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管理學院,江蘇徐州 221116)
示范院校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與構想
——以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陳光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管理學院,江蘇徐州 221116)
結合示范建設,明確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施“一學年三學期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從教學內容改革與課程體系構建、教學資源開發、實現“雙證融通”等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并對后示范建設提出構想。
高職教育;工程造價;人才培養模式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原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工程造價專業作為示范建設省級財政重點支持建設的子項目,在行業、企業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與幫助下,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嘗試和創新,并對后示范建設提出了構想。
通過廣泛、細致的專業調研和充分論證,確定工程造價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具備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具備較強的從事工程造價編制及工程造價控制等職業技能,適應于施工企業及工程造價咨詢機構需要的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夠從事施工企業、工程造價咨詢等單位的造價員崗位工作。
根據多年來的行業調查和畢業生跟蹤調查,確定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崗位是建筑工程造價員,拓展崗位為裝飾工程造價員、安裝工程造價員(房屋建筑安裝)、礦建造價員、材料核算員等。
前兩學年安排三個學期,每個學年均有一個學期在企業隨崗(或頂崗)實訓。第一學年第一學期完成職業平臺課程和專業認知實訓,初步完成專業認知;第二學期在校內完成建筑工程造價相關課程;第三學期到施工現場跟隨建筑工程造價員,進行建筑工程計價單項技能訓練。第二學年第一學期完成裝飾工程計價相關課程;第二學期完成安裝工程計價相關課程;第三學期到施工現場跟隨安裝和裝飾造價員,進行裝飾和安裝工程計價單項技能訓練。第三學年安排兩個學期,即第一學期完成造價員綜合崗位課程和拓展崗位知識學習;第二學期到企業從事建筑工程造價員工作,以及在建筑工程、裝飾工程、安裝工程基礎上橫向拓展崗位的綜合崗位頂崗實訓和畢業技術報告。其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一學年三學期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學年三學期工學交替”中的“工學”雙方相互交替、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宏觀上,教學學期與工作學期相互交替、相互促進、不斷提高,其知識和技能在工學交替過程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微觀上,體現在課程內部的工學融合,表現為“工”中有“學”,“學”中有“工”的工學結合課程。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項目實習,學生通過在企業的工作和學習,提前了解未來工作崗位的要求,較好地解決了學生厭學、學習動力不足、畢業生職業崗位能力差的問題,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
根據如圖2所示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程序,不斷進行社會和行業調研,不斷修訂人才崗位、崗位任務、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從而進行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實訓條件的修訂與完善,不斷完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課程體系改革是教學改革的前提和基礎[1]。通過不斷地進行行業調研和畢業生跟蹤調查,確定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土建工程造價員、裝飾工程造價員、安裝工程造價員(房屋建筑安裝),并對上述崗位的崗位職責和崗位任務進行匯總,得出崗位任務。根據高職教育理論,結合得到的崗位任務,構建并完善以工程造價崗位任務為載體的課程體系。
該課程體系包括職業平臺、職業崗位、職業拓展以及技能訓練四個部分的課程。職業平臺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包括實用英語、計算機基礎與應用、應用數學、應用語文、管理學原理、建筑業法律法規、建筑業統計、施工圖識讀、建筑材料等課程。職業崗位課程主要是有針對性地進行崗位單項技能訓練,滿足崗位單項任務而設置的一系列課程,包括基礎工程技術與計價、砌筑工程技術與計價、混凝土工程技術與計價、鋼筋工程技術與計價、裝飾工程技術與計價、安裝工程技術與計價、建筑工程計價軟件等課程。職業拓展課程主要有專業綜合能力培養和理論水平拓展培養,主要為學生崗位遷移和水平提升做好準備工作,包括工程項目管理、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造價專業英語、工程財務、工程造價綜合案例分析等課程,并設有礦建工程造價等拓展方向。技能訓練課程是輔助上述課程而進行的各種技能與崗位的訓練,包括建筑工程造價隨崗實訓、裝飾或安裝工程造價隨崗實訓、綜合頂崗實訓。

圖2 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程序
以江蘇建筑職教集團企業和實習基地為依托,校企聯合開發課程。根據高職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規律,并結合人的認知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將工程造價員的崗位任務轉化成學習任務,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逐步實現知識與技能的有機融合,融教、學、做為一體,開發具有工學結合特色的課程。
以工程造價員崗位任務設計課程,按照工作任務流程設計教學任務,并將崗位技能課程內容與工程造價員執業資格標準,以及預算員、施工員、材料員等崗位職責融入課程,保證學生在知識水平、專業技能、職業素質等方面達到崗位要求。同時建立專兼結合的課程建設團隊,根據任務分析結果,開發適合工學結合課程的課程標準、教材、課件、案例庫等教學資源;確定課程的重點、難點,采取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融入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教學方法,采用“小組學習”的學習模式,有意識地安排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針對學習小組安排學習任務或工作任務,完成后統一考核,從而培養學生協作、配合的團隊意識;通過隨崗實訓鞏固單項技能,通過頂崗實訓提高崗位綜合技能和職業素養,實現教學與工程造價員崗位的對接。
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環節和特色部分。工程造價專業的特點是實踐性較強[2],實踐教學系統化設計將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實踐訓練,提高其動手能力。將工程造價專業整個課程體系分為理論課程、理實一體化課程、實踐課程,理論、實踐課程自成體系。實踐教學系統由專業認知實訓、課內技能訓練、隨崗實訓、校內單項技能訓練、校內綜合技能訓練、畢業頂崗實訓及畢業技術報告等部分組成。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學系統化設計見表1。
組織骨干教師以及企業技術人員建立課程建設團隊,進行教材開發工作,打破傳統學科體系教材模式,編制以項目為導向、工程造價員崗位任務為載體的、融理論與操作為一體的教材(或講義),教材內容引入企業、行業技術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體現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反映專業技術領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3],把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理實一體化教材,突出職業化、實用性和針對性,實現“學中做,做中學”,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培養興趣中學習,學習風氣和效果提高明顯。理實一體化教材的開發保障了課程體系的構建更好地落實,使人才培養方案能夠順利地貫徹執行[4]。
以實際工程為藍本,整理后形成案例庫(工程圖紙、工程量清單、計價、招標文件等);建立工程造價技能庫;建立共享網絡平臺,錄制工程施工錄像片(選擇兩種結構);制作核心課程多媒體課件等。
(1)建筑工程造價編制。磚混、框架結構圖紙兩套,以及分部工程圖紙、圖紙會審記錄、工程施工錄像、定額等相關資料、預算、工程量清單、工程量清單計價、工程變更資料、工程結算各兩套。
(2)裝飾工程造價編制。圖紙、圖紙會審記錄、定額等相關資料、預算、工程量清單、工程量清單計價、工程變更資料、工程結算各一套。
(3)安裝工程造價編制。給排水工程、采暖工程、空調工程、電氣照明工程圖紙四套,圖紙會審記錄、定額等相關資料、預算、工程量清單、工程量清單計價、工程變更資料、工程結算各四套。
(4)招投標文件各一套,招投標全過程錄像一套。
“雙證融通”是“雙證書制”的進一步發展。按照以往的“雙證書制”,職業教育以學歷證書為標志和職業培訓以職業資格證書為標志分屬于兩個獨立系統,兩張證書間缺少銜接與對應,極易演化成單獨的取證行為,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才培養模式[5]。而實施“雙證融通”,就是要通過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體系的銜接,將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融入工學結合課程的教學中去,實現高職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的融通,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的融通,實現“一教雙證”[6]。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學校和企業雙元合作,實施一學年三學期工學交替,實現畢業證和上崗證‘雙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以能力為中心,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和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為根本目的。根據人才培養方案“雙證融通”的要求,工程造價專業的畢業生要求畢業后取得相關專業全國建設工程造價員執業資格證(土建、裝飾、安裝、市政),才能視為達到合格畢業生標準。“雙證融通”顯著提高了畢業生的素質,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在較高的水平上持續保持,畢業生素質得到了行業和社會的充分認可。
目前,大部分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局限于簽協議安排學生實習的層面,校企合作機制仍停留在紙面上,缺乏實質性的合作和保障機制;企業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夠,提供的兼職教師數量和質量不理想;學生實習時,正是施工或投標的旺季,對于學生管理和指導力度也不夠,缺乏支持學生實習的動力。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要以江蘇省建筑職教集團為平臺,研討校企深度融合的途徑與機制,建立一批與專業實踐教學相適應的相對穩定的實訓基地。學生在企業頂崗實訓,企業技術人員和教師共同指導完成實訓教學任務,教師可在企業掛職鍛煉,參加企業工程造價管理工作,與企業共同進行應用技術研發等工作。
師資是培養學生質量的保障,建設一支人員精干、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以保障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實和實施,是辦好高職教育的關鍵[7]。目前,教師數量和質量問題仍然是高職教育發展的瓶頸。要堅持引進和培養并重,在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的同時,通過各種方法進行教師培養,鼓勵教師提高自身水平,把教師打造成“無壽命貨架”。以專業帶頭人為核心,以骨干教師為中堅,加強青年師資的培養,引入兼職教師,形成更加合理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符合職業教育思想的工學結合課程已經開發出來,但仍需進一步完善。盡管進行了理論和實踐教學系統化設計,但知識與技能的平衡很難把握,需要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磨合,找到最佳平衡點。同時也存在大班上課達不到預想的教學效果;“教、學、做”合一過程中,存在三方協調的問題;雖然已經做了考核改革,但評價的工作量太大,無法完成。
[1]劉玉新.工程造價專業教學內容改革的方法和途徑[J].職業技術,2008(4):16.
[2]李瑞峰.建設以實踐為主的工程造價專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6):42-43.
[3]苗月季.論高等職業教育工程造價特色專業的建設[J].建筑經濟,2007(S1):250-251.
[4]李長惠,王勇.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教材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08(5):155-156.
[5]周大農,戚亞光.論高職人才培養主導模式:“雙證融通,產學合作”[J].教育與職業,2006(23):5-6.
[6]李建國.“雙證融通”高職院校培養服務型人才的基本途徑[J].教育與職業,2010(24):26-27.
[7]王啟亮.高職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0(17):96-97.
Innovation and Blueprint on Personnel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Cost Major of Model Colleges ---------A Case Study of Jiangsu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HEN Gu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Jiangsu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In ter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l colleges,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clear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 of engineering cost major, implement the mode of "three terms' study-practice alternation within one school year", make an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contents,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achieve "the interchange of two certificates" and conceive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model colleges.
Vocational education; Engineering cost;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G712
A
1671-4326(2011)03-0033-04
2011-04-23
陳光(1981—),男,安徽濉溪人,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管理學院講師,碩士.
黃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