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梧州學院,廣西 梧州 543002)
金融危機對廣西承接產業轉移的理論分析與現實影響
王 偉
(梧州學院,廣西 梧州 543002)
一方面從理論上探討了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產業轉移變化的特點和趨勢及其對中國、特別是對廣西的影響;另一方面,從現實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機對廣西外貿、吸收外資、工業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諸方面的影響。通過理論和現實的對比,發現金融危機對廣西經濟總體數據影響不大,主要在于政策溢出效應和低外貿依存度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但是,金融危機的間接影響還在延續,金融危機的消極影響并未消除,須謹慎應對。
金融危機;廣西經濟;產業轉移
從“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再到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世界經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面對危機,我們試圖從理論的層面透析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國際產業轉移的方向和方式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對中國、特別是對廣西將有何影響。
金融危機背景下國際產業轉移的特點和趨勢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對中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有弊有利。
1.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現象將延緩國際產業轉移
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在完成了大量制造部門和產業的國際轉移之后,產業結構出現了“空心化”的傾向。以美國為例,以制造業、建筑業和交通運輸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創造的GDP份額從1950年的41.25%下降為 2007年的18.70%[1]。產業空心化的直接后果是物質產品、特別是工業制成品的產出和利潤都出現明顯萎縮。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發達國家經濟衰退明顯,新興產業發展困難,對傳統產業的保護勢必有所加強,“再工業化”現象會延緩國際產業轉移的總體進程。
2.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將導致外商直接投資的減少甚至撤離
美國很多產業爆出巨額虧損,資金缺口巨大,金融資本無力支撐產業資本的運行。跨國公司在本土經營受挫折、市值的損失和融資能力的下降,減弱了其對海外投資的意愿和能力,將導致來自發達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的減少,甚至一些地區一些領域會出現外資撤離的現象。
3.金融危機將使服務業產業轉移面臨困境
服務業的外國直接投資仍由發達國家主導,在國際服務業轉移中,金融業轉移占全部服務業轉移的比重高達20%[2]。西方發達國家金融業遭受重創、各項服務外包受其拖累,必將導致服務業轉移的步伐放緩。
4.貿易保護主義將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重要障礙
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不僅會遏制發展中國家外向經濟的增長,削減其產業承接的能力,還將從源頭上設置產業轉出的制度性障礙,特別是對高技術和高附加值行業的限制將越發突出。
5.發展中國家之間產業承接的競爭將日趨激烈
發達國家經濟的衰退和蕭條導致國際需求急劇下滑,發達國家有限的產業轉出將受到發展中國家的追捧,因此產業承接的競爭將日趨激烈。
1.產業轉移的流向將偏重穩定的需求市場
金融危機拖累世界經濟整體低迷,以“金磚四國”(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為主的新型經濟體被寄予厚望,特別是中國政治經濟穩定、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基礎設施較好、勞動力及各種資源優勢明顯,必將成為產業轉移優勢資源的集聚地。
2.產業轉移的領域將偏重資源、能源方向
基于資源和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自身產業結構內下游產業對上游產業和基礎產業的高依賴性、資源市場的定價權等因素的考慮,發達國家將會向外輸出更多的資源和能源消耗性產業。因此,對于擁有豐富礦藏資源,而同時開采和加工技術能力薄弱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有選擇性地承接是一個亟待研究的課題。
3.產業轉移的方式向集群化發展
大型跨國公司基于市場內部化考慮,產業轉移的模式由單純的生產制造環節轉移,延伸到研發、設計、采購、銷售和售后服務等環節的轉移;由原來單個項目、單個企業、單個產業的轉移延伸到整個產業鏈的轉移。很多產業體系配套的中小企業甚至進行組團式的轉移。這對于產業配套較差的中西部地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4.產業轉移的主體向多元化發展
來自發達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雖然減少,但是新興經濟體和石油輸出國組織等新的外資來源將呈不斷擴大的趨勢。在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應該重視這種變化。
由于廣西的外貿依存度較低,金融危機對廣西的直接沖擊比較有限,但對廣西承接產業轉移有一定的影響。從經濟發展梯度來看,廣西和東部沿海地區存在一定的差距,基本形成了東部沿海地區承接外國產業轉移,廣西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的基本格局。因此,廣西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將滯后于東部地區,影響程度也將相對緩和。其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國際需求急劇下滑,東部沿海地區相當一部分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小型企業面臨重重困難,部分企業甚至破產倒閉,但更多企業在尋求開辟國內市場,以促進企業轉型,而在出口轉內銷的過程中中西部地區各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明顯、市場潛力巨大。廣西應基于資源、能源、生產成本等優勢,加快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步伐。
廣西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能源,如前所述,資源、能源領域將成為今后國際產業轉移的重點,廣西可大有作為。此外,廣西擁有土地、資源、勞動力等各項傳統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如果能夠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提高政府效率、優化投資軟環境,特別是在重點城市的高薪技術園區,跳躍式地承接發達國家優勢產業的轉移,這將更為有效地提升地區綜合經濟實力和競爭力。
制約廣西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瓶頸之一就在于相關的產業配套體系不完善。某個企業或產業轉移到廣西,自身的生產成本應該會降低,但是上下游的相關產業配套不完善直接增加了交易的成本,甚至使正常生產無法完成。而產業轉移集群化的發展趨勢使產業鏈或產業集群的整體轉移成為可能。這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廣西產業配套不完善的劣勢,縮小了與東部地區產業承接能力的差距。
2007年7 月國家通過對加工貿易限制目錄的調整,實現了東西部加工貿易的政策差異化管理,希望以此引導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次發達地區轉移。然而,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12月,商務部不得不對加工貿易限制目錄進行逆向回調,從加工貿易禁止目錄中剔除了28個海關商品編碼,以求推動加工貿易發展、穩定就業。而本次在經濟危機和對外貿易萎縮壓力之下的政策回調,無疑將加大產業轉移的阻力,從而延緩加工貿易的產業轉移。
總之,金融危機對廣西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影響有利有弊,廣西須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圍繞優勢產業的培育,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積極承接產業轉移。
金融危機以來廣西外貿進出口呈“V”型走勢。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下半年廣西進出口明顯下滑,從7月份進出口的13.57億美元,下降到12月份的9.01億美元,降幅為33.6%,2009年2月份的7.87億美元為最低點,9月份為13.61億美元,比2月份增長72.9%。從出口看,2008年7月份出口8.29億美元,2009年2月下跌到最低點3.77億美元,下降54.5%,到9月份回升到7.88億美元,增長1倍多[3]。從貿易主體來看,廣西的前五大貿易伙伴分別為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香港。其中,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是金融危機的重災區。國際需求萎縮,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已經造成了有色金屬等行業出口的大幅下滑,未來仍不樂觀。
2007年,廣西全區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87個,項目合同額為23.45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額為6.84億美元,同比增長52.9%;2008年1-11月,廣西全區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87個,項目合同額為12.3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額為9.13億美元,同比增長64.6%。2009年1-7月,廣西全區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72個,項目合同額為5.95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額為6.78億美元,同比下降5.7%。由此可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外商直接投資下滑的趨勢仍在繼續,特別是來自發達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短期內難以回暖。
2007年廣西規模以工業增加值1519.33億元,增長26.5%;產品銷售率95.5%,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269.53億元,增長43.6%。2008年廣西規模以工業增加值1976.42億元,增長22.6%;產品銷售率94.05%,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179.86億元,下降34.2%。2009年廣西規模以工業增加值2265.06億元,增長18.2%;產品銷售率94.9%,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260.48億元,增長45.7%。由此可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廣西工業生產增速明顯減緩,企業利潤大幅減少,特別是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電力熱力等受沖擊較為明顯,實現利潤下降幅度均在60%以上;但在宏觀經濟持續向好、國家擴內需保增長、廣西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年”、“服務企業年”等因素的作用下,2009年廣西工業生產增速明顯加快,工業企穩回升態勢進一步確立,回升基礎進一步鞏固。增速在全國排第7位,比平均水平高7.9個百分點。但需要指出的是,這是政府投資的強力拉動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金融危機的消極影響并未完全消除。
2001-2008年廣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及其增長速度如圖1所示。其中,2007年廣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27.08億元,同比增長32.2%;2008年廣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78.10億元,同比增長27.2%;2009年廣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06.7億元,同比增長50.8%。增幅已連續9個月保持在50%以上,比上年同期提高23.4個百分點,比全國(30.1%)高20.7個百分點,在全國排第2位。從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2283.88億元,比上年增長85.8%;非國有投資2875.46億元,增長35.4%。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高的行業主要有金融服務業、交通運輸業以及IT信息業;此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94.51億元,比上年增長54.8%,增速比全區高4.0個百分點;而全區增速最快的城市為防城港市,高達77%。由此可見,雖然在國家宏觀政策推動和北部灣經濟區項目的拉動下,廣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國有投資增速明顯加快,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廣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放緩。

圖1 2001-2008年廣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及其增長速度
2001-2008年廣西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速度如圖2所示。其中,2007年廣西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7.87億元,同比增長18.6%;2008年廣西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38.45億元,同比增長23.2%;2009年1-10月廣西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82.45億元,同比增長19.0%。可見,金融危機對廣西的社會消費影響不大。

圖2 2001-2008年廣西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速度[4]
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GDP)達到5955.65億元,比上年增長15.1%;2008年全區生產總值(GDP)達到7171.58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受金融危機影響增速略有放緩。2009年1-10月全區生產總值(GDP)達到5074.18億元,同比增長13.7%。可見,金融危機雖然對廣西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和進出口貿易造成了較大的沖擊,但是由于北部灣開發和國家經濟刺激計劃的實施,廣西整體經濟已經企穩回升,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但對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結構性失衡等問題仍不能掉以輕心。
綜上所述,金融危機對廣西的直接沖擊主要體現在外商直接投資和進出口貿易領域。國際需求急劇下滑,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溫,給廣西的出口企業帶來了巨大挑戰,尤其以外向型經濟和制糖、鋼鐵、電力、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等行業較為突出。從地域上看,來賓、百色和北部灣地區受到的沖擊較為嚴重。但由于廣西的外貿依存度較低,僅為15%左右,所以受到的直接沖擊并不大。特別是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北部灣大開發的雙重刺激下,投資、消費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金融危機的消極影響得到了有效緩解和稀釋,廣西經濟的基本面運行良好。但是,金融危機的間接影響還在延續,金融危機的消極影響并未消除。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廣西經濟與國內區域經濟及東盟聯系緊密,相關地區、相關產業受金融危機多方面、深層次的影響將持續蔓延,進一步沖擊廣西的內外貿易和實體經濟。(2)國家經濟刺激措施初見成效,政府投資的強力拉動面臨周期性結束,中央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可能發生調整,廣西須做好準備、妥善應對。(3)國際需求萎縮、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的局面仍在繼續,廣西出口企業仍未脫離困境。(4)廣西自身在基礎設施、產業配套、技術創新、人才儲備等方面仍然較為薄弱,有待進一步加強,以提高抗風險能力。
[1]郭元,常曉鳴,周萍,等.全球金融危機:我國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的思考[J].經濟體制改革,2009(4).
[2]吳頌,吳顯濤.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國際產業轉移特點和趨勢[J].學術論叢,2009(13).
[3]李宏權.廣西外貿進出口形勢好于全國 [N].廣西日報,2009-11-03(2).
[4]2008年廣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www.gxtj.gov.cn/show.asp?typid=91&id=4052.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Financial Crisis and Guangxi’s Acceptance of Industry Transfer and Its Actual Impact
Wang Wei
(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y transfer during the times ofpost-financial crisis and its impact on China,especiallyon Guangxi.Besides,it analyzes the impact offinancial crisis on Guangxi's foreign trade,absorption offoreign capital,industrial development,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nd social consumption,et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lity.By comparing the theory and reality,it turns out that financial crisis has little impact on Guangxi’s economy as a whole.This is because the effects of policy and low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have set off the unfavourable impact of financial crisis.Even so,the indirect impact offinancial crisis still continues and its passive impact has not been eliminated,in which cautions are needed.
financial crisis;Guangxi's economy;industrytransfer
F830.99
A
1673-8535(2011)04-0018-05
2011-05-25
王偉(1979-),男,河北唐山人,梧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財務預警與稅務籌劃。
覃華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