88-89.
[6]楊慧香,呂長松,馮 奕.一種新型指南車的設計[J].吉林工學院學報,1998,19(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