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臺灣地區的死刑變易解析

2011-01-15 05:34:04楊文革
海峽法學 2011年2期

楊文革

(南開大學法學院,中國天津 300071)

臺灣地區的死刑變易解析

楊文革

(南開大學法學院,中國天津 300071)

隨著死刑罪名的刪減及死刑程序的完善,我國臺灣地區逐步廢除死刑的政策漸趨明朗。但被害人家屬的有效抗爭,加之反對廢除死刑民意的強烈反彈,在相當程度上阻遏了臺灣地區死刑廢除的進程。死刑廢除派和死刑贊成派在死刑存廢和“法務部長”簽核權等法律問題上互相論難。臺灣當局除在兩派之間左支右絀,兩面討好外,正積極采取配套措施,爭取民眾對廢除死刑政策的支持。

死刑;死刑政策;“法務部長”;民意

2010年初春,臺灣地區《時報周刊》一篇關于死刑存廢的報道,引發政治風暴,導致拒簽44名死囚執行令的“法務部長”王清峰去職。①面對支持死刑的洶涌民意,新任“法務部長”曾勇夫簽下臺灣地區五年來的首份死刑令,4名死囚被槍決。這種“突襲式”死刑執行引起各界爭議。[1]本文擬對臺灣地區的死刑變易及論爭進行分析,以期對大陸死刑制度的變革有所裨益。

一、臺灣地區死刑的變易

(一)死刑罪名的變易

臺灣地區早期“刑法”異常嚴苛,單“陸海空軍刑法”中唯一死刑罪名就達44個。“國民政府”遷臺初期,臺灣地區籠罩在白色恐怖下,經“立法院”制定的“刑法”被擱置不用,卻以“戡亂”為由,對一般民眾犯罪也適用“懲治盜匪條例”處以重刑,許多社會精英被殺害。[2]

上世紀后半期,臺灣地區“刑法”的修改順應世界潮流,[3]刑罰開始向輕緩化演變。新千年以來,“懲治盜匪條例”被廢除,腐敗犯罪和未滿18歲人犯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犯罪的死刑配置被先后取消。最為重大的變革是2006年底對于唯一死刑的全面廢除,這使臺灣地區“刑法”更符合現代刑法思潮,并兼顧人權保障,對于推動全面廢除死刑,具有里程碑意義。[4]

目前,臺灣地區相對死刑尚有49項,罪名如下:

1.普通刑法部分:(1)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的有:首謀暴動內亂罪;通謀開戰端罪;通謀喪失領域罪;直接抗敵民國罪;加重助敵罪;加重劫持交通工具(致人死亡)罪;妨害性自主而殺人結合罪;公務員強迫他人栽種或販運罌粟種子罪;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強盜而殺人結合罪;海盜而殺人結合罪;擄人勒贖而殺人結合罪。(2)處死刑、無期徒刑或12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有:加重海盜(致人死亡)罪;海盜而放火、強制性交、擄人勒贖、致人重傷結合罪;加重擄人勒贖(致人死亡)罪;擄人勒贖而強制性交、致人重傷結合罪。(3)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有:公務員委棄守地罪;加重劫持交通工具(致人重傷)罪;危害損毀交通工具罪;妨害性自主而殺人結合罪;普通殺人罪;普通強盜罪;強盜而放火、強制性交、擄人勒贖、致人重傷結合罪;加重海盜(致人重傷)罪;加重擄人勒贖(致人重傷)罪。(4)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有:劫持交通工具罪;海盜罪、準備海盜罪。

2.特別刑法部分:(1)陸海空軍刑法之違反效忠國家職責罪;意圖利敵罪;投敵罪;違反職役職責罪;違反部屬職責罪;劫持軍用艦艇、航空器罪;制造販賣軍用武器罪。(2)妨害國幣懲治條例之偽造、變造幣券使用罪。(3)妨害兵役懲治條例之結伙持械阻撓兵役罪;公然聚眾持械反抗兵役推行罪。(4)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制造運輸販賣毒品罪;強暴脅迫使人施用毒品罪;公務員假借職務犯上述兩罪者。(5)懲治走私條例之走私加重罪。(6)殘害人群治罪條例之加重殘害人群罪。(7)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之加重強暴性交易罪。(8)槍炮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之非法制造販賣槍炮罪;制造槍炮意圖犯罪罪。(9)民用航空法之強暴脅迫劫持航空器罪;加重劫持航空器罪;加重危害飛航安全罪;加重制造非合格航空器罪。

(二)死刑程序的變易

臺灣地區“刑事訴訟法”原屬職權主義,1967年修改時有意采納當事人主義,卻并不徹底,“實系披當事人外衣之職權主義,即僅具當事人主義之外形,而欠缺其內在之實際。”②長期以來,警察重自白而輕“物證”。由于經費投入不足,極度缺乏法醫人才。在死刑案件中,子彈、指紋、法化學、法病理、法醫血液等法醫鑒定證據極少呈堂。[5]實踐中刑求逼供之事時有所聞,法院在審理重大刑案時,常受政策及輿論影響,甚至為殺雞儆猴而速審速決。[6]尤其“軍事審判法”,更是黑箱作業,制造了一些冤殺案件。③有學者批評臺灣地區的死刑制度至少有五大問題:警察辦案能力不足、過分重視自白、唯一死刑、缺乏辯護資源、秘密執行死刑。[5]233并得出結論:作為死刑案件來講,“很遺憾地,臺灣地區的制度、程序并不及格。”[5]243

2003年,臺灣地區又對“刑事訴訟法”進行修改。此次修改,被告人的辯護權得到強化,傳聞證據被禁止,被告人訊問制度被弱化,職權調查證據制度退化,被告人的緘默權得到承認,對證人的詢問改采當事人主導的交互詰問制度。尤其“交互詰問制度,則系基于公平裁判之理念,賦予被告對證人之‘質問權’,仍是基本人權保障之一環。”②

實踐中,逼供大為減少,本著“明案速判、疑案慎斷”原則,對于被告不爭執的非重罪案件,運用協商制度快速終結,使法官有足夠時間及精神致力于重大繁雜案件的審理。[7]死刑案件變得極為謹慎,“其所經過時間平均約33個月,為一般案件8、9個月之3、4倍,顯示對于該類案件偵審執行過程之審慎,以求毋枉毋縱。”[5]65有學者甚至認為,“惟依目前司法程序之慎重,偵查嚴明,審判周詳,尤其對于死刑案件,終審法院每每不厭求祥,欲求其生而不可得,始欲判處死刑。且死刑之執行非經司法行政最高機關之核準不得為之,是以判決確定后仍留有改正之余地。既須經審核,則應改正者當改正之,斷無法官錯誤于前審核者復錯誤于后之可能。”[7]267此評價雖不無言過其實成分,但基本反映了臺灣地區死刑程序的進步。

死刑案件經過三審定讞后,根據“刑事訴訟法”第460條之規定,“檢察官應速將該案卷宗送交司法行政最高機關”。又根據第461條之規定,“死刑應經司法行政最高機關令準,于令到三日內執行之。但執行檢察官發現案情確有合于再審或非常上訴之理由者,得于三日內電請司法行政最高機關,再加審核。”死刑執行需經“法務部”令準之目的,“系在于對生命權之尊重,使此一經執行即無回復或救濟之極刑,得經由最嚴謹、慎重之機制施行。”[8]

但是,“法務部長”批準死刑的標準是什么?“難道批準死刑執行與否僅系于法務部長的‘一念之間’乎?”[8]27也確曾發生過草率快速的案例。④最終,“法務部”訂定了“審核死刑案件執行實施要點”,要求“法務部”于收受“最高法院檢察署”陳報之死刑案件時,應注意審核有無再審或非常上訴之理由及“赦免法”、“刑事訴訟法”第465條之事由。并重申“法務部”令準死刑案件之執行后,應即函送“最高法院檢察署”轉送相關之“高等法院”或其分院檢察署指派執行檢察官于三日內依法執行死刑。但執行檢察官發現案情確有合于再審或非常上訴之理由者,得于三日內電請“法務部”再加審核。如“法務部”重審后仍認無再審或非常上訴之理由者,執行檢察官應即依法執行死刑。[8]29-30

逐步廢死政策確立后,幾任“法務部長”均持有廢死理想,常常以審核有無再審理由和非常上訴理由為由,一再暫停死刑執行。2005年1月,“法務部”又將釋憲列入暫停執行死刑的事由。[9]到2010年年初,因拖延而未執行的死囚多達44名。4月30日被批準執行的4名死囚,只是其中因釋憲聲請不合法而被大法官會議駁回者,其他提出釋憲聲請的40名死囚何時執行,“法務部”表示“將視大法官后續審理情況,再妥適依法處理。”[10]

(三)死刑在司法實踐中的變化

近十多年來,臺灣地區司法實務上不任意宣判死刑或不執行死刑的氣氛得以營造,刑罰的暴虐之氣得以減少。[7]589下表是臺灣地區近十四年來各罪執行死刑的人數分布。表中的數目不包括經軍事審判處決的人數。最近臺灣地區軍方透露,已有多年沒有軍人被判處死刑,最近十多年來僅在1999年和2001年分別槍決兩人與一人,目前軍事監獄內沒有死刑犯待執行。[11]

表1反映,臺灣地區近年來執行死刑人數呈下降趨勢,原因有:(1)學者之提倡。隨著大學從國外返臺者日增,他們大力倡導死刑違憲,背離人道主義,并質疑其威嚇功能。這對在校法律系學生產生影響,并對他們日后作為司法官判案產生影響。(2)輿論之力量。近年來,臺灣地區媒體如雨后春筍,死刑重案常常受媒體關注,加之死刑案件進程往往曠日持久,致案發時輿論常常傾向于被害人,但等到案件進入三審程序后,輿論已經對被害人淡忘,而傾向于站在被告人立場報道,對執行死刑形成輿論壓力。(3)司法行政首長之觀念。臺灣地區近幾屆“法務部長”均贊成廢除死刑,他們對死刑判決確定之案件往往斟酌再三,要求執行檢察官必須在報請執行前仔細調閱卷宗。(4)執法者之心態。司法官員受各大學之最著名教授“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情懷影響,具有悲天憫人胸懷,判死刑之案件自然逐年減少。[3]189-190

(四)死刑政策的變易

1990年,臺灣地區“法務部副部長”表示:臺灣地區打算廢除死刑,“只是要等到社會條件和民意贊成這樣一個動議。”[12]2001年5月,民進黨時任“法務部長”陳定南公開宣誓,要在三年內完成廢死。但到他下臺都沒能如愿,在他擔任部長期間還批準了三十余名死囚的執行令。⑥2008年5月,國民黨重新執政,繼續推行民進黨廢除死刑的政策。“法務部長”王清峰在任內成立“逐步廢除死刑研究推動小組”,積極推動死刑逐步廢除。

表1 臺灣地區近十四年來執行死刑人數統計表⑤

2010年4月,新任“法務部長”曾勇夫赴“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提出臺灣地區“死刑政策現狀及未來規劃”專案報告。他表示,“死刑的廢除有賴社會法治觀念的發展及多數民眾的共識與支持。臺灣地區現今多數民意仍反對廢除死刑,因此現仍不宜廢除死刑。法務部將延續逐步廢除死刑之既定政策方向,希望以逐步減少使用死刑的方式,配合死刑替代方案之提出及相關配套措施之規劃與落實,凝聚民意廢除死刑之共識,達成廢除死刑的終極目標,而“法務部”對于死刑之廢除并無時間表。”⑦

二、臺灣地區關于死刑變革的若干論爭

(一)是否應當廢除死刑

為了說明廢除死刑的正當性,主張廢除死刑者舉出了死刑并無嚇阻犯罪的功能的理由。王清峰指出,“戒嚴”時期,結伙搶劫,依據舊“陸海空軍刑法”規定,不分首從,均為唯一死刑,搶劫案仍不時發生。這四年雖未執行死刑,但檢察官起訴涉及殺害生命之案件,反有逐年遞減趨勢,2006年753人,2009年512人。[13]但死刑支持者舉出了相反的證據,據臺灣“內政部警政署”統計,2009年度臺灣地區殺人犯的人數,較前年度增加了110人,成長比率高達8%,而2010年1至2月,殺人犯和2009年同期相比,則從231人增加到288人,比率增加了24.68%!不只如此,2010年2月的殺人案件數達到85件,是近三年來的新高。[14]

鑒于近來臺灣地區社會探討死刑存廢已趨不理性,國民黨“立委”謝國樑表示將在“立法院”提出廢除死刑公民投票案,希望透過公投決定死刑存廢。民進黨團傾向贊同,但“府院”與國民黨團態度保留,廢死聯盟與被害人家屬也多反對,質疑“吃飽沒事干”。[15]歷經王清峰下臺風波的“法務部”在廢死問題上態度中立,“部長”曾勇夫表示不反對公投。[16]

表2反映,目前認為廢除死刑可能對社會治安帶來不利影響的民眾,以及認為死刑有嚇阻重大犯罪功能的民眾均超過八成,僅有略超一成的民眾贊成廢除死刑,卻有高達八成四的民眾不贊成廢除死刑。但如果以“終身監禁不得假釋”代替死刑,則不贊成廢除死刑者下降到六成以下。有學者指出,“廢除死刑不應是個是非題,而是復雜的人生選擇題。”[17]

表2 臺灣地區關于死刑存廢的民調⑧

(二)“法務部長”有無拒簽死刑執行令的權力

廢死聯盟強調,拒簽死刑執行令并不違法。[18]有律師撰文指出,“刑事訴訟法并未規定法務部長須于幾日內簽署死刑執行令,……以求執行死刑的慎重。……法務部長確實有審核司法判決正確性的合法權限,……不認為法務部長只是執行死刑的橡皮圖章,而是為求慎重、避免濫殺,授予了法務部長實質審酌的職權。”“總之,今日法務部長暫緩簽署死刑執行令,仍在刑事訴訟法授予的行政裁量權限范圍內,并屬于政務官斟酌刑事政策及國際人權法義務的政治責任表現。”[19]

但是,多數意見認為,除非有法定理由,“法務部長”無權拒簽死刑執行令。因為“現在的法律并未廢除死刑,法務部廢除死刑的政策不能超越法律,法務部在法律未修改前就以政策不執行死刑,是部長帶頭違法。”[20]有批評者認為王清峰是“以簽署之權利,否定法律規定之執行,這是行政獨裁,如同三審程序之上的第四審法官,其權利凌駕總統及司法院之上,”[21]還有人指出王清峰所謂以“審慎審查”而“暫緩”停止執行死刑,其背后隱藏著“技術性擱置”的秘密。是“欺瞞”被害人家屬。[22]

最終,官方的表態對此問題加以明確。“行政院長”吳敦義和“總統”馬英九均表示,“法務部長”在法律上并無權力無限期地停止所有死刑案的執行。吳敦義說,只要是經過判決定讞,法律程序已用盡的案件,“法務部長”必須批準執行死刑。[23]針對王清峰強調“要我殺人,真的辦不到”的辯說,吳敦義指出,對于三審定讞、經過非常上訴之后仍然維持判決的死刑犯,“法務部”從執行到核準者“都不是殺人”,只是依法維護社會公義與法治尊嚴的工作。[24]

(三)死刑犯是否可以無限制地聲請再審、非常上訴或釋憲

鐘德樹是臺灣地區司法史上唯一經“法務部長”(前部長施茂林)簽署死刑令,卻沒有執行的死刑犯。鐘于2001年因金錢糾紛,縱火致3人死亡,19人受傷。[25]他曾四次聲請釋憲。那么,死刑犯能否以反復聲請再審或者非常上訴,或者反復聲請釋憲而逃避死刑執行?

有人指出:“‘審核死刑案件執行實施要點’……本意很好,但要避免過度的操作,形成技術上的干擾。因為再審、非常上訴和釋憲聲請都沒有次數的限制,可以永無休止地聲請,如果不做嚴謹審核,技術上可讓死刑犯永遠不必執行,仍可達到不執行的目的。”[26]“高檢署”執行科檢察官錢漢良表示,死刑犯一再提釋憲,似在“以拖待變”。他建議,應正視次數問題,在兼顧人權的考量下,死刑犯聲請釋憲以一次為限。[27]當前,“法務部”為避免死刑犯藉由不斷聲請釋憲逃避執行,正擬修訂“審核死刑案件執行實施要點”,明定除非有新事實發生,否則只有一次以釋憲暫緩執行的機會。[28]

(四)第三審程序是否實行強制辯護、辯論原則、一致決

在臺灣地區,強制辯護不適用于第三審。廢死聯盟認為,這違反了《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刑事被告全程應享有律師辯護的權利”的規定。[29]法界人士指出,此一制度的缺漏,較易形成共識,成為釋憲案的關鍵變數。如果“大法官”在釋憲中認為死刑不違憲,但被告應強制辯護,三審未委托律師的死刑犯將有暫緩執行的理由。[30]為此,“法務部”建議修正“刑事訴訟法”,對于法定最重本刑為死刑的案件,不論第二審是否判決死刑,第三審都應強制辯護,以保障報告人人權。[16]

目前,臺灣地區“最高法院”實踐中對于死刑判決采言辭辯論與共識決(一致決)。[31]但“最高法院”明確表示,對于“死刑犯三審時應派給律師強制辯護”、“死刑定讞判決須五個法官一致同意”兩議題有共識,但對于“須召開辯論庭”有保留。“最高法院”法官表示,目前雖未規定要五個法官一致同意才能判決死刑,但實務運作上幾乎都是“一致決”,只要有人有疑慮,就發回更審。至于對死刑案件一律要經過公開言辭辯論,“最高法院”態度保留。法官認為,三審是“法律審”,沒有一律開庭辯論的實益,又何必開庭。[32]目前,“法務部”已經建議修正“法院組織法”,規定日后死刑判決應經法官全體一致決。[16]

(五)死刑定讞者是否有權獲得赦免

臺灣地區雖有“赦免法”,卻缺乏明文程序規定。有人提出,在死刑犯請求赦免,赦免與否尚未確定前,應停止執行死刑。[6]147另有律師建議:應在刑事訴訟法增訂:“法務部”設“死刑執行審查委員會”,納入人權團體代表及社會公正人士,于收受執行檢察官所送交死刑案卷后一個月內,聽取死刑犯本人、或其最近親屬、或委任代表人之最后陳述,并審閱卷證,如發現有特堪憫恕之情形者,可決議建請“總統”依法予以減刑或特赦。[33]還有學者建議引進大陸死緩制度,“對受死刑之諭知者,得于宣告死刑的同時宣告緩期數年執行。緩期執行期間,如有悛悔實證者,于緩期執行期滿后。減為無期徒刑。”[6]152但是,多數民眾卻對停止死刑執行持反對意見。有傳言說:“馬政府要乘明年建國百年之時,特赦這些定讞的死刑犯”。聽到這些消息,民眾自然會聯想,原來王清峰和馬英九已串通好,王籌設“推動廢死刑小組”,準備在明年廢除死刑,讓馬博得一個人權總統的美名。[34]這自然會引起民眾的反感。

三、臺灣地區為實現逐步廢除死刑目標采取的應變措施

(一)影響臺灣地區死刑變易的因素

1.國際社會的壓力。臺灣地區在陳水扁主政期間,曾因國際人權組織壓力,要求當時的“法務部長”施茂林在最后兩年任期不得再簽核死刑執行令。施“不敢拿自己的烏紗帽來當賭注,對外又不能說是受到上級政治指示”,就“要求原本由檢察司檢察官審核,改交由資深的參事來審核,只要找得出理由就提起非常上訴,只要聲請釋憲就可以不執行,就這樣‘以拖待變’,”到2008年政黨再次輪替前,留下28名待決的死刑定讞者。⑥

2010年3月,國際大赦組織致函馬英九,呼吁停止執行死刑。⑨4月,歐盟對臺是否廢除死刑的立場相當強烈,甚至以不給臺灣地區免簽證來要挾。[35]在臺灣地區對4名死囚執行死刑后,歐盟“強烈要求臺灣地區當局停止執行死刑”,“繼續朝廢死的最終目標制訂政策”。[36]

2.廢死民間團體的呼吁。在臺灣島內,一些人權組織與境外國際組織遙相呼應,敦促當局廢除死刑。2008年11月,在德國在臺協會和“法務部”的協助下,臺灣地區廢除死刑推動聯盟舉辦了“死刑存廢的新思維”研討會,得出如下八點建議:(1)臺灣地區應該維持停止死刑之執行;(2)停止死刑執行同時,更應該要加強替代死刑配套措施的研究及調查;(3)進一步限縮可被判處死刑的罪名;(4)在還未全面廢除死刑前,要求檢察官不求處死刑、法官不判死刑;(5)安全管束監獄制度應可作為替代死刑的措施之一;(6)了解被害人的需求,并且保障被害人訴訟程序參與的權利;(7)對于死刑合憲性,應該再一次提出釋憲聲請;(8)向社會大眾說明,從再犯率或者治安的相關數據可以證明死刑并不是一個維持治安有用的制度。[37]

王清峰請辭下臺后,臺灣地區“廢死聯盟”呼吁“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及朝野兩黨不要以選舉作為考量、短線思考死刑,要以人權價值作為起點,審慎思考臺灣下一步如何前進。[38]今年4月30日4名死刑犯被執行后,以“廢死聯盟”、“民間司改會”為代表的反死刑組織批評臺灣當局執行死刑草率,還有部分人權團體到“法務部”抗議。[1]

3.民意。對于臺灣地區官方最大的壓力,是來自廣大民眾反對廢除死刑的壓力。根據臺灣地區“法務部”1993年9月間的調查顯示,71.7%的民眾贊成死刑,社會精英贊成者高達78.63%,而司法官贊成者更高達 88.03%。[7]270難怪王清峰感嘆說:“沒想到推動這個事情(指廢除死刑及暫停執行死刑)這么難,阻力這么大。”[39]

4.被害人家屬的抗爭。被害人家屬雖人數不多,但卻是反對廢除死刑的中堅。其中,以因愛女白曉燕被歹徒綁架殺害的藝人白冰冰最為著名,被媒體稱為“強勢被害人”。2010年3月11日,白冰冰痛批“法務部長”王清峰擬廢除死刑是把慈悲給錯了人,在受害者家屬傷口上抹鹽。[40]她公開宣告:如果司法不能給被害人正義,她就要組一個“復仇公司”,為被害人討回公道。⑩她還成立白曉燕文教基金會,致力于反對廢除死刑。許多被害人家屬也希望“白冰冰”能替正義發聲。?另有23年前被綁架撕票的被害人陸正的父親陸晉德?和8年前被殺害的何佳燕的父母[41]均強烈要求對死刑定讞者執行死刑。 2010年3月27日,超過1500名網友挺進“總統府”前,響應“聆聽受害者的故事”活動,為受害者默哀,表達反對廢除死刑的立場。[42]

(二)臺灣地區為推行逐步廢除死刑政策采取的配套措施

死刑廢除在臺灣地區至今如何拿捏加害人與被害人兩方面的人權,已成司法單位必須面臨的嚴肅課題。[6]1452010年4月7日,馬英九表示,臺灣地區對于廢除死刑仍有爭議,政府的做法是透過務實政策,逐漸減少死刑判決。[31]近來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關懷被害人家屬。2010年年初以來,臺灣地區已經見證了被害人家屬左右死刑議題的威力,所以,“政府要廢除死刑前,應先了解被害人之需要,可能更需要的是社會福利的協助,因此,政府宜建構一套基于社會安全體系的犯罪被害人保護制度,以確實了解并滿足被害人或其遺屬的需要。”[6]56多年來,臺灣地區在被害人保護方面尚算積極。

1998年臺灣地區公布了“犯罪被害人保護法”,幾經修正,最新版本于2009年8月1日施行。其第4條規定,“因犯罪行為被害而死亡者之遺屬、受重傷者及性侵害犯罪行為被害人”“得申請犯罪被害補償金”,“由地方法院或其分院檢察署支付”,并對所需經費來源予以明列,設立“犯罪被害人保護基金”。第5條規定“補償金應一次支付。但得因申請人之申請分期支付。”第9條對補償項目及其最高金額做了30萬元至100萬元不等的詳細而明確的規定。第21條第1項規定:“……申請人因犯罪行為被害致有急迫需要者,得先為支付暫時補償金之決定。”第 26條規定:“受領犯罪被害補償金及暫時補償金之權利,不得扣押、讓與或供擔保。”此外,該法還成立了補償審議委員會和補償覆審委員會,掌理補償決定及其他有關業務。2010年3月,“法務部”又計劃擴大對被害人的保護范圍,受刑人在監獄工作的收入,提撥部分作為被害人的基金,目前有三億余元可使用。[43]

2.研擬死刑替代刑罰。在過去,臺灣地區的無期徒刑最多為20年。[5]2412006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刑法”將無期徒刑假釋之門檻提高到執行25年,始得同意假釋,并將現行假釋后滿15年未經撤銷假釋者,其未執行之刑以執行論之期間,提高為20年,以期待廢除死刑政策完成前,能以無期徒刑替代死刑之選科,實質取代死刑判決,以作為漸進廢除死刑之配套措施。[6]73

然而,是否以終身監禁取代死刑,是一個有爭議的議案。已故林山田教授堅持廢除死刑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永不假釋的終生監禁”。[44]但在一次公聽會上,學者專家都反對終身監禁,理由主要有三:第一,人道上的理由,終身監禁比死刑還不人道。張甘妹教授八年前就指出:“沒有假釋的終身監禁,是殘忍的刑罰,比死刑還不人道。”第二,憲法上的理由,沒有假釋的終身監禁有違憲疑慮。第三,監獄管理會出問題,沒有假釋誘因,死刑犯根本就天不怕地不怕,無法去管教。⑥

3.爭取民眾支持。有學者建議“法務部”“宜以結合政府各相關機關及民間資源,多元、多樣、多管道方式,適時對民眾宣導政府逐步推動廢除死刑政策及各階段之各項配套措施,并督導所屬各地檢署積極結合在地資源多管道行銷推廣等方式,逐步降低民眾疑慮,進而凝聚共識,獲得支持。”[6]1842010年,“法務部”于4月21日、22日、26日、27日分別在臺北、高雄、臺中、花蓮舉辦四場死刑政策公聽會,廣聽民意,提供意見交流平臺。⑦

4.繼續研擬削減死刑罪名。近來,臺灣地區“法務部”參照有關國際公約逐一檢視“刑法”中的死刑罪名,以期對并非達到“蓄意致死或蓄意造成極端悲慘嚴重之后果”門檻者,大刀闊斧刪減,跨出朝向廢除死刑的第一步。[6]142依照《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6條第2款規定:“……非犯情節重大之罪,……不得科處死刑。”“法務部”認為,剝奪生命法益之犯罪,一般屬于“犯罪情節重大之罪”。而公務員利用權力強迫他人栽種或販賣罌粟罪、制造、販賣、運輸第一級毒品罪等,皆未造成生命法益的剝奪或侵害,屬于“非”犯罪情節重大之犯罪。為此,建議檢討修正這些條文是否仍有保留死刑之必要。另外,其他保有死刑規定之法律因非“法務部”本管法規,應由主管部會檢討是否屬于“情節重大”而須保有死刑之犯罪。

臺灣地區今后廢除死刑之路如何,取決于影響死刑變易的各種因素力量的消長,其中最為主要的是民意,因為違逆民意將預示著選票的流失,這是執政的國民黨不得不認真考慮的。有民意調查顯示,主張廢除死刑的陣營不可能在 12月重要的五都選舉中贏得許多選票,馬“政府”雖然在兩岸關系、處理經濟問題和反貪污的議題上取得一些成就,還是得全力設法提振低迷的民意支持。[23]因此,自然不敢逆民意而在廢除死刑道路上走很快。

四、結語

多少年來,每每談及法制改革,國內學界總將目光移向歐美,其實,臺灣地區的經驗及教訓更值得大陸關注。正如臺灣地區新黨前主席謝啟大所說:“臺灣(地區)是上天賜予中國的實驗寶島。在臺灣地區實驗成功的經驗,大陸可以直接汲取、適用;在臺灣(地區)實驗失敗的教訓,大陸必須避免重蹈覆轍。”[2]393在大陸限制和廢除死刑之路上,臺灣地區的經驗與教訓不可忽視。

注釋:

① 參見《時報周刊》2010/3/19,第19頁。

② 參見臺灣地區“司法院”編:《刑事訴訟新制周年專刊》,第3頁。

③ 2010年5月,臺灣地區“監察院”歷經7年調查,認定14年前涉嫌奸殺謝姓女童并已被槍決的江國慶恐有重大冤情。當年軍方在調查此案時,對江進行連續37小時訊問,包括關禁閉、疲勞訊問和誘導訊問等違法手段。法院根據其自白判定死刑。而遇害女童身上采得的陰毛囊DNA鑒定與江國慶不符,此物證卻未提上法庭。參見《軍方冤殺士兵震驚臺灣》,《環球時報》2010年5月14日。

④ 在莊清枝與菲律賓國民Burgos一案中,時任“法務部長”城仲模,不僅只花了三天或一天之時間,即核定該二人死刑執行,且“法務部超乎快速的執行死刑”,亦讓死刑犯之家屬及辯護人“幾無提起非常上訴或再審之可能性。”參見前引[8],吳志光主編書,第28-29頁。

⑤ 參見參考文獻[6],吳美娥碩士論文,第109頁。2008年和2009年兩項為本文作者根據實際情況添加。

⑥ 參見《時報周刊》2010/3/12-3/18,第23頁。

⑦ 參見臺灣“法務部”《法務通訊》第2488期,2010年4月15日,第1版。

⑧ 參見《時報周刊》2010/3/19-3/25,第25頁。

⑨ 參見《時報周刊》2010/3/12-3/18,第12頁。

⑩ 參見《時報周刊》2010/3/19-3/25,第22頁。

?參見《時報周刊》2010/3/19-3/25,第20頁。

?參見臺灣地區“法務部”編:《人權大步走》,第139-140頁。

[1] 蔡菲.“突襲式”死刑引各界爭議[N].環球時報,2010-05-05(10).

[2] 謝啟大.臺灣地區的司法狀況及法律改革[G]//崔敏.刑事訴訟與證據運用(第三卷)[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390-391.

[3] 徐文宗.臺灣地區十年死刑面面觀[G]//陳澤憲.死刑——中外關注的焦點[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186.

[4] 蘇友辰.廢除死刑及替代方案[M].臺北:刑事雜志社,2007(6):117.

[5] 雷敦和.臺灣反對死刑[M].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1:234-235.

[6] 吳美娥.兩岸死刑制度之比較研究——從死刑存廢觀點[D].2007(12):184.

[7] 許福生.刑事政策學[M].臺北:三民書局,2005:361.

[8] 吳志光.生活在一個沒有死刑的社會[M].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5:28-29.

[9] 楊國文.死囚聲請釋憲“政策技術干擾”[N].自由時報,2010-03-28(B3).

[10] 陳志賢.震撼行刑!法部槍決4死囚[N].中國時報,2010-05-01(A1).

[11] 許紹軒.軍事監獄 90年起就無死刑[N].自由時報,2010-04-05(A5).

[12] [英]羅吉爾·胡德.死刑的全球考察[M].劉仁文,周振杰,譯.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79.

[13] 王清峰.理性與寬容[J].司法改革雜志,76(38).

[14] 鄭天恩.廢死刑?殺人犯劇增![N].自由時報,2010-03-27.

[15] 廢死提公投 挨批“吃飽太閑”[N].蘋果報,2010-5-09(A12).

[16] 陳文信.死刑存廢 曾勇夫:不反對公投[N].中國時報,2010-04-16(A14).

[17] 黃丞儀.廢除死刑 是選擇題而非是非題[N].中國時報,2010-04-08(A15).

[18] 陳志賢.廢死聯盟:不執行死刑不違法[N].中國時報,2010-03-11(A4).

[19] 薛欽峰,翁國彥.法務部長一定要執行死刑?[J].司法改革雜志,76:33.

[20] 李永盛,林如昕.有人肯定積極任事 有人批違法[N].中國時報,2010-03-11(A4).

[21] 李慶雄.法務部長不是四審法官[N].中國時報,2010-03-12(A24).

[22] 王文玲.四年后的第一槍[N].聯合報,2010-03-22(A27).

[23] 孔杰榮.死刑爭議趕快釋憲[N].中國時報,2010-03-18(A24).

[24] 陳文信,等.吳揆:會考慮新部長死刑存廢觀[N].中國時報,2010-03-13(A4).

[25] 項程鎮,等.死刑犯鐘德樹釋憲大法官不受理[N].自由時報,2010-03-27(A4).

[26] 王文玲.回歸“法律面”要玩真的[N].聯合報,2010-03-12(A2).

[27] 楊國文.以拖待變 干擾程序[N].自由時報,2010-03-27(A21).

[28] 蕭白雪.釋憲避死刑只有一次機會[N].聯合報,2010-05-04(A2).

[29] 郭良杰.廢死聯盟四提鐘德樹釋憲案[N].中國時報,2010-03-30(A14).

[30] 蕭白雪.三審有無律師死囚釋憲案變數[N].聯合報,2010-05-02(A4).

[31] 李明賢.馬英九:死刑判決 三審應采共識決[N].聯合報,2010-04-07(A11).

[32] 王文玲,蕭白雪.法官:三審是法律審何需辯論[N].聯合報,2010-04-07(A11).

[33] 許文彬.死刑不執行的政策盲點[N].中國時報,2010-03-11(A19).

[34] 陳雅芃.法與情不容,王清峰請辭[N].新新聞,2010-03-18.

[35] 仇佩芬.歐盟成員:反廢死恐連累免簽[N].中國時報,2010-04-02.

[36] 莊惠嘉,等.歐盟譴責行刑“外交部”將溝通[N].聯合報,2010-05-02(A4).

[37]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死刑存廢的新思維[M].北京:元照出版社,2009:2-3.

[38] 陳志賢.廢死聯盟向王致敬[N].中國時報,2010-03-13(A4).

[39] 蕭白雪.“下臺會變笑柄”撐不到一天[N].聯合報,2010-03-12(A3).

[40] 陳文信.白冰冰:王傷口撒鹽 慈悲給錯人[N].中國時報,2010-03-12(A3).

[41] 林河名.殺女兇手不死“恨上加恨”[N].聯合報,2010-03-11(A3).

[42] 陳怡靜,等.死刑不能廢 受害者家屬請命[N].自由時報,2010-03-28.

[43] 蕭白雪.王清峰:愿代替死刑犯被執行[N].聯合報,2010-03-11(A1).

[44] 歐慶璋.廢死刑我們準備好了嗎?[N].聯合報,2010-03-11(A17).

D927.584

A

1674-8557(2011)02-0038-10

2011-02-23

楊文革(1966-),山西霍州人,法學博士,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陳 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人国产视频|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不卡影院|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欧美啪啪网|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精品福利视频网| 亚洲黄色成人|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色婷婷色丁香| 色天堂无毒不卡|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高清片久久99|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日韩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在线|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毛片免费试看|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欧美中日韩在线| 一级黄色欧美| 亚洲无码91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在线一级毛片|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免费不卡视频|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丁香婷婷激情网|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91热爆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亚洲伊人电影|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欧美a在线看|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视频99|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香蕉| AV色爱天堂网| 午夜小视频在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狠狠干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色婷婷丁香| 久操中文在线|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